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丰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心”?
2017-02-15曾钰瑶
曾钰瑶
湖南/
如何丰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心”?
曾钰瑶
新课程标准提到“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并且它强调了“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给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种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告诉我们要以平等的方式带给孩子们启迪和智慧。
可是由于传统课程教学的惯性、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相关评价办法的滞后,综合性学习单元的实施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困惑。我们也发现很多教师在综合性学习单元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误区:1、草草走过场,综合性学习单元不像阅读教学课,没有具体的课文内容和明确的教学目标,也没有固定的教学方式和显性的评价要求,要组织完成两个星期的十多节课,确实有点困难。所以,很多教师不知道该怎么上好综合性学习单元,有些教师干脆把综合性学习当作可有可无的教学内容,联系阅读材料进行一些问题讨论,压缩课时,蜻蜓点水,草草收兵。还有不少学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形同虚设,可有可无,管理处于无序状态。正如人们所说的:综合性学习“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不检查不要。”2、活动大杂烩,语文综合性学习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体现“做中学”、“玩中学”的学习方式。有些教师曲解这一宗旨,简单地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解为“语文课外活动”或只重视成果的交流。有时整节课像是“文娱活动课”,活动的设计像是“节目单”,学生是“主持人”和“演员”,老师像是一个旁观者。这样的综合性学习变成了活动大杂烩,使语文综合性学习虽有“综合性学习”之“名”,却失去了“语文”这个“姓”,而综合性学习的“内心”,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对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的逐渐培养。那如何丰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心”?凸显语文味,值得我们深思,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教学设计,凸显“语文味”
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的基本素养。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坚持自己的宗旨。综合性学习提供了听说读写试着整合在一起的可能性,它最大限度地将听说读写各自的要求和训练整合在一起。
以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舞台《我爱秋天》为例:
(一)搜集资料
1.分组:根据学生的自愿和我的建议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搜集相关资料,并选好小组长。
2.明确任务:这几个组的任务分别是收集有关秋天的资料。第一组是有关秋天的故事。第二组是有关秋天的古诗、成语、谜语。第三组有关秋天的图画。第四小组是有关秋天的歌曲。第五小组是制作秋天的树叶标本、树叶拼图。各组学生利用节假日通过聊天,上网、书店看书、郊外捡拾落叶等多种途径搜集资料。
(二)筛选整理 学生分组筛选梳理收集的材料,为分析、研究汇报做准备。
(三)分析研究 利用一节课的时间,由组长组织组内同学讨论,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整理,形成书面材料,并推荐出代表代表本组同学在班上交流成果。最后将本组筛选的材料,分析研究的成果编辑成册。
(四)汇报成果 课堂,教师只是组织者。主要由各组代表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五)展示成果 课后发动各小组的学生进一步充实小册子的内容,作为成果在班级展览。同时将自己的体会、收获写下来。
这一案例的教学设计体现了语文能力的整合。突出了语文能力的整合发展。(1)培养了学生听读的能力:与人聊天,阅读有关资料,收集语言材料,获得语文信息。(2)培养说的能力:收集材料后,学生分组讨论,及在班上交流发言。(3)培养写的能力:学生将筛选的语言材料编辑成册,在讨论交流、展示汇报的基础上写一篇小日记,在写作中表现自己语言运用的独特感受。
二、语言积累,提高素养
“积累”是课标的一个重点和亮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有较丰富的积累,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因此,要让语文综合性学习上出语文味,就必须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加以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积累,得到提升。
在上面的案例中,学生的展示都是这次活动的积累。比如有关秋天的古诗、成语、谜语、歌曲……学生通过再次创作以更具特色的形式展示出来。这些知识的积累不仅仅是停留在成果本上,更是要深印在脑海里的。这样,循序渐进的由浅入深,适当拓展,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教给了学生积累的方法。长此以往,我相信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得到提高。
三、诗文美读,培养语感
良好的语感是语文素养之一,而“诗文美读”又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重要手段。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同样可以抓住契机,指导学生美读有关语言材料,让他们在美读中得到语言训练,形成良好语感。在本节课中,学生和着细腻、委婉的古筝名曲《汉宫秋月》,朗诵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眼前仿佛出现了“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一幅幽美恬静动人的秋景图。《秋夜曲》《子夜秋歌》等诗歌的颂读赏析,也都让学生把阅读课中的品读、感悟很好地运用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了解了组织运用语言的方法和规律,养成品读感悟和大胆表达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语感,这不能不说是一举多得吧。
四、展示交流,乐于表达
上海师范大学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首席专家吴忠豪教授说过:“学语文的关键不在于理解,而是应用。”学生在与他人的进行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这也是学习语文综合能力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应多多创设这样的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多多进行口头与书面语言的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中感受乐趣,学会表达并乐于表达。
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伊始,我一直考虑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将自己的一技之长展示给大家,呈现争鲜斗艳花满园的局面。因此,明确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分工合作,彼此配合,互相取长补短,力求更有特色的把本组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
孩子们认真讨论,积极准备。作为老师虽然放手给学生,但不表明你什么也不管,你要深入学生中了解每组的状况,并及时进行指导调控。第一组同学利用收集到的秋天的故事创作了一个小品。我一看为了体现人人都参与,设计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等角色,这要是都演完需要10多分钟呢。我向他们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小品太长,二是凭借哪些情节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他们小组认真讨论后把原有个一个剧本改成了两个,分两组表演。在排练的过程当中,不停地修改增加“笑”果。这节课呈现的这个小品,孩子们真是下了不少功夫。原来就是简单的奶奶先讲一个故事,然后让爷爷再讲一个,小组同学看完后说,一个讲故事,其他同学没事了挺木的。”于是他们又穿插了一些互动的细节,确实生动了许多。几个孩子改完后兴奋地告诉我:“老师,我们真有一点小小的成就感”。我说:“恭喜恭喜!你们将来成为名编剧名导的时候,别忘了启蒙在这一课啊!
第二小组的同学收集的是关于秋天的古诗、成语、谜语。怎么才能有创意地汇报呢?他们想到了配乐诗朗诵,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孩子们有模有样的朗诵着,让所有倾听者沉浸在秋天的美景中,不能不佩服孩子们的潜力真是不可估量!
第五小组也一改往日一首歌伴舞的形式,采用了相声风格串烧的形式进行了展示,语言的衔接自然幽默。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了表达并且乐于表达。就说唱《秋天走,我也走》的那个孩子,她的歌明显不在调上,但没有人笑话她,她也没有含羞。所以老师真不能干涉太多,当你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的时候,那么多孩子的智慧集中在一起,真能创造出别样的精彩来。
孩子们在展示交流活动中,表现出了高涨的学习热情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体验到了探究、发现、创造的快乐。
纵观上述案例,我想,一份好的学习成果不应该像是一位耀人眼目的时尚中人,而应是洗去铅华、素面朝天的清丽女子,有朴实丰富的内心。而综合性学习的“内心”,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对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的逐渐培养。关注综合性学习成果就是在关注语文的本质。只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就要去做,且尽心尽力做好——我们力求追求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实践”三位一体的境界,虽然在实际操作中,常令我们忙于应付,难以兼顾,但我们有榜样可循,有教训可鉴。我们将努力追寻,让语文综合性学习这课改中的一朵奇葩越发璀璨。
湖南省邵阳市城步红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