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途径
2017-02-15江苏欧阳红岩
江苏/欧阳红岩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途径
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渗透一些基础的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因此,本文主要是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视角出发,分析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论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该深入挖掘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进行文化阅读,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从而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语文教学;传统文化;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生的整个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课程知识包含着历史、文学、道德和情感等方面,是传统文化知识的载体,并且小学语文的教材都充满着传统文化的魅力,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文学审美和教育都有着相当大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老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帮助学生增加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在消失,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也影响着国家的传统文化建设。而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许多老师并没有认识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仅仅是基于课本进行教学,并没有使得学生接触到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语文的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努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其次,就是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源远流长,有着几千年的深厚积淀。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了解国家的传统文化,全方面感受到国家的发展历史,从而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最后,进行传统文化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美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健全的人格。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使得学生可以接触到先贤的优良品质和伟大成就,使得学生进行学习和模仿,从而形成自身优秀的品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途径
现在已经认识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那么语文老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进行渗透传统文化,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
(一)在汉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对于陌生汉字的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学习语文知识首先就会学会认识汉字,只有认识了汉字才能进行接下去的学习。并且新课程小学语文标准也对学生的认知有着明确的要求,只有学生进行了认字,掌握更多的基础汉字,这样才能够进行词句学习和阅读写作。例如,语文老师在讲授“人、行、师”等汉字的时候,就可以引入传统文化经典《三字经》和《论语》,帮助学生扩宽知识面和了解传统文化。老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视频播放教学,这样能够使得学生掌握得更加牢固。并且通过播放《三字经》和《论语》一些基本的句子,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汉字和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语文老师在进行字的笔画教学的时候会在黑板上演示,让学生在下面跟着老师一起动手写汉字。老师在写汉字的时候要注意笔画的顺序和写出汉字的规范性,这样才能让学生也养成规范书写汉字的习惯,也体会到汉字的结构美。
(二)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的课本里面,里面有着大量的古诗词,而这些课文中出现的古诗词都是经过教育专家挑选的优秀作品,他们都是古代诗人的优秀作品,也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但是有的老师只是注重学生对古诗词的表面理解和背诵默写,对于古诗的深层次内涵并没有做过多的讲解。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要改变这一现象,引导学生品味和体会古诗所包涵着的传统文化。例如,在学习李绅《悯农》这首古诗的时候,诗人通过描写农民大中午仍在田地里除草,汗水滴落在田地里面的情景来表现劳动的艰辛,而诗的后两句更是表现出要珍惜粮食的格言。老师在给学生讲解完成基本的意思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劳动”的主题学习。语文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你所知道的古代农民是一个怎么样的地位?古代的粮食生产容易吗?在抛出这些问题的时候,语文老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古代农民的劳动场景图片,加深学生对此诗的理解。
(三)在课文讲解中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课本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来源,也是语文老师进行教学的主要载体。小学语文课本里面包含着大量的语文传统知识,老师要进行深入挖掘,这样才能充分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三年级《卧薪尝胆》这篇课文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将卧薪尝胆课文内容与成语结合在一起讲解。在上课之前,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将卧薪尝胆的故事背景和当时所处的时期资料准备;在进行上课讲解的时候,老师可以先问一问学生是否听过卧薪尝胆这个成语,这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然后老师在导入这篇课文的讲解,并提出问题如“是什么力量促使越王勾践最后成功的,又是什么因素导致吴王夫差失败的?”在学生思考的时候,老师可以讲解一下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春秋战国,当时吴国和越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学生讨论完成之后,语文老师进行最后的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学习勾践忍辱负重,历经失败最后取得成功的精神。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瑰宝,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传统文化的渗透,增强学生的传统知识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 高歌.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北大荒的秋天为例[J].才智,2015(06):248.
[2] 董承英.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优化对策探讨——谈如何提升教学知识的可视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5(01):108.
江苏省徐州沛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