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俄罗斯文化东方特征的形成

2017-02-12董瑞芳

文学教育 2017年13期
关键词:拜占庭罗斯俄罗斯

董瑞芳

浅析俄罗斯文化东方特征的形成

董瑞芳

关于俄罗斯文化东西方双重特征的研究并不少见,其中侧重于强调俄罗斯文化西方特色的文章较多。本文作者并不否认西方文化对俄罗斯的影响,而只是从客观历史事实出发,探讨俄罗斯文化东方特征的形成过程以及这种特征对俄罗斯发展道路的影响。

俄罗斯文化 东方特征 形成 影响

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的地理位置使得俄罗斯自民族形成之初就深受东西方文化的共同影响,俄罗斯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东西方文化交融和斗争的历史,俄罗斯这只双头鹰一直在东西方道路之间徘徊和抉择,时而向西,时而向东。俄罗斯哲学家别尔嘉耶夫在其著名的《俄罗斯思想》一书中指出:“东方和西方两股世界之流在俄罗斯发生碰撞,俄罗斯处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之中,俄罗斯民族不是纯粹的欧洲民族,也不是纯粹的亚洲民族。俄罗斯是世界的一个完整部分,是一个巨大的东西方,它将两个世界结合在一起。在俄罗斯精神中,东方和西方两种因素永远在相互角力。”

俄罗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几次向西方学习的高潮,但是仔细研究后不难发现,每次向西方的学习都常常伴随并且证明着东方文化影响的存在。东方文化对俄罗斯的影响一直是俄罗斯发展道路上举足轻重的因素,是研究俄罗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把钥匙,对这个方向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俄罗斯文化的实质,并且将有助于解决俄罗斯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研究俄罗斯文化东方文化东方特征的形成过程及其对俄罗斯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基辅罗斯时期初步形成了俄罗斯文化的东方底蕴。

9-10世纪,拜占庭文明在当时已经是欧洲文化的最高水平,罗斯作为一个后起的野蛮国家在与拜占庭的联系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拜占庭文化也随之逐渐渗入罗斯。这种影响的结果是10世纪末罗斯接受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基督教即东正教。

基督教是当时欧洲最先进文化的代表,接受基督教无疑使罗斯文化成为欧洲统一文化的的一个组成部分。自此罗斯与欧洲的联系日趋紧密,文化上得到了很大发展。

但是拜占庭文化本身就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第一,拜占庭帝国的大部分领土位于亚洲,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处。第二,它所信奉的东正教从教义和礼仪方面来看都是相对比较保守的。第三,政治方面,拜占庭帝国权利高度集中在皇帝手中,教会也只是国家官僚机器上的一个零件,极力鼓吹皇权神授的观念。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罗斯的东方特点越来越突出了。

二.蒙古人统治时期,俄罗斯逐步形成了具有强烈东方色彩的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

1240-1480年蒙古人统治时期,俄国在文化上急剧地向东方靠拢。罗斯在这一过程中接受了东方的统治模式,这种统治方式也促进了罗斯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15世纪末,俄罗斯民族摆脱蒙古人统治,建立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马克思曾经说过:“不是诺曼时期的野蛮光荣,而是蒙古奴役的血腥泥潭,形成了莫斯科公国的摇篮,近代俄罗斯只不过是它的变形而已。”16世纪中叶,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改称沙皇,并最终形成了沙皇个人专制的制度。

自这一时期开始,从沙皇专制、苏联国家领导人高度集权,直到后来叶利钦和普京时代实行的强权政治,俄罗斯社会发展的每个时期权力都牢牢掌握在执政者手里,俄罗斯在政治上始终保持着中央集权制度、权威主义等东方国家的政治传统。

三.彼得一世时期大力推行的西化改革实质是沙皇专制制度的强化。

彼得一世强力推行改革,大举学习西方,引进西欧先进的启蒙思想和科学文化,使俄罗斯一跃成为欧洲的强国。但是彼得一世改革改变的只是俄罗斯表层生活方面的东西,它对于俄罗斯社会深层结构的影响微乎其微。它是以东方式的手段来力图使俄国西方化的,他“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改革本质上是国家在短期内通过高效率途径、强制性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学习国外经验而有针对性提升国力的现代化运动。

在彼得一世改革中出现的这种东西方两种力量的平行反方向运动长久地影响着俄国社会及文化的发展。在俄国社会每一次重大转折中都有类似的现象,俄国这只双头鹰无时不在“东张西望”。

四.十月革命后俄罗斯建立了具有东方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苏联解体后西化再次受挫

十月革命后俄罗斯建立了具有东方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在长达70年的社会主义时期,苏联时期在政治上实行一党执政的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经济上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公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统治地位。俄罗斯文化东方特征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集中体现,这一时期的俄罗斯完全脱离了西方的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方向,在东方特色的集权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下曾经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但是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逐渐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苏联的突然解体说明俄罗斯也不能完全照搬东方国家的发展模式,俄罗斯人感到无所适从,传统的价值观体系迅速崩溃,俄罗斯文明的属性和向何处去的问题再次困扰着俄罗斯人民。困境中的俄罗斯人民再次将目光投向了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某些援助,俄罗斯文化的钟摆再次摆向了西方,但是新一轮的西化再次受挫。

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尝试着采取了一系列西方化政策,俄罗斯在叶利钦领导下进行了政治多元化、经济私有化市场化的制度转轨,试图让俄罗斯在一夜之间转变为一个西方国家,激进的休克疗法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这说明在向西看的同时俄罗斯也不能忽略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存在的东方特征。

五.普京时期俄罗斯东西兼顾,加快“向东看”步伐

普京时期在政治上实行集权化政策,采取极权主义手段对俄罗斯社会进行了一系列整顿,他削弱了地方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打击寡头势力;惩治官员腐败等等。普京的这些措施恢复并强化了俄罗斯国家政权的权威,稳定了俄罗斯社会秩序,政治上的中央集权化不断加强。普京的在政治上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

外交方面,苏联解体以后,普京推行“东西方平衡”的外交政策,他强调俄罗斯是一个欧亚国家,欧洲方向是俄罗斯一个极其重要的传统方向,但是同时亚洲方向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西方国家的制裁使得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日益恶化,促使俄罗斯加大“向东看”力度,俄罗斯加强同中国、印度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关系,积极深化与亚太地区的务实合作。但是“向东看”并不意味着俄罗斯放弃与西方合作。未来俄在对外交往中将努力在东方和西方间寻找平衡。

经济方面,普京提倡发展有国家参与调控的市场经济,通过政治上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体系与加强中央权力,保证俄罗斯实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俄罗斯经济很快从严重的危机状态摆脱了出来,走向复苏,进入了经济增长期。俄分析人士指出,“向东看”符合俄经济发展需要,通过与亚太地区经济体发展紧密伙伴关系,俄经济有可能摆脱目前因西方制裁等因素造成的停滞局面。

总之,俄罗斯历史上几次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都证明:俄罗斯是具有自己独特的社会文化传统的国家,俄罗斯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融入西方固然重要,但是同时也不能忽视俄罗斯社会长期以来存在的东方文化特征,更不能忽视迅速崛起的东方邻国。俄罗斯未来的发展必须立足于自己的欧亚双重文化传统,利用自己地处欧亚,东西兼容的独特优势,找到东西方两种文化最适合自己的结合点,选择最适合俄罗斯的国家发展道路。

正如著名政治学家兹洛宾所说:“俄罗斯是曲折前行的。开始往西方看,然后是失望。再往后转向东方,但它又不喜欢那里。估计俄罗斯要花一代人的时间来改变自己的道路。似乎这种不确定性可以被称为俄罗斯特色之路。这就是俄罗斯的苦难……”

(作者单位: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拜占庭罗斯俄罗斯
韦斯特罗斯新旅游中心
拜占庭帝国的绘画艺术及其多样性特征初探
彭罗斯雪花拼板
我想自己做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逻辑补充——从拜占庭帝国灭亡原因谈起
德里克·罗斯招牌动作之偷天换日
《西方史学通史》第三卷“拜占庭史学”部分纠缪
拜占庭之光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