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分析张学文治疗肝热血瘀证用药规律
2017-02-14唐学成第五永长高彦斌
唐学成 第五永长 王 芳 高彦斌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
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分析张学文治疗肝热血瘀证用药规律
唐学成 第五永长*王 芳 高彦斌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64个处方进行分析,处方中共出现中药167味,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8个新处方。结论: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经验丰富,多用清热平肝、活血化瘀之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张学文;肝热血瘀证;关联规则;聚类算法
张学文教授是首届国医大师、陕西省首届名老中医,学验俱丰,尤擅长心脑血管系统病症等的治疗。肝热血瘀证是张老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归纳的一个新证型,广泛用于中风、眩晕、失眠、头痛等多种脑系疾病的辨证论治,可收到执简驭繁的良好效果。肝热血瘀系指肝经郁热或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化热灼津,伤血为瘀;或肾精亏乏,肝血不足所致的一种中风早期证候。肝热血瘀证以舌质紫暗、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舌下络脉瘀曲、怒张、瘀丝,脉象弦滑或弦硬或弦涩为辨证要点[1]。本研究首先收集、整理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处方,进而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处方规律,探讨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的用药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处方来源与筛选 本研究以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张学文教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名医馆和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国医堂出诊的1069医案处方为来源进行筛选,共筛选肝热血瘀处方164首。
1.2 分析软件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0.1)”软件,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
1.3 处方的录入和核对 将上述筛选后的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0.1)”录入完成后,由双人负责数据的审核,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0.1)”软件中“数据分析”模块中的“方剂分析”功能,进行用药规律挖掘[2-4]。
1.4 数据分析
1.4.1 提取数据源 在“中医证候”项中输入“肝热血瘀”点击查询,提取出治疗肝热血瘀证的全部方剂。共164个处方。
1.4.2 频次统计分析 将治疗肝热血瘀方剂中的所有药物的使用频次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并将“频次统计”结果导出。
1.4.3 组方规律分析 此次分析共涉及164个处方,167味中药,其中“支持度” (表示在所有药物中同时出现的次数)设为20%,“置信度”设为0.9,按药物组合出现频次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
1.4.4 新方分析 首先进行聚类分析(核心算法包括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在聚类分析前,先选择合适的相关度和惩罚度,然后点击“提取组合”按钮,发现新组方(基本算法是无监督的熵层次的聚类),并实现网络可视化展示[5-7]。
2 结果
2.1 用药频次 对张学文教授164首肝热血瘀证处方中的药物频次进行统计,使用频次在32以上的有29味,使用频次前5味药物分别是天麻、川牛膝、炒栀子、钩藤、丹参。具体见表1。
表1 方剂中使用频次≥32的药物情况
2.2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组方规律研究 按药物组合出现的频次将药对由高到低排序,前3位分别是“天麻,钩藤”、“川牛膝,天麻”、“天麻,炒栀子”,具体见表2;对所得出的药对进行用药规则分析,见表3;关联规则网络图见图1。
表2 肝热血瘀证处方中支持度为20%条件下药物组合频次
表3 肝热血瘀证处方中药物组合关联规则(置信度为1)
2.3 基于熵聚类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2.3.1 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 依据方剂数量,结合经验判断和不同参数提取数据的预读,设置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4,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方剂中两两药物间的关联度,将关联系数0.04以上的药对列表,见表4。
2.3.2 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 在核心组合提取的基础上,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到8个新处方,其中药物多为张老治疗肝热血瘀证常用代表药物,见表5。新的候选新处方药物进行网络展示,见图2。
表5 基于熵层次聚类的治疗肝热血瘀证新处方
3 讨论
本研究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运用关联规则和熵聚类算法分析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的用药经验。经过关联算法分析,提炼出张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常用的药物有天麻、川牛膝、炒栀子、钩藤、丹参、杜仲、生甘草、黄芩、石决明、决明子、郁金、夜交藤、菊花、川芎、赤芍、桑寄生、三七粉、炒酸枣仁、磁石、白芍、红花、龙骨、地龙、水蛭等。这些药物大多具有镇肝潜阳、清热平肝、活血化瘀等作用。常用药物组合有:①天麻,钩藤;②天麻,川牛膝;③天麻,炒栀子;④川牛膝,杜仲;⑤天麻,杜仲;⑥川牛膝,钩藤;⑦天麻,丹参;⑧川牛膝,天麻,钩藤;⑨天麻,钩藤,炒栀子等。经过层次聚类算法分析,常用药对包括连翘-天麻,钩藤-决明子,连翘-天花粉,钩藤-地肤子,连翘-白茅根,连翘-全蝎,全蝎-三七粉,连翘-水牛角,钩藤-川牛膝,地肤子-白鲜皮等。基于熵层次聚类的治疗肝热血瘀证新处方主要有:①白芍,川芎,郁金,赤芍;②连翘,钩藤,桂枝,杜仲,桑寄生;③麦冬,玄参,桔梗,制首乌;④牡蛎,磁石,龙骨,水蛭;⑤胆南星,浙贝母,焦三仙,姜黄;⑥水蛭,地龙,红花,僵蚕,伸筋草;⑦钩藤,夜交藤,生地,桑寄生,连翘,石决明;⑧全蝎,当归,地肤子,桂枝,天麻,蒲公英等。
以上研究结果较好地揭示和验证了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的临床经验,张学文教授认为“肝热血瘀”乃是中风发病的关键环节所在,亦是眩晕、头痛等脑系常见疾病的多发证型。诚然中风病中老年居多,平素其内伤积损易致肝肾阴虚或气虚,但这仅是其病理环节的一个方面。深究之即可见,精血不足可导致血行滞涩,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亦可导致血瘀;又因中老年者或嗜食肥甘,或恣意烟酒,或养尊少动,致使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血脉不利。日久痰浊瘀血互结为患,愈发致使宗气不行,精血难充,使肾阴亏损日甚。盖肾藏五脏六腑之精气,为人体阴阳之本,肾虚必然影响气血之生化运行而致瘀,元气不足,则气虚血瘀。肝主藏血、主筋,有调摄全身血液之功;又主疏泄,为全身气机之枢,而肝肾同源,肾虚必及于肝。肾精不足,则肝血乏源,脉道失充,血缓为瘀,致肢体失用,“筋不能动”;阴虚燥热,津亏血少,脉道失濡,“血受热则煎熬成块”(王清任语),又因肝阳化热、化风上逆,夹风痰瘀血上扰脑窍,则发为中风[8]。据此分析,“化瘀通络,清肝活血”乃是阻断其病理环节的关键所在,因为瘀血不化,独补气则气难充,惟填虚则血愈滞,徒降火则虚更甚,故处方中以清热平肝、活血化瘀药为主。
以下以单味药出现频次前三位药物为例进行阐述。天麻是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其味甘,性平,入肝经,有平肝息风,定惊止痉,祛风湿止痛之效,为治虚风眩晕头痛要药。肝为厥阴风木之脏,藏血主风,主疏泄而喜条达。五脏之中肝与脑系疾病关系最为密切,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均可引起头痛、眩晕等常见疾病,本品甘润息风,虽阴虚津伤之证亦可应用,为治虚风眩晕头痛要药。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具有增加心、脑血流量,舒张外周血管,降血压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故应用甚广。川牛膝是出现频次第二的药物,其性平,味甘苦酸,归肝、肾经,有活血化瘀、引血引火引药下行之功,擅长用治头脑部、胸胁部瘀阻及下焦、肝肾、冲任等处瘀阻之证。栀子也是最常用药物之一,其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善于清热除烦利尿,凉血解毒,尤适用清肝热,解除郁热心烦之证。
张教授临证擅灵活选用药对,师古而不泥。如钩藤配决明子,钩藤味甘,性微寒,归肝、心包经,具有清热平肝,息风定惊,平肝阳,清头目的功效,用于肝热风动,惊痫抽搐,肝火上升,头目眩晕等。决明子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肝、肾经,功能清泻肝火,兼益肾阴,又能润肠通便,主治肝火上升,目赤、头痛,及肝肾阴亏引起的目暗不明和肠燥便秘。
在治疗本证时,张老常用清脑通络汤加减。清脑通络汤组成为决明子、菊花、川芎、赤芍、山楂、丹参、磁石(先煎)、葛根、地龙、豨莶草、川牛膝、水蛭。方中决明子、菊花清肝脑之热,磁石平肝潜阳,川牛膝补肝肾之虚并引血、热下行,地龙、豨莶草通络降压,水蛭、川芎、赤芍、丹参化脑络之瘀血、活血行气通络,丹参清心火、除血热、安神志、定悸烦,且决明子和山楂可以降血脂,以软化血管。
综上,本研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的用药规律进行了挖掘研究,获得了既往传统研究未发现的新知识、新信息,为张学文教授肝热血瘀证诊疗经验的深入挖掘和传承提供了参考。当然,数据挖掘研究所得的数学模型及其分析结果须与名医个人经验结合并通过临床予以验证,也须与其它数据挖掘方法研究结果进行综合比较,以获得全面准确的研究结果。希冀本研究为名老中医经验挖掘方法的探索提供新思路。
[1]文雅.张学文教授治疗中风先兆肝热血瘀证的经验整理[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5):67.
[2] 杨洪军,赵亚丽,唐仕欢,等.基于熵方法分析中风病方剂中药物之间关联度[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9):706.
[3] 唐仕欢,陈建新,杨洪军,等.基于复杂熵聚类方法的中药新药处方发现研究思路[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11(2):225.
[4] 李健,卢朋,唐仕欢,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治疗肺痈方剂用药规律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254-257.
[5] 李健,卢朋,张瑞贤,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肺痿方剂用药规律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0):1-4.
[6] 卢笑晖,单琦玮.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的卢尚岭教授治疗头风病用药经验 [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9):5-8.
[7] 孙敬昌,王燕平.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治疗水肿方剂用药规律分析 [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0):11-14.
[8] 孙景波,符文彬,华荣,等.张学文教授从肝热血瘀论治中风先兆证经验[J].中国中医急诊,2005,14(2):115.
(编辑:穆丽华)
2016-11-07
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项目编号:13-LC070)。
唐学成(1992-),男,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老年神经疾病发病机理与中医药防治。E-mail:1850160949@qq.com
第五永长,男,汉族,医学博士,中医药传承博士后,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老年神经疾病发病机理与中医药防治。E-mail:diwuyongchang@126.com
R256.4
A
1007-8517(2017)02-01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