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对电视节目制播分离的影响

2017-02-13徐强

新媒体研究 2016年22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新媒体影响

徐强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增长以及社会的进步,我国电视产业发展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要想实现整体运行框架的升级,就要提升技术项目的发展框架和机制,积极建立完整的运行模式,从而优化新媒体电视节目制播分离结构的实效价值。文章从制播分离的概述入手,集中阐释了新媒体对电视节目制播分离影响以及提升路径,旨在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 新媒体;电视节目;制播分离;影响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22-0080-02

新媒体时代,网络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电视行业的进步,其中以通信网以及电视网为基本的物质基础,形成了系统化的运行模式,并且实现了网络电视以及数字化互动电视等项目,在提升客户体验的过程中,新媒体运行结构不仅提供了传播容量以及播出平台,也为相关节目制作机构提供了发展的契机。

1 制播分离概述

1.1 制播分离研究背景

制播分离项目一直是电视节目运行结构中较为热门的话题,不仅能提升电视媒体的市场化,也能有效升级电视节目的专业化,是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电视节目实际播放过程中,将电视台以及电台制作的不同类型节目进行处理,集中运行新闻类以及时政类节目,而其他的交由相应的节目制作公司进行制作,便是制播分离的过程。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制播分离时,电视台以及电台要对制作的节目进行审查以及编排,从而在建立规范化运行计划后,进行有序播出。

1.2 制播分离模式

第一,制播分离栏目制片人制。这种运行方式主要是借助栏目制片人和电视台之间的合作模式,有效控制制播分离。模式要求电视台在合作过程中出让播放时间,而栏目的制片人要以自身的团队为中心建立自主化经营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栏目的制作人身份并没有特殊的规定,而其自身的权力较大,不仅能有效支配人力和物力,对于整个电视节目的财务组成也具有绝对的支配权,甚至是广告经营也是处于一种自负盈亏的运营模式,因此,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栏目制作人制也被称为资源置换型制播分离。

第二,制播分离购买节目制。制作节目的机构进行集中制作,而电视台的运营部门购买播出权,广告运营也由电视台自行负责,这种运行方式在我国电视剧播放操作中较为常见,最大的优势就是电视台不需要对节目进行前期的市场调研和策划,只需要顺应市场特点进行播出即可,但是,这种操作框架中,节目的版权完全属于制作机构,电视台最大的支出就是购买过程中支付的费用。

第三,制播分离合作制。在合作制中,最根本的要求就是频道的专业化,要求电视台和制作机构建立一种共生协作的关系,一起投资策划以及制作节目,从而对节目的版权进行分摊,这种运行模式关系到双方的实际利益。其中,电视台主要是提供部分的制作经费,并且提供一定的广告时段供制作单位自行经营,审查之后集中投放。这种运行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能提高资金的吸纳效率,保证频道得到全新的包装和整改[1]。

第四,制播分离整体推进制。这种模式推动的是广电集团改制为传媒集团公司,实现了制播分离的整体性,在实际运营操作中,实现了频道管理以及宣传编辑的升级,并且实现了播出管控项目的优化,优化提高了新闻节目的制作效果。另外,最重要的是将节目的制作和广告的经营业务从传统的事业体制中有效剥离出来,实现最基本的市场化和商业化。

2 新媒体发展结构对制播分离项目的影响

新媒体运行框架内,制播分离机制能保证整体电视市场的优化转型,而这一重要的举措正是建立在政府和相关政策引导基础上的,能保证市场调节能力和自发性运行结构的升级,真正实现新媒体时代的良性发展。其一,制播分离制度的运行能有效解决传统媒体资源和播放内容短缺的问题,强化开放性和满足市场需求。新媒体节目内容交易过程中,制作方与播出发占据同等重要的位置。制作方的选择不是唯一的,而播出方也不能够做到完全垄断,同样会与其他播出方相竞争。为此,在这种态势下,播出方和制作方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平等的播出和制作过程,基于市场大众化需求,掌握观众的收拾心理,对节目内容进行不断创新,从而有效的提升新媒体时代的创新价值,最大化的满足观众的收视心理,并提高电视台的市场竞争力[2]。其二,制播分离制度的运行优化了传统的节目框架,实现了多元化的节目发展,能从全局角度分析市场需求,并且建立有效的市场运营模型,充分践行分众化特征,顺应市场发展诉求的同时,建立了一个更加自由且便捷化的信息交流平台。通过制播分离项目,能实现电视台自身进步的同时,促进节目内容的多元化发展,更好的适应不同观看人群的观看需求。

3 优化提升电视节目制播分离结构

3.1 优化法律法规的监督机制

在制播分离过程中,相关项目的负责人要保证整体运行框架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建立完整的控制措施和运行结构。因此,需要相关部门提高政策文件的持久性和稳定性,确保投资风险的最小化,从而实现整体节目制作流程按照标准化运行结构有序进行[3]。在管理运行框架内,政府要保证宏观政策环境贴合市场运行需求,在规范相关法律法规细则的基础上,强化监督管控机制,从而实现项目操作的可行性。另外,在培养新型市场主体的层面分析,相关部门在运行制播分离结构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市场的实际发展情况,强化市场准入门槛的标准,积极的运行有利于项目操作的奖励机制,从而实现政策项目的稳定发展。

3.2 优化节目考评机制

在制播分离项目运行过程中,管理人员要积极的管控相应的运行机制,确保制作和播出两者之间建立优化的平衡结构,真正实现改革的实效价值。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电视行业相关部门要保证制作质量以及管理改革的时效性,保证制作出的节目符合观众的实际需求。并且要确保除了本台提供的节目外,有效的吸纳网络以及移动数据方面的多媒体市场资源,甚至是海外资源,建立完整的项目运行机制。也就是说,无论是自营式的播放结构还是外销式的播放项目,都要建立健全完整的操作工序以及节目评估体系,确保播出机制的优化运行,真正实现制播分离项目的规范化和良性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电视行业的可持续运行,充分升级整体制播分离项目的实效价值[4]。

3.3 优化人事奖惩制度

在制播分离机制运行过程中,相关项目的负责人员以及运行人员也具有较为关键的地位,相关项目的管理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具体的分析机制,保证整体操作框架的优化运行。相关单位要着重升级人力资源配置关系,确保人力资源管理结构的优化发展,从根本上规避人力改革滞后的问题。运行制播制度,能一定程度上提高人员的优化配置,确保电视台从业人员的工作状态,并且能保证相应员工在工作中找到归属感[5]。另外,除了要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外,相关管理人员也要针对人事运行机制进行集中的优化,其中包括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工作人员的福利发放以及工作人员的奖惩机制等,都需要相关管理人员针对具体情况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机制,确保相关项目设定结构符合制播分离制度的运行框架[6]。对于编辑记者和主持人以及台内自设部门之间的关系,相关管理人员也要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工作结构的同时,借助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工作效率。除此之外,项目管理人员要保证人力资源流动性,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留住人才,尽量减少影响整体项目运行的人员波动,真正实现电视行业的优化发展,强化奖惩机制的正向激励作用,从根本上提高制播分离项目的质量和操作流程。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制播分离项目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想在顺应市场需求的同时,提高电视台以及制作单位的经济收益,并且优化社会收益,就要建立最优化的运行模式,规避项目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健全完整的处理措施,真正推动我国制播分离项目的良性发展,利用新媒体促进电视节目制播分离的可持续运行。

参考文献

[1]刘鸿磊.新媒体对电视节目制播分离的影响[J].时代报告,2016,17(24):76-76.

[2]任甜甜,宋超.探索SMG制播分离的发展之路——从制播分离对比SMG和BBC的媒介融合[J].今传媒,2013,17(8):41-43.

[3]林廷德.推进电视台制播分离改革的路径探析[J].新媒体研究,2016,28(3):62-62,70.

[4]钟南南.多媒体融合环境下广电业制播改革实践探索[J].今传媒:学术版,2015,32(11):65-66.

[5]欧万勇.浅析新媒体语境下网络自制节目对电视节目的挑战——对《晓说》和《壹周立波秀》的比较分析[J].东南传播,2013(10):41-42.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新媒体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