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的工匠精神

2017-02-13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造物工匠精神

陈 聪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北京 100029)

●绘画及工艺美术●

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的工匠精神

陈 聪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北京 100029)

中国拥有历经8000余年的悠久古代造物史,古人常将造物情怀与天地仁和的思想相贯通。人之于天地是渺小的,但从造物的匠心看确则是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存在。“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昭示出匠心通向世间万物,由造物者本身到天地、生民,是造物者对天地间对他人与世界的担当。今日,重拾“工匠精神”意义不在于简单的释古怀古,也非恢复古老的手艺与事物,其本质意味着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重拾造物文化曾带给我们的丰富精神世界,是国家发展与民族文化的共同需要。

工匠精神;造物思想;传统文化

“物”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和文化的载体。按照“仓廪实而知礼仪”的观念,文化的生成源于生活的共识。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甚至哲学观念,首先源自于造物行为。古代造物有着独特的工艺语言体系,在技术高度展现出令人折服的技艺,呈现出精湛技艺承载下的精神境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因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所以更加能够代表中国经典造物思想的核心,它所延续的是古代哲学观念、审美理想、表述艺术方式的共识。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灿烂文明,造物文化则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文明的重要标识。造物文化的实质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是传统文化的空间物质形态表现。透过一件“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件可用的器物,而是它曾经历的、深刻的国家意志集合,也是由人民造就的辉煌历史。“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杰出代表,大匠造物也在形制、色彩、纹样、技术方面构成了传承有序、意义明确的造物文化与造物制度,具有极其明确的象征性,具备超越自我、兼顾传统的造物精神与文化品格。曾经,对具有千年历史的器物文化盲目追求、研究缺失甚至蔑视都是中国追求快速经济发展的最负面因素之一。

古时,人们所造之物的选材大多来自自然。工匠们能以大自然给与的材料,制造出用与美的双重物品,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裁成”、“辅相”、“参赞”。即通过天地给予的丰富材质,通过技艺制作出屹立于宇宙间的器物。先秦时期的工艺名著《考工记》中将中国古代造物思想总结为“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不仅仅是对工艺天、地、工、材的总结,也是中国经典哲学观念的呈现。参考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的阐述,中国先秦时代处于建构宇宙秩序的时期。与西方理性思维不同,中国人对宇宙秩序的建构,采取的是一种仪式性的“类比”思维:通过感官体验总结天地万物运转的规律,以此为参照建构一整套哲学(宇宙秩序)体系、伦理(世俗秩序)体系,商周时期的“礼制”是基于“天地玄黄”的宇宙观所建立的世俗体系,后延伸至孔子的“礼”。中国古代造物文化阐述的不是一般的人工造物,它折射出包括了“放之则弥六合”的宏伟气魄,表达出工匠们通过材料、工艺、技巧所展现的人与天地、自然、宇宙的关系,蕴含着人工与自然、人道与天道的大匠精神。对自然材料的娴熟运用与深刻认识,又被上升为一种为人处事的价值观——顺其自然,这种顺其自然的接受状态,即是中国道家观念中的“无为”。尽管今日,造物行为借助了技术的进步,也添加了新的物质材料,但这并没有改变它传承中国传统造物情怀的本质。古人通过造物行为来显示“重己役物”的操控力,它带给我们的反思深刻且强烈,已由单纯对美的认识,上升到思想领域的赞叹!曾经,我们对古代造物中的技艺有着太多的误解,一度认为它仅仅是工匠们的“奇淫巧记”,似乎离文化这一命题相去甚远。精湛绝伦的中国古代技艺代表的不仅是工匠为奴时代的血汗和辛勤,也象征着古老的技艺历经千年传承而积攒下集体的意志力与智慧。

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的工匠精神与造物行为的传承模式息息相关,中国古代造物传承以意会性学习为主,需要学习者通过经年累月的观察与实践,再由师傅对每个细节进行纠正,才能真正掌握奥妙精髓,在这一过程要耗时数年甚至数十年,那些聪慧的制器大师们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收获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的“道”之境界,此境界可以理解为退藏于心的情怀。古人除追求物品的精致耐用外,也与寄情天地与宇宙万物的情怀不可分。他们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慢慢的制作、摩擦与体会中,在经年的累积下,顺其自然的感应天道,耐得住漫长时间消耗中寂寞的考验,迎合了孔子的:“中庸之为德也,其至亦乎”,强调了放与退之间的心境。尽管耗时较久,工匠们却能在偏不倚,守常不心境下,制造出繁华落尽后睿智、从容、稳重的器物。华丽的工艺技巧,被工匠们掌握的恰到好处,将本该锋芒的美隐藏于整体的作品气质当中,呈现出华丽且不锋芒的均衡、内敛之美,倘若没有退之则藏于心的胸怀,是很难抵挡住岁月的检验。温厚、朴实的造物情怀也体现出工匠精神中倡导的“中庸之美”。长久以来,无论在宇宙秩序还是在世俗秩序中,“均衡”始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观念,古典美学将之描述为“中庸”,成为孔孟之道、老庄哲学以来中国思想的观念核心。孔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亦乎”,强调了事情不偏不倚,守常不变的心境,这也是中国古代工匠修养的最高境界。中庸的哲学思想后来落实为儒家的政治主张,倡导“温和”“仁义”。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重拾,不是一场兴趣使然的追逐,而是对传统文化最为深切、积极的探究,是对延续传统审美理想近似渴求的拷问,它让我们在文化冲突中意识到,只有植根于民族的才是自觉、自信的体现。自明末清初“西学东渐”至今,传统如何进入当代一直是让中国学界焦虑的问题。今天看来,这个问题之所以总是不断被提起,是由于以前的知识体系无法顺利适应现代化而遭遇困难。

总体来看,人类历史笼统地分为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哲学阶段和科学阶段。其中,科学阶段正是我们近代历史上所经历的最剧烈的变革阶段,对人们已有的知识系统的挑战是最具有革命性的。在非理性的年代,科技阶段的落后击垮了国人对文化的自信,出现了对传统的抛弃,对现代科技的盲目追随。曾经,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非理性的,似乎中国在近代所遭遇的一切命运,都归咎于传统文化。每当社会变革需要对“进步”表态时,必先拿出传统文化,以反对、批判乃至拒绝传统,来宣告自己的进步。由于我们不再生活在古代,对于传统的臆断也是充满了主观色彩,不自觉的夹杂了现代意识形态教育,这种对传统的认识缺乏整体性。经受过西方的艺术冲击后猛然警醒:中国社会与文化发展无论怎样变革,都离不开传统。“工匠精神”以直观、具体、可见的方式,在重建中国断裂的经典知识体系,承载传统审美理想。历经几千年的发生发展,“工匠精神”传承了历朝历代诸多的文化印记,它是发自于新石器的淳朴、战国秦汉的辉煌、唐代的华美、宋代的清新以及明清的精致之中。我们并不是要求社会退步到手工时代,而是希望“工匠精神”的能够得到继承。工匠精神中所蕴含的“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的造物情怀也融入了民族、历史、文化以及信仰和价值观中的精神气质,是与古人的审美理想发生超越时空的“对话”。文明的进步是不能回避时代的主题,对于“工匠精神”而言,这一主题不仅仅是形式上的问题,更重要的体现在精神领域。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诸多工业文明产生的压力,这迫使人们回头观望“工匠精神”,尽管工业高速发达,但社会的发展却离不开对人的依赖。重视人的操控力,也是造物情怀在复杂的工艺语言之下所隐藏的最为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科技的进步,已经使制造业变得前所未有的发达,几乎使人逐渐丧失“役物”能力。将所有的人造物都变成快速、高效的流水产品。工业化的更快、更强完全抹杀了人之于物的主体关系,似乎一切都变得无意志化。必须承认,现代大工业生产技术,使人们的生活看似脱离了人以手工造物,大量的工作都可以由机器代替人来完成,但人们对生发于远古的“工匠精神”的需要却从未停止过。凭借技术与精神传承下的造物行为,不能因工业文明的进步而抛弃。从“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之中,能够获得人永远不应退化为高速运转的机器上的一颗螺丝,一个流水环节,而应该成为有能力主宰自我主体的启示。盲目的工业化,丢失的不是技术,而是精神追求。

结语

一个国家的发展轨迹,往往是先致力于国家的主权独立,完成政治秩序的构建和运行,其次进行经济建设,解决民生问题,最后必然是打造核心文化价值观,并向全世界输出,增加国家影响力和国际声誉。从历史上来看,几乎所有强大的国家都在转入当代社会的同时,完整地保留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即使像美国这种缺少历史资源的国家,都意识到需要重建自己的信仰体系,向前寻找到基督教观念体系并加以改造形成新教伦理;向后强力打造以消费主义、自由主义为核心的新的价值观,甚至不惜以战争的方式向世界传播,使自身成为当代文化、当代政治、当代经济的新规则制定者。中国当下所缺失的,正是“工匠精神”这样具有内在约束力的精神体系。通过对中国古典知识体系与世界当代思想体系的比较可以看出,几乎所有国家的“古典思想”都以建立内心秩序为主,中国被称作“道德”,而欧洲是基督信仰,印度是佛教信仰;而当代思想的价值和贡献则主要体现在外在的制度建设与内在的内心约束上,作为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我们不缺少传统文化精神,今日重提“工匠精神”也是在当代思想领域建立内心的秩序。

【责任编辑 徐犀】

Abstract: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of ancient creation more than 8000 years.The ancients often linked creation feelings to the thought of heaven, earth and humanity.Compared with heaven and earth, People is small in this world ,but from the creation of ingenuity there is nothing outside of it; it is the largest; there is also nothing inside it; it is also the smallest.“Stretching Outward Can Be Infinitely Broad and Inward Contraction Can Be Nuanced” shows that the world of all things.The creator links with heaven, earth and humanity show responsibility for the world.Today, the revival of "Craftsman Spirit " means not simply get remembrance of ancient things and make the restoration of ancient craftsmanship back, but also common need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national culture to regain the rich spiritual world which has been brought to us by creative culture.

Key words: Craftsman spirit;Creative mind;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Craftsman Spir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etching Outward Can Be Infinitely Broad and Inward Contraction Can Be Nuanced”

Chen Cong
(Arts and Crafts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National Academy of Arts, Beijing, 100029)

G122

A

1672-9838(2017)03-106-03

2017-08-01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中的美育价值研究》(CLA140158)阶段性成果。

陈聪(1983-),男,山东省青岛市人,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硕士,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造物工匠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与造物游”: 第二届晚明艺术史学术研讨会召开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造物新语——重组材料与构造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造物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