试论小学美术乡土课程的创造性开发
2017-02-15於晓红
於晓红
(江苏省如东县马塘镇潮桥小学,江苏南通 226400)
试论小学美术乡土课程的创造性开发
於晓红
(江苏省如东县马塘镇潮桥小学,江苏南通 226400)
美术乡土课程的创造性开发是美术教学的应有之义。地域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教师要寻绎和精挑。通过课前之“学”,丰富学生的乡土文化知识;通过课堂之“美”,让乡土资源游弋其中;通过课后之“艺”,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实施美术乡土课程开发,将美术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之中,必将为美术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小学美术;乡土课程;创造性开发
引 言
艺术是生活与文化的融合,乡土美术课程属于本土的民间文化范畴。在历史长河中,乡土文化是人们从日常生活中撷取,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生活。地处“淮南江北海西头”的江苏南通,是一座有着数千年文化遗迹的苏中古城。在这里,历史与现实、古老与时尚、外域文化与本土文化兼容并蓄、交汇互存,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江海文化。
教育应当为学生的生活服务。就美术教育而言,民间乡土美术课程的开发既是为了美术课程目标的实现,也是为了弘扬本土的地域文化,让学生产生对乡土文化的精神认同。《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在美术教学中“体现乡土课程的要占10%-20%”。在美术乡土课程开发的过程中,笔者曾经对学生做过一次调查。调查显示,学生能够说出有代表性的乡土美术的只占极少数,而且只局限于大的名称,如“如东农民画”“启动版画”“南通刺绣”“如皋盆景”等。对于这些乡土工艺美术的细节,绝大部分学生则根本未触及。基于此,笔者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创造性地开发乡土课程,既是美术教学的迫切需求,也是美术教学的应有之义。
一、课前之“学”,丰富学生的乡土文化知识
南通的历史悠久,地方美术文化资源丰富。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了解南通丰富的乡土文化知识,进而为美术乡土课程教学奠定坚实基础。要拓宽和延伸美术课堂教学的“边界”,将教学向前漫溯。传统的美术教学,课程资源内容单一、形式单一。基于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乡土文化,寻找地域中或者地域附近的乡土艺术,引导学生体验乡土艺术之美。
例如“如东民间绘画”,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认识这一独特的南通乡土美术元素。如东传统的民间绘画有“灶壁画”,即在炉灶壁上、碗橱上、门板上作画。由于炉灶安排在房屋的最显眼位置,因此通常客人一进门就看到炉灶画,如“鱼虾满塘”“甜薯大王”“芝麻开花节节高”等画面。“中堂画”,即在堂屋中间挂上一张大幅画,堂堂皇皇、端端正正、光彩照人。此外,还有木版年画、纸牌、门画、床画、扇面画等民间绘画。学生在了解丰富的乡土文化知识后,就能产生许多感悟。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乡土美术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素材开展探究学习,提升学生的美术认知能力。
在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践中,笔者对南通乡土美术如“淘金般”地精挑细选,感受到南通以“青墩文化”为首的5000年的乡土美术资源的丰厚,形成了以“蓝印花布”“南通沈绣”“南通东皋印派”等为代表的乡土文化。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访谈、调查、看纪录片等多种方式对南通乡土文化的内涵、特点、作用及其继承性进行了解,启发学生感受这些民间艺术中所蕴含的丰蕴文化。
二、课堂之“美”,催生学生的乡土文化感悟
深刻的乡土文化感受、体验是在美术课堂中进行的。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教学依据;另一方面,要将教学的活动性、传承性和创新性相结合,让教学内容遍及美术设计、美术欣赏、美术工艺等各个领域。以《蓝印花布》教学为例,蓝印花布是南通传统的印染工艺品,以手纺、手织、手染的民间工艺,纯真而朴素、鲜明而和谐的蓝白闻名于世,是国家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美术乡土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向学生展示这古老而又奇特的染织艺术。
笔者分三大板块进行。一是寻根,展现蓝印花布发展历史,追溯蓝染起源和发展;二是探索,展现蓝印花布的制作过程,亲历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三是欣赏,欣赏蓝印花布的纹样题材和多样内容。如第二板块的“探索”,民间的蓝印花布技法保持了几百年的传统工艺,其流程为“挑选”“坯布”“脱脂”“裱纸”“画样”“刻画版”“上油”“刮浆”“染色”“刮灰”“清洗”“晾晒”等,笔者选择流程中的一两个环节让学生体验、实践。再如第三板块“欣赏”,除了中心地带的图案主角,如各种植物花卉和动物纹样,像“凤戏牡丹”“龙凤呈祥”“五福捧寿”等,重点结合学生美术学习实际,选择与学生美术学习贴近的边缘图案。这些图案基本上是“二方连续纹样”,学生发现这些图案有的穿插在空白处,有的是根据边角形状设计的。通过这样的欣赏活动,学生将一幅蓝印花布进行“解剖”“重组”,直观认识到“单独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学生体验、感悟到对于如“背面”“包袱”“方巾”等采用的框式结构与中心纹样组合的形式的定位设计。如此,“内白外蓝”或者“蓝白底相交”,构成了独特的蓝印花布印染艺术风格。
在教学中,教师要构筑一个蓝印花布的世界:教师的讲台和学生的课桌铺着蓝印花布,教室的窗帘是蓝印花布,教室的四周悬挂着蓝印花布的挂件,教师身穿蓝印花布的旗袍……如此,一种蓝印花布的文化氛围自然地弥散开来,学生沉浸于蓝印的乡土文化气息里。
三、课外之“艺”,拓展学生的乡土文化素养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拓展学生的乡土文化素养。可以向学生展示民间技艺,可以向学生展示当地的名人轶事,可以利用地域特有的节日资源,可以利用地域的习俗资源等等。
以南通地域特色为例,可以让学生用萝卜、地瓜、土豆等为材料模拟红木雕刻艺术;学习《穿穿编编》,笔者将南通民间篾匠请进课堂,让篾匠现场示范、现场教学,在教会学生穿编方法后,让学生在课后编织感兴趣的竹蜻蜓、竹蚱蜢等;教学《什物拼贴》,笔者到如东东海边搜集了许多卵石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拼贴,经过学生精致化的加工,呈现出了如浮雕般的立体造型;教学《参观和旅行》,可以让学生去参观如皋的水绘园、定慧寺,体会明代亭台楼阁的建筑艺术,去风光旖旎的狼五山,去流光溢彩的古濠河等。由于南通美术受到吴越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倭寇文化等的影响,因而既具有刚健浑厚、豪爽雄伟的阳刚之态如跳马夫,也具有大量阴柔之美的美术表现艺术如沈绣等。此外,还有美术造型艺术的如皋木偶、追求强烈情感表达的东皋印品等。
课外之“艺”,拓展学生的乡土文化素养。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到家乡的山水之地去体味美,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将家乡的周边的美与美术学习联结起来,让学生借助家乡文化的小圈子进入美术文化的大环境,在课程实践中感受乡土文化。
结 语
美术教育是一种自由、感性的过程。在实施美术乡土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美术学习心理,发展无声的视觉与知觉水平。同时,尽可能将美术教学内容延展,不仅仅是美术课程内容的延展,如绘画、工艺、综合等,更重要的是要拓展学生美术学习的时空,将学生的美术学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将乡土课程资源引入美术教学,适当地加以整合与创新。如此,美术乡土课程开发必将为美术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1]崔维龙.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1).
[2]周丽娜.新课标视阈下小学美术教学创新途径探索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01).
於晓红,1972年生,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县骨干教师,从事小学学科教学与研究,中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