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老土房一颗年轻的心
—— 爷爷家青年旅社改造设计

2017-02-13白涛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7年1期
关键词:半透明旅社居住者

给老土房一颗年轻的心
—— 爷爷家青年旅社改造设计

项目地点: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四都乡平田村

建筑面积:270平米

完工时间:2015年9月

主持建筑师:何崴(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建筑设计团队:陈龙、李强、陈煌杰、卓俊榕

建筑设计公司:何崴工作室/三文建筑

照明设计团队:张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韩晓伟、周轩宇

建筑造价:人民币20万元

摄 影 师:何崴、陈龙

何崴

博士,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著名建筑师,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硕士,中央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博士,中国建筑学会乡村建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地区建筑专委会委员,北京照明学会环境艺术照明委员会副主任,2013 International CPL Award(马赛)国际评委,2016金点概念设计奖学术顾问

本案设计任务是对一所普通民宅进行改造,赋予它新的使用功能和空间,将之激活。经过与业主、地方政府的商讨,建筑师决定赋予爷爷家一颗年轻的心脏,将之改造成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青年旅社。

项目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四都乡平田村。原建筑是一座普通夯土民居,二层,土木结构,共约270平米。因为曾经是业主江斌龙爷爷的住所,所以大家将之称为:爷爷家。设计任务是对这个普通民宅进行改造,赋予它新的使用功能和空间,将之激活。经过与业主、地方政府的商讨,建筑师决定赋予爷爷家一颗年轻的心脏,将之改造成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青年旅社。

为了保持村庄的整体风貌,爷爷家的外部形态被完整的保留下来,几乎未变,只在二层朝向良好景观的一面开设了一个长窗,将阳光、空气和良好的景色引入建筑室内。

与对待外部形态谨慎的不同,设计对于室内进行较为大胆的改变:一楼,原有建筑室内的隔板被拆除,建筑从原来的分隔状态变为一个通透的大空间。这里将成为青年人交流、休闲的场所,同时也可以为村庄中的村民或者游客提供歇脚的公共空间。

二楼,为了保留原空间的“大空间”特质,常规的由固定墙体分隔的模式被否定了;一组“房中房”的空间元素被植入原有土房子中。它们由轻质材料建构,可拆卸、可移动,半透明,以一种轻轻的态度“放入”原有建筑相对厚重的内部空间。房中房的实际功能是青旅的居住单元,每个居住单元可容纳4-6人。设计特意采用了半透明的阳光板材料作为界面,它可以营造一种柔和的、模糊性的效果,与原有建筑刚性的生土材料形成对比。

为了营造更具戏剧性的效果,房中房的表皮上开了一系列大小不一的洞口。这些洞口一方面将相对单一的界面变得活跃起来,另一方面为界面内外的使用者提供了相互“窥视”的可能性。房中房还是可以“行走”的建筑。构筑物底板下安装有一组万向轮,年轻人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推动建筑,完成空间的再造。

光是设计中另一个重要元素。照明的逻辑源自于“房中房”的空间逻辑,视线的逻辑则遵循照明的逻辑:白天的光由外向内,通过屋顶的明瓦和大侧窗将天然光引入阳光板房,居住者的视线则由内向外,穿过层层洞口远望群山和村落;夜晚的光由内向外,3000K暖光通过半透明材料的反射、折射照亮整个房间,并向村庄溢散,居住者的视线则由外向内,最终聚焦于阳光板房内部极具现代感的灯光构图。

柔和的LED线形光源(暖白和彩色)安置在房中房的木构架上,并排布为自由的构成线条,富于艺术表现力的构图和可直视的光源与青旅居住者“年轻”的特点相符合。灯与阳光板的位置关系基于足尺模型实验,遵循“光的方向与阳光板空腔的走向垂直”,被照亮的阳光板肋形成“光栅”叠加在原有的视觉关系之上,赋予居住空间一种全新的半透明视觉体验。在大多数时间内,天然光、暖白灯光,变化多端的光影效果给人温馨、模糊和迷幻的感觉;在特定时段开启一支彩色灯管,会将空间营造成一个富于激情的场所。

给老土房一颗年轻的心

责任编辑:白涛

猜你喜欢

半透明旅社居住者
月球上的半透明玻璃珠
基于归一化互相关的半透明遮挡视差估计
那头,此岸
李煜作品
生态屋V01(Niu Haus)原型
农家旅社半夜惊魂
精灵旅社3
环境心理学对我国住宅与社区居住满意度的影响
浅谈室内装修设计的功能与形式
半透明三维物体表面光泽真实感实时渲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