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智能发育的影响
2017-02-14梁伟燕汤勤丽常燕群
梁伟燕 汤勤丽 常燕群 李 亚
·临床护理·
康复护理
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智能发育的影响
梁伟燕 汤勤丽 常燕群 李 亚
目的 探究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智能发育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进行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引导式教育。比较2组患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评估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和发育诊断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ales,Gesell)评分。 结果 2组患儿干预前GMFCS及Gesel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GMF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8.126,P<0.001),Gesell量表中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言语能力、社会交往、适应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传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引导式教育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和智能发育。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患儿;康复治疗;运动功能;智能发育;引导式教育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小儿神经系统的主要疾患之一,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伴有智能发育缓慢、癫痫及视听、语言、摄食、日常生活活动等障碍[1]。近年来,脑瘫患儿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据我国目前有脑瘫患儿40余万[2]。引导式教育是一种康复治疗与教育相结合的体系,以全人发展为宗旨,以建立正常的生活为基础,以诱发患儿的主动参与为策略,以培养患儿的积极性为目标,贯通式的进行小组学习,使运动障碍的儿童得到运动、语言、智能、社交情感及个性等全面的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及日常生活和学习[3]。我们采用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进行康复训练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9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儿均符合2006年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和分型[4];②患儿家属均了解该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患儿年龄2~7岁;④智商>55;⑤患儿接受康复治疗半年以上。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其他器官或系统的严重疾病;②有进行性疾病导致的中枢性瘫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男性24例, 女性22例;年龄2.1~6.8岁;痉挛型18例,肌张力低下型8例,不随意运动型8例,共济失调型2例,混合型10例;轻度脑瘫16例,中度脑瘫16例,重度脑瘫14例。观察组:男性22例, 女性24例;年龄2.1~7.0岁;痉挛型20例,肌张力低下型6例,不随意运动型8例,共济失调型3例,混合型9例;轻度脑瘫18例,中度脑瘫16例,重度脑瘫12例。2组患儿的年龄、性别、脑瘫类型、疾病程度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引导式的健康教育。①手部活动。由康复科护理人员指导脑瘫患儿进行双手交叉、互握、拍手数数、摇小船(双手握住木棍上下摇动)及传皮球等游戏,帮助患儿提高手功能。②音乐活动。让脑瘫患儿根据音乐的节拍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例如拍手、跺脚等,促进脑瘫患儿身体的协调、认知等方面的能力。③模拟亲子活动。多数脑瘫患儿会因为身体上的缺陷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甚至会对周围环境和事物产生恐惧感。康复人员尽可能抽时间和患儿交流和沟通,给予患儿拥抱、抚摸等肢体接触,鼓励患儿学说话,慢慢消除脑瘫患儿的恐惧感,使患儿对周围的人和环境逐渐建立起安全感和信任感。④小组学习。安排心智及学习能力相近的患儿一起学习,逐渐帮助患儿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对周围环境、事物和人的认知能力,进而逐步提高脑瘫患儿的社交能力,使之逐渐走出自卑和社交恐惧的阴影。小组学习可以根据脑瘫患儿的年龄、智力水平进行分组,以便更好地让脑瘫患儿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使之成为一个小团队,进而可以通过发挥小团队的优势进行更有意义的活动。⑤个别训练。根据患儿在游戏活动和小组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相应的个别训练指导,如对手功能较差患儿进行搭积木、串珠子、拼图、系鞋带等针对手功能的训练等。
1.3 评价方法
康复训练半年后采用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评估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 GMFCS)和发育诊断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ales,Gesell)对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5-6]。①GMFCS量表。该量表主要用于测量脑瘫患儿的粗大功能运动状况,是目前脑瘫儿童粗大运动评估中使用最广泛的评价指标。评分越高,患儿运动功能恢复越佳。②Gesell评估表。通过粗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言语能力、社会交往5个项目评估儿童智龄及发育。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儿GMFCS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患儿GMF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GMF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组别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42.83±9.4351.53±6.21观察组42.36±9.2262.24±6.43t值0.242 8.126P值0.810<0.001
表2 2组患儿Gesell评分比较
2.2 2组患儿Gesell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患儿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言语能力、社会交往、适应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见表2。
3 讨论
脑瘫是指婴儿从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功能发育迟缓,姿势异常,感知、认知、言语功能障碍和智力低下,肌肉活动异常等。该疾病严重影响了患儿的正常生活,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负担[7]。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难度大、见效慢、时间长,而且多数脑性瘫痪造成的神经功能损伤是不可完全恢复的,只能最大限度地减轻残疾、恢复功能、改善生活质量。目前针对脑性瘫痪尚无特效药物和治疗手段,大多数医院采用综合康复治疗[8]。有研究[9]指出,传统的康复治疗对患儿粗大动作功能、智商和生活自理能力均有一定的作用,但患儿没有自主性,完全依靠康复人员的指导和帮助,患儿往往在接受几个疗程的治疗后会对康复治疗产生抵触心理,影响康复效果。
引导式教育是一种将康复与教育相结合的治疗体系,它是以儿童为中心,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活动,使脑瘫患儿在运动、语言、智能、社交、情感及个性等各个方面得到改善,并克服躯体运动功能障碍及由此而引发的其他问题[10]。因而引导式教育不仅是单纯性的改善患儿身体上的一些缺陷,而是通过一种自主学习的方式,使患儿身心同时得以恢复,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GMF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引导式教育结合传统康复治疗较单纯的康复治疗效果明显[11]。此外,观察组干预后的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言语能力、社会交往、适应力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引导式教育结合传统康复治疗的方法,更有利于脑瘫患儿的智力恢复[12]。
综上所述,在传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引导式教育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和智能发育,对促进脑瘫患儿融入社会有积极意义。
[1] 张丽.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作用.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4):362-364.
[2] 黄琴,苏珍辉,王琪.临床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康复治疗的应用情况分析研究.中国医学工程,2014,22(12):89-90.
[3] 林波,刘合建,王学敏,等.引导式教育对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5):423-425.
[4] 唐秀梅,钟陶.应用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脑瘫儿童的康复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6):545-546.
[5] 袁俊英,朱登纳,孙二亮,等.引导式教育对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和Gesell发育测试结果的影响.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10):761-764.
[6] 赵南,赵文红,张玉洁,等.应用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对脑瘫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中国伤残医学,2011,19(1):135-136.
[7] 赵志霞.引导式教育在脑瘫儿童康复中的疗效分析.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8):59-60.
[8] 宋红娜.引导式教育护理干预在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的效果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3):165-166.
[9] 魏明香,林小芹,黄翠梅,等.引导式教育对脑瘫儿童智能发育的影响分析.临床医学工程,2013,20(4):434-435.
[10] 李颖,杨玉辉,孙绍骞,等.引导式教育介入对脑瘫儿童康复疗效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6):5997-5998.
[11] 刘大凤.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干预中的效果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219-220.
[12] 景玉珍,周青蕊.引导式教育对脑瘫合并智力障碍患儿智能发育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5):2256-2258.
Effects of guided education on motor function and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LIANGWeiyan*,TANGQinli,CHANGYanqun,LIYa.
DepartmentofRehabilitation,GuangdongMaternityandChildCareHospital,Guangzhou511442,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guided education on motor function and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CP). Methods Ninety-two CP children receiving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December 2014 and 2015 were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each of 46, according to a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dditionall provided with guided education. Both groups were evaluated using the 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 (GMFCS) and the gesell developmental scales (Gesell). Results Before the rehabilitation,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2 group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in GMFCS, gross motor, fine movement, language ability, social communication and adaptability in Gesell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Guided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 therapy can further effectively improve CP children's motor function and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so as to help them to live a normal life in society.
Cerebral palsy; Children; Rehabilitation therapy; Motor function;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Guided education
511442 广州,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康复科
梁伟燕,E-mail:wyiliang78@163.com
10.3969/j.issn.1674-3768.2017.01.024
2016-05-19)
*Corresponding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