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画系本科毕业创作教学思考

2017-02-13李思洁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中国画系本科毕业学时

李思洁

中国画系本科毕业创作教学思考

李思洁

毕业创作是教学成果的一种体现,主要展示学生大学四年来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表现技巧和审美格调等,以及学生经过专业训练所达成的美学思想和艺术境界。毕业创作只是本科四年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不能单纯以毕业创作为依据,对教学成功与否进行审视与判断。本文从个人教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对中国画系本科毕业创作教学的优势与不足进行简单阐述。

毕业创作;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创作类型;教学思考

中国画专业是湖北美术学院的传统专业,学院的教学不同于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模式,也有别于以传统研习为主的画院以及民间模式。中国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通过不同阶段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国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打下较扎实的基本功,具备专业的造型能力,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水平,有一定的专业欣赏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研究及创作打下基础。

中国画系教师队伍专业建构相对完备,在毕业创作课程的教师配备上,一般是一个工笔专业教师和一个写意专业教师共同指导一个班级。系部和学院专家、领导定期对毕业创作进行指导和检查,督促创作进度,并给出相关改进意见。毕业创作要求完成中国画创作一幅或组画一组,创作手法选用工笔、写意或兼工带写均可,题材可根据自身创作优点选择人物、山水或花鸟,或纯粹由一些视觉体验经验来完成具有独特审美意味的画。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强调学生多读中、西方艺术史,了解艺术发展的规律,并能跨越不同门类的艺术界限,将本专业的创作融入到当代的文化格局之中,毕业创作强调体现生活的真实感受,有感而发,具有时代精神。同时,教师会引导学生从一些省级、国家级大型画展的规格尺寸来对待毕业创作,这样有利于一些优秀的毕业创作将来有机会参加相关的画展。中国画系学生的毕业创作每年在各类展览中都有不俗的表现,还有些优秀的毕业创作入选一些国家重要展览。

中国画系本科课程设置全面、庞杂,教学中倡导唐宋以来传统的中国画格调,注重传统线、色特有的表现力,重技术、重传承、重基础,同时,也主张利用现代色彩、材质等方面的特长,大胆把西方写实主义手法、抽象、构成、装饰美感引入中国画的教学中来,以特有的造型、色彩、肌理、运色情调等交织成独有的视觉美感。自素描引入中国画教学中来后,专业美术学院科学扎实的造型基础与不受学院正统训练的画家显现出的区别,具有典型的“学院派”特征。

毕业创作的创作类型、题材选择丰富多样,一些作品虽然技法还不够成熟,但作品有活力,思维跳跃,充满朝气,作品内容、形式不受约束,从作品的风格、类型来看历年毕业创作可以归纳如下几个类别。

① 传统及改革传统类

中国画系教学主张回归传统的原教旨主义,追溯唐、宋的道统,或站在传统文化逻辑中求变。学生采用传统符号进行创作,以线造型,赋固有色,作品追求古典趣味,技法上一般是传统的勾线、分染、罩染等,设色单薄、清淡、古雅。这种以线赋彩的基本表现形式在中国绘画史上延续了上千年,形成一些固定的程式,学生按程式化的工序制作画面,整体效果容易控制,但创作画面题材选择和构成样式相对传统和保守。

② 实验水墨类

在绘画情趣上,用“意”来超越“形”,不一定追求精细工谨,画面或简淡典雅、或色彩艳丽,不同于传统的中国画样式。这类作品不拘泥于传统的题材,表现手法也相对于传统有很大的延伸,视觉切入点更独特,这些作品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与传统的中国画形式存在极大差异,在表现形式上更加多样。这类毕业创作在小幅组画中容易显示出优势,大幅的实验水墨类作品在本科毕业创作中较少。

③ 都市写实类

摄影技术的发达使图像的视觉体验更为真切,创作中更易获取优质图片资料,相应地带来一些中国画创作方式的改变,作品由意象的线和色到追求真实的写实视觉效果;另外,现代都市生存强调自身生存感受与生命的深度体验,这种生存体验在每个社会阶层都是不一样的,本科毕业创作作品中,表现现代人熟悉的都市特有事物的作品占较大的比重,这类作品题材、视角、表现手法都不同于传统的中国画。

从教学角度来看,每年的毕业创作都能达到教学要求,本科毕业创作作品也有一定的艺术水准,但就创作本身而言,或多或少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比如,一些矫揉造作的形式主义,以及一味追求制作手段的精美、材料的新颖、视觉冲击力,忽视艺术语言的提炼、一些作品显得空洞与僵硬等等。另外,工笔画所占比例较大,尤其是工笔人物画数量较多,而写意画相对较少。以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17届一个毕业班的创作情况为例,全班26人,工笔画有19张,其中工笔人物14张;写意画创作有7张,其中写意人物2张。当然,不同的班级、不同的任课老师,学生的创作手法、题材选择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但创作作品的分布情况大同小异。这就需要在毕业创作的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以此为基础进行判断和思考,放眼大的当代文化背景,在当下的语境中思考毕业创作。对毕业创作所折射出的教学及学生的一些问题、中国画专业毕业创作教学应该遵循哪些原则等,进行理性的认识与反思,从这几年的教学中思考问题,做一些归纳:

① 调整部分创作课程设置

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科的课程设置来看:素描100学时,工笔人物340学时,写意人物140学时,花鸟280学时,山水220学时,创作540学时,书法篆刻40学时,艺术实践120学时,艺术考察40学时,这些课程不包括本科一年级在基础课部的课程。中国画系的课程学时安排是结合专业特征合理分布的。之所以工笔人物画和写意人物画的创作比存在大的差异,一方面跟学生的创作兴趣、能力有关,另一方面跟创作课程的侧重点不同有一定的关系。本科创作课程的540学时中毕业创作和毕业论文单元为320学时,另外220学时是三个不同阶段的创作课程,而在这三个阶段的创作课中,学生大多都是选择工笔来完成创作作业,学生的写意创作经验不足,到毕业创作时也就大多选择工笔来完成了。从教学的角度思考,这三个不同阶段的创作课程可以采取工笔、写意老师分班来教学,学生自主选择工笔或写意来完成这些创作课程,学生有写意创作的经验,毕业创作时就不会因为没有写意创作经验而不敢选择写意手法来完成毕业作品了。

② 打破毕业创作的主题局限

中国画创作题材大多是人物、山水、花鸟,从传统形态的中国画来看,毕业创作在题材表达上不够多元化,题材有些局限性,部分题材、样式还须按照一定的程式制定主题和技法。在中国社会经历巨大转型的今天,绘画表达的主题、样式、材料、技法都大大拓宽。中国画系毕业创作的教学也需要创新、求变,引导学生选择创作主题不仅仅是传统的题材样式,更应关注当下,反映现实,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中思考毕业创作。对毕业创作教学而言,指导教师一方面要充分肯定每个学生创作主题的独立价值,挖掘一个主题的多种可能的表达方式,并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则须引导学生关联、拓展创作主题,由一种可能性引发另一种可能性,打破创作主题的局限,从画面构成、绘制手法的角度思考问题。学生常常在“画什么”上纠结,教师则要多引导学生思考“怎么画”,同一个主题“怎么画”才是问题的关键。

③ 减少对制作技巧的依赖

中国画教学看重程式,容易将语言样式、艺术技法、材料等模式化,这其实也是大家常说的“学院派”的问题所在。学生的创作过程经常容易变成一种纯粹的技艺比拼,过分地追求官能感受;或在整体布局上玩花样,一味追求个人情感的病态表达,这些现象反映出部分学生独立判断和自由精神的缺失。艺术的表达应是自由和无障碍的,真正打动人的作品,绝不是单纯追求技法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帮助学生适时把握大局,引导学生不要脱离绘画本体,单纯为注重局部形式而颠覆艺术本质。

④ 拓宽毕业创作参照体系。传统中国画有相对完备的技法、理论体系,从这几年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大多容易在固定的技法、理论体系中思考毕业创作,或是盲目的跟风、模仿一种时下流行的技法、样式、语言,以致于几个不同学生的毕业创作摆在一起会让人觉得是同一个人的作品。因而,教师须引导学生扩大参照体系的范畴,打破不同画种的界限,从大的国际文化背景思考创作问题,观照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积极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优点,在尊重本土文化定位的基础上,进入当代文化语境。

中国画系本科毕业创作教学,是对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的一种总结,也是艺术创作研究的一个开端。本科毕业后,一部分学生会继续考研深造、一部分学生走向社会并继续坚持创作,也有一部分学生从此就不再进行专业创作。本科毕业创作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多样化与个性化语言的思考,把握中国画的艺术精神,以意为先,气质为上,气韵生动,同时,借鉴、吸收、融合外来艺术形式,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寻找最佳契合点,无论对以后的创作还是工作、生活都是有启发意义的。

G642.0

A

1009-4016(2017)04-0066-03

李思洁 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讲师

猜你喜欢

中国画系本科毕业学时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向彬师生书法展作品选
水墨花鸟
浅析本科毕业实习的现状及改进途径
方勇
The Characteristics ofEmailLanguage onInternet
顾震岩的花鸟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