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控制血浆渗透压在降低颅内压中的作用

2017-02-14刘伟贤沈峥

浙江医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渗透压甘露醇氯化钠

刘伟贤 沈峥

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控制血浆渗透压在降低颅内压中的作用

刘伟贤 沈峥

目的探讨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HS)控制血浆渗透压在降低颅内压(ICP)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5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按照患者体重计算出血浆渗透压较正常上限值升高5、10、15、20mmol/L所需5%HS用量并作静脉推注治疗各7例,采用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7例。监测各组患者ICP、血清渗透压并作比较。结果与甘露醇组比较,给药1h后5、10mmol/L组ICP降低幅度较小,15、20mmol/L组ICP降低幅度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仅20mmol/L组发生脑白质脱髓鞘病变1例,经激素、丙种球蛋白治疗后好转。结论在降低严重颅脑外伤患者ICP时,按照患者体重计算血浆渗透压较正常上限值升高15~20mmol/L所需5%HS用量较为安全有效。

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渗透压颅内压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行开颅手术后易发生脑水肿、颅内压(ICP)升高[1-2],目前临床上控制脑水肿的主要药物是渗透性脱水剂甘露醇,其用法、用量多凭借医生的经验,对难治性脑水肿患者的疗效较差。近年来,关于葡萄糖氯化钠溶液(HS)的研究表明其具有并发症少、对患者内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备受关注[3-4];但关于其改变血浆渗透压多少才能起到降低ICP作用的研究较少。因此,笔者根据患者体重计算5%HS用量,以控制血浆渗透压来降低ICP;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7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35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按照患者体重计算出血浆渗透压较正常上限值升高5、10、15、20mmol/L所需5%HS用量并作静脉推注治疗各7例;采用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7例。5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疾病以及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以及术后即刻ICP、血浆渗透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5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给药方法(1)5%HS治疗:根据氯化钠的渗透压浓度=(氯化钠的质量浓度/氯化钠的物质的量)×2,可知5%HS的渗透压为1 709mmol/L。根据公式1 709× V(HS)=(血浆渗透压拟提升量)×细胞外液容积,分别计算出患者血浆渗透压较正常上限值升高5、10、15、20mmol/L所需的5%HS用量。在手术结束时监测患者即刻ICP、血浆渗透压并首次予5%HS微泵静脉推注,20min内注完;以后当ICP升高到20mmHg以上时再次给药,方法同上。(2)甘露醇治疗:在手术结束时监测患者即刻ICP、血浆渗透压并首次予甘露醇静脉滴注,100~150滴/min,当ICP降至20mmHg后停止给药;以后当ICP升高到20mmHg以上时再次给药,方法同上。

1.2.2 监测方法(1)ICP:使用全自动ICP监测仪(美国PX公司,SP-200型),于硬脑膜外置压力传感器,保持头位高15°,收集术后即刻以及给药1h后的ICP。(2)血清渗透压:使用全自动渗透压压力计(日本NIKKISO OSA-21),收集患者入院时及给药1h后的血清渗透压。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给药1h后各组血浆渗透压变化5%HS静脉推注10min后,患者血浆渗透压开始升高,30~60min基本稳定。给药1h后5、10、15、20mmol/L组升高幅度与甘露醇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即升高幅度均在允许范围内,见表2。

表2 给药1h后各组血浆渗透压提高幅度(mmol/L)

2.2 给药1h后各组ICP下降情况5%HS静脉推注10min后,患者ICP开始降低,30~60min基本稳定。与甘露醇组比较,给药1h后5、10mmol/L组ICP降低幅度较小,15、20mmol/L组ICP降低幅度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5 %HS给药1h各组ICP下降幅度(mmHg)

2.3 并发症20mmol/L组发生脑白质脱髓鞘病变1例,经激素、丙种球蛋白治疗后好转。

3 讨论

人体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20%,其中血浆约占5%,细胞间液约占15%。这些液体是人体同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媒介。电解质分布在这些液体中,使细胞间液与血浆渗透压基本一致。若要控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可通过调节血浆渗透压来完成。血浆渗透压是由溶解其中的各种电解质微粒所形成,其大小与微粒数量有关。正是各种微粒在细胞、组织液及血管内的分布不同,以及细胞膜的半透性导致了水分再分布,即由渗透压低的一侧流向渗透压高的一侧。然而钠离子、氯离子可通过血管壁,但不能自由透过细胞膜,因此可直接提高血浆、组织液和脑细胞之间的渗透压并起到脱水、消肿的作用。这是笔者采用5%HS控制血浆渗透压以降低ICP的原理。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血-脑屏障被破坏,而钠离子的通透性低于甘露醇,故理论上HS降低ICP的作用比甘露醇显著[5]。相关研究结果显示HS在降低ICP中具有良好作用,且对颅高压危象及甘露醇治疗无效的恶性颅高压的效果良好[6]。目前国内外报道的HS浓度尚未一致(主要有23.4%、10%、7.5%和3%),且无相关临床试验评价出最理想的HS浓度。笔者认为HS的给药浓度不是最重要的,而给药后将血浆渗透压提高了多少是影响脱水效果的关键。各离子在组织间的流动受生物膜限制,而水分的流动是自由的,其方向受组织间离子浓度差值(即渗透压)大小的影响,渗透压越大,脱水效果越明显。但是,血浆渗透压并非可以无限制提高,若过高会引起机体内环境紊乱,导致许多并发症发生。

本研究结果提示,根据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体重计算将血浆渗透压较正常上限值升高15~20mmol/L所需5%HS用量较为安全有效。此外,建议有条件(即能监测ICP、血浆渗透压)的情况下应用HS,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脑灌注压及各种电解质浓度的变化。

[1]E Ahmadieh T Y,Adel J G,E Tecle N E,et al.Surgical treatment of elevated intracranial pressure: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and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J].Neurosurg Clin N Am, 2013,24(3):375-391.

[2]Foundation B T.AANS/CNS: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J].J Neurotrauma,2007,24(Suppl 1):S1-106.

[3]Mortazavi M M,Romeo A K,Deep A,et al.Hypertonic saline for treatingraisedintracranialpressure:literaturereviewwith meta-analysis[J].J Neurosurg,2012,116(1):210-221.

[4]Fink M E.Osmotherapy for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mannitol versus hypertonic saline[J].Continuum Lifelong Learning in Neurology,2012,18(3):640-654.[5]Da Silva J C,de Lima Fde M,Valenca M M,et al.Hypertonic saline more efficacious than mannitol in lethal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model[J].Neurol Res,2010,32(2):139-143.

[6]Liu S,Li L,Luo Z,et al.Superior effect of hypertonic saline over mannitol to attenuate cerebral edema in a rabbit bacterial meningitis model[J].Crit Care Med,2011,39(6):1467-1473.

2016-05-16)

(本文编辑:陈丹)

310013杭州,浙江医院神经外科

刘伟贤,E-mail:leotongtong@163.com

猜你喜欢

渗透压甘露醇氯化钠
高考生物问答复习之渗透压
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肢伤一方加减联合甘露醇治疗早期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观察
氯化钠水溶液结构的研究
化基本概念为源头活水
——2017年渗透压相关高考真题赏析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冬虫夏草甘露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血浆渗透压测定的临床意义
氯化钠
甘露醇治疗脑外伤致急性肾损伤及阿魏酸钠的治疗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