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说教学,别忽视了“环境描写”

2017-02-14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11期
关键词:笔者小说环境

顾 颖

小说是一种重要文体,从小学阶段的中高年级开始出现在教材中。阅读教学应该关注文本的文体特征。小说的构成无外乎三个方面:情节、环境、人物。其中,环境描写是学生相对难以理解的部分。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开掘小说中环境描写的教学价值进行浅析,为提升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奠基。

一、紧扣外显特征,罗列环境描写的呈现形式

1.展现运用方式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已经超越了基本的原始范畴,不仅与情节的发展相得益彰,还与人物形象的刻画有着紧密的联系。缺少环境描写,小说的情节推进就显得突兀,人物的刻画就更显得单薄;缺少情节和人物,环境描写也就成为了单纯的写景,其价值内涵也就暗淡了许多。因此,在小说中,环境描写可能会多次出现,为实现作者表达意图服务。

以《爱之链》一课为例,开篇乔伊为老妇人修车时,作者描述了一个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的画面,旨在暗示主人公生活的悲惨与困境;老妇人来到餐馆时,作者又着力描写了餐馆环境的破旧不堪、光线暗淡,更预示着女店主的穷困潦倒。不同的环境描写,承载着不同的价值意图,只有紧扣对应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才能更好地感知作者如此设置描写环境的深刻用意。而在最后,当“乔伊醒来”之后,很多教师都会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并描写乔伊和女店主房间中的环境。这一设计,其实就是延续了作者在一篇小说中多次进行环境描写的用意,让学生在练笔实践中对小说中环境所承载的价值进行感知。

2.解密表达类型

我国山水画中对风景的描绘可以分为工笔和写意两种类型。其实,小说环境描写中大致也可以分为这两种形式,教师应引导学生加以鉴别。

所谓工笔,就是运用最为细腻的手法对环境进行细致的描绘,使得读者能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仿佛语言中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就呈现在文本之中。如《少年王冕》一文中描写“雨后荷花”的环境时,在技法的运用上就属于典型的工笔细描,作者以从上到下的顺序构建整段文字,着力凸显环境的色彩之美和形态之美,令读者不禁被其美景所吸引。小说中的这段景色描写,可以成为学生学习景色描写的范例,既从整体上学会语段的构思,又可以从表达的细节中学会作者描摹景物特点的方法。

所谓写意,就是要以最凝练的语言勾勒出景物的特点,借以抒发作者内心的真挚情感,从而使得读者在不经意间进入到小说所描写的意境之中。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有多处环境描写,但课文在第13自然段如此写景:“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多么简单的一句环境描写,却蕴含深意:为什么要单独写太阳?作者眼中的太阳为什么会显得特别大?教师并没有在环境描写的语言上花费更多的工夫,而是将这一句描写与具体的人物心境进行结合,从而意识到这正是作者内心自由自在状态的必然结果。

二、结合具体语境,提炼环境描写的表达作用

1.契合情节,凸显衬托价值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非常丰富,可以是情节发展的推手,也可以是人物刻画的策略。因此,作者常常将人物在独特环境下的丰富心境、复杂性格安排在不同的环境之中,用来再现人物的个性,形成衬托之势,更好地展现人物的特点。

如在教学《少年王冕》一课“雨后荷花”一段时,笔者在引导学生体悟作者环境描写所运用的表达方法之后,要求学生紧扣“转眼间,阴云密布。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这句话进行想象,让学生将环境描写与王冕的经历结合起来,意识到这里的环境描写不仅是王冕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预示,还是人物内在性格的真实写照。因此,笔者引导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紧扣语段中描写色彩和形态的词语,来探寻描写景物的语句与人物内在形象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了学生内在素养的发展。

2.由景及人,凸显象征价值

由于小说文体的特性,在环境描写的过程中常常都被赋予了独特而丰厚的内涵。很多的风景经过了生命个体的思维浸润和文化熏陶之后,便裹挟了丰富的价值和意义,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文化标签。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小说表达的特点入手,紧扣具体的情节和人物品性,体悟作者进行环境描写的深刻用意。

如在教学《三顾茅庐》一文中关于“卧龙冈”的环境描写,笔者就着重引导学生紧扣环境描写中所涉及的松林、溪流、竹林等事物,将其与即将出场的诸葛亮形成认知联系,感受松树所象征的坚贞不屈、溪流所象征的人品高洁、竹林所象征的高风亮节,尤其是要抓住语段中“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感知其对诸葛亮经天纬地之才的象征意义。在这样的教学中,笔者并没有让学生将阅读的层次止步于对自然环境的单纯描写上,而是让学生以联系的视角关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与故事情节相辅相成,与人物形象相得益彰,需要教师在艺术化的点拨中强化学生对小说结构的认知能力。

三、基于写作本位,感知环境描写的表达方式

1.洞察环境描写的选择

鉴于小说中环境描写的诸多用意和深刻内涵,其价值已经不再是一个纯粹、简单的景物,而更应该是一种心情,甚至一种文化。这就意味着教师对环境中景物的选择绝不可能是随心所欲的,而应该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使得这些景物演变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文化。

以《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的第13自然段为例,为了凸显作者童年在祖父园子中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作者在进行环境描写时就选用了倭瓜、黄瓜、玉米、蝴蝶,描绘出一幅悠闲自在、怡然自得的画面。教学中,笔者可以引导学生从环境描写的视角出发进行深入思考:作者在本段的环境描写中,为什么要选用倭瓜、黄瓜、玉米、蝴蝶?学生可以从描写这些事物的具体语言中发现,倭瓜、黄瓜、玉米肆无忌惮地生长、蝴蝶自由地飞翔,这些正是对作者无拘无束生活的一种委婉体现。因此,笔者引导学生从事物本身的特点入手,紧扣事物所形成的共性特征,帮助学生提炼出其独特的认知形象,并将其上升到意象的层面。

这样的教学,不仅丰富了学生解读小说中环境描写的路径,同时也为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进行环境描写提供全新的思路。

2.把握环境描写的契机

环境作为小说创作过程中的核心要素之一,理应成为小说创作的重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文本中就应该围绕着环境来写,而应是紧扣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刻画等不同的方面,合理选择环境描写的切入点和描写的位置,从而更好地凸显人物的特点。

如在教学《爱之链》一课时,笔者自始至终都十分关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修车时的大雪纷飞、餐厅中的昏暗陈设,都极好地暗示了主人公的生活窘状,可以说环境描写在整篇文本的表达过程中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而女店主进入房间亲吻乔伊之后,作者却对主人公房间的环境未作只字的描述,作者意欲如何?这里究竟蕴藏着作者怎样的用意呢?笔者引导学生以对比的手法进行感知:如果将房间里家具的破损不堪、墙壁的斑驳脱落都描述出来,又有什么不妥呢?学生在深入思考中发现:过于明确的表述反而降低了读者对结尾的想象力,缩小了读者自身感知与回味的空间。

由此可见,小说中环境描写的时机选择、位置选择都体现了作者独特的用心和表达的智慧,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辨析,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小说的阅读不能忽视环境,教学更不能脱离环境。教师只有从不同维度解读小说中环境描写所承载的教学价值,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小说文体的特征,学会阅读小说。

猜你喜欢

笔者小说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老师,别走……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环境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