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学生自己的语言
——以“我最喜欢或崇拜的人”教学为例

2017-02-14刘茂勇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12期
关键词:崇拜事例习作

刘茂勇

俗话说:“画山画水难画人,描风描景难描心。”可见把人物写“活”是何其难。小学阶段的教材会经常涉及到写人的作文,到了五六年级,也许是因为学生以前写多了这类作文,难免会出现“新瓶装老酒”“换汤不换药”等情况。笔者以“我最喜欢或崇拜的人”教学为例,从学生的作文入手,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用“逆推分析”的方法,对这一节课“怎么教”进行“把脉”。

【教学案例】

一、交流素材,确定主题

师:你喜欢或崇拜谁?为什么?

生:我最喜欢和崇拜的人是我妈妈,因为在我们家里她会做饭、做家务,还负责我的学习任务。

生:我喜欢曾经教过我们的周老师,她非常关心学生,把我们当作她自己的孩子。

师:除了我们身边的人物以外,你们还崇拜哪些革命前辈、英雄模范呢?

生:我崇拜杨利伟,因为他是中国登上太空的第一人。在平常的训练中,他克服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航天英雄。

师:杨利伟令人钦佩,成了无数人心中的英雄。无论喜欢还是崇拜,都因为他们身上有着可贵的品质。你们能不能通过一两件事来具体介绍一下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物呢?

生:妈妈在我生病的时候为我忙前忙后,还背着送我去医院……

生:我还很喜欢曾经教我三年的周老师,虽然她调到别的学校了,但我仍记得她那双会说话的眼睛。

……

二、品读例文,明确写法

师:老师这儿有一篇例文,请大家读一读。

(出示作文片段:王晨乐于助人)

师:你觉得写得好吗?好在哪儿?

生:精彩词句很多,如“急得满头大汗”“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学生一一介绍这篇范文的优点,教师也进行点拨,从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和语言来指导学生写作。

……

三、开始习作(略)

四、作文评讲(略)

笔者选择精彩习作进行展示,学生从选材、细节描写等方面进行评价。笔者再选择问题习作进行分析,与学生共同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主要就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进行探讨。

【案例反思】

从课堂层面来看,整个教学环节师生交流自然,笔者指导具体,环环相扣,并无大碍。但笔者认为,一堂习作课是否成功必须要研究学生的作文质量。通过阅读学生作文的语言,发现不少作文缺乏“孩子的语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一:由于缺乏明晰的“读者意识”,学生写作目的不明确。语言表现得平淡无力,读者很难体会到语句中所流露出的真情实感。

问题二:在介绍“名人”时,学生无法把事情写具体,如菜肴一样,有其料而无其味,缺乏制作“美味”的语言技巧。即使写自己亲近的人,如写妈妈的题材,通常是一些语言“套路”,内容“似曾相识”。

问题三:从语言的精准表达来看,学生在使用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时会出现夸大其词现象。有些学生滥用网络词语,如“不要不要的”“汗”等,学生在网络语言大潮中“随大流”,迷失了质朴的语言方向。

“孩子自己的语言”迷失问题成因何在?下面根据“教”与学生的“学”采取“逆推分析”,探讨这节课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改进策略】

一、“读者”意识——文为谁而作

就学生在习作中出现的第一个问题,笔者认为根源在于自己忽视了习作的“读者意识”,并没有就“写给谁看”这个问题进行点拨。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其实小学生并非天生缺乏读者意识,在我们的身边,你会发现学生能根据不一样的对象说不同的话。班级里的甲学生在向老师反映乙学生的错误时,通常是面带委屈、选取最主要的事情陈述,而当甲学生把这件事告诉自己的好朋友时,会一五一十详细陈述,情感丰富。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本身是具有听者或读者意识的。

在这次写人习作训练中,教材进行了这样的提示:“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这个人可能是革命前辈、英雄模范,可能是你的父母、同学、老师,也可能是你从书籍或报刊、电视等媒体中了解到的人……”实际上这就告诉学生本次作文“写什么”。那“写给谁看”这一问题则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处理”,教者可以在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后,再增加这样的引导:“你打算把这篇作文写给谁看?”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答案,如“我崇拜班级最勤奋的同学,我准备写给我们班学习懒惰的同学看,希望懒惰者能向这位勤奋者学习”。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根据读者对象进行选材:“那你觉得选择哪些事例最能感动这些学习懒惰的同学呢?”学生有了明晰的“读者意识”,在写作文时就自然会有一种面对面介绍的亲切感,在这和谐的氛围中“孩子的语言”就会自然流泻于笔尖。

二、“精选”意识———少一些“套话”,多一些真情

课堂上,笔者虽然进行了指导,学生也试着说了,但是等到作文交上来,往往与自己想象的相差甚远。那些写“名人”的学生,缺乏具体的事例,离不开一些广为人知的事例。其实,教师可以针对写这些“名人”的作文,让学生走近这些“名人”,去搜集他们在成功之前辛勤付出的具体事例,用自己的话在课堂上向大家娓娓道来,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语言更真实、感人。

“写身边的人”也出现了“套话”,热门事例是:“妈妈送生病的我去医院”“班级里乐于助人的同学”“老师无私关爱学生”……选取的事例较为典型,过于单一,都是学生经常写的内容,泛泛而谈。写到具体事例时,一般都会写“妈妈每天早起为我做早餐,送我上学,生病了陪我去医院”;写到对妈妈的爱时,时常会出现“我爱妈妈,妈妈爱我”“妈妈真伟大”等口号式的语言。

新课标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其实教者不妨引导学生拓宽视野,让学生注意搜集视野范围内的各类素材。虽然有些事情每天都在发生,但如果学生不留心观察,都将是“过眼云烟”。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在课前做足做好“功课”,用“显微镜”去探究那些不为人所发现的细节,从“厨艺高超”“孝敬老人“”心灵手巧”等方面入手,让学生用质朴的语言来叙述,就一定能感动人心。

三、“精准”意识——追求个性而不夸大其词

笔者显然是注意到本次习作的要求:“要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在具体指导写作和评讲时,特别强调要从这几点来写作。但学生在写作时容易受范文影响,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和动作的词句并不恰当。如有位学生在写“同桌热情借笔”的事例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一摸笔盒,糟了,没带钢笔,这下可好,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形容面临危机,事情紧急,又没有办法解决问题,内心非常恐慌。但就“没带钢笔”这件事情来看,还达不到这么危急的程度。除此以外,不少学生人云亦云,模仿其他同学作文中的语句,写人物着急就用“急得满头大汗”,写速度快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词过度夸张,不符合实情。因此教师应提醒学生用词一定要精准。

另外,学生出于好奇,将很多新鲜、时髦的词语都写进了作文。对于网络语言,教者在习作课中也要强调不可滥用。

我们只有在课堂上关注学生“怎么写”,才能弄清“怎么教”。因为“怎么教”只是起点,而学生“怎么写”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只有当每一个鲜活的生命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来叙述“孩子的事情”,并且喜欢用“孩子的语言”来表达,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个性飞扬,充满活力。

猜你喜欢

崇拜事例习作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古蜀国的宗教崇拜
我崇拜的那条“龙”
西夏天崇拜研究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古埃及人的圣甲虫崇拜
习作展示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