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提问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2017-02-15江苏夏清红
江苏/夏清红
妙用提问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进行知识获取的基础阶段,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所谓“有效提问”,即根据所学课程内容,设定有价值的由浅入深的问题,不仅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也便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性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
一、妙用提问对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
(一)维持正常的课堂秩序,优化教学效果 孟子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须按照应有的规律秩序各就其位。通过有效提问这一环节,不仅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其次,提问环节的增设也是维持课堂正常秩序的重要形式,如,在小组讨论环节中,当学生出现课堂秩序混乱,思想不在状态的情况时,教师可以通过有效提问的形式解决这一现状,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
(二)培养学生活跃性思维,深入引导教学 随着课改的进行,现代化教育制度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活跃性创新性思维的提高放在了首位,为此,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中,学生自主学习思维的培养是教学的关键。所谓活跃性创新性思维,即通过适当活动形式的进行,活跃学习氛围的同时,提高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课堂所讲内容,学生要有自己的理解与认知,并能够提出合理的问题,通过问题的思考与解决来提高知识掌握程度;其次,学生要从小培养自主学习习惯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在交流合作中提高思维的活跃度,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最后,学生可以通过情景提问式活动的创建,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此深入引导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环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教师通过指导,鞭策,引领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主客倒置,教师通过“满堂灌”形式在教学中扮演着“独角戏”角色,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很难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学习效率低下。通过有效提问形式,不仅利于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利于通过提问形式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认知,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妙用提问对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指导
(一)提问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展开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集中学习注意力,提高学习能力;然而,没有头绪,无效的提问则会降低学生学习动力,阻碍学生个性化发展,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因此,为保证提问形式的有效性,教师须将提问内容分步骤进行,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步将其展开。
比如:在小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七组第十八课《做什么事情最快乐》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要求,设置难度不同的问题。如,1、文章中所提到的快乐的事有哪些?你认为这些事会让你快乐吗?2、生活中,你觉得什么样的事是令人快乐的?3、你对快乐的定义是什么,快乐能带给人什么样的影响?对于第一个问题而言,是通过引导学生从文章提取信息的方式从小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对于第二个问题而言,是在文章简单学习的基础下,指导学生如何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第三个问题则是难度最高的一个,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和表述,提高语文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养。
(二)问答形式丰富多样,趣味生动 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不利于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也会降低教学效率,因此,在提问这一形式中,教师不仅需要注重提问内容的价值性与有效性,也要适当地融入趣味性环节,活跃课堂学习氛围的同时,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
比如:在小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二十三课《乌鸦喝水》中,针对乌鸦如何取得水资源这一疑惑,师生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问答形式,提高教学趣味性。如,1、学生可以通过绘画的形式将文章内容以图画的形式加以呈现:2、通过小组情景创设的形式加以呈现;3、通过问答速度比拼竞赛的举行提高课堂效率。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站在讲台中央,当教师提出问题时,知晓答案的学生可以举手示意,再进行回答,答对一点小组加一分,最后进行分数的统计与奖惩。通过此形式,在活跃课堂学习氛围的同时,提高了学生思维灵敏度以及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三)提问对象分层指导,因材施教 哲学有云:“世界上不存在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生来与众不同,不同的家庭教育,人生阅历,决定了每个人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能力的不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心每一位学生,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相对应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
比如:在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课《成语故事》中,针对这一课题,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学习情况进行任务的设定,问题的安排。如,针对学习能力偏弱,接受速度偏慢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为其安排解释成语含义的问题,扎实学生基础;针对学习能力偏强,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安排遣词造句,背景知识搜集的任务和问题,进一步拓宽其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通过此形式的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
通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提问内容,逐步引导教学任务的展开;通过形式多样的提问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通过提问对象分层指导,因材施教,使课堂教学真正受益于每一位学生,打造高效课堂。
江苏省仪征市陈集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