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2017-02-11赵洪生
■赵洪生
常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赵洪生
近年来,因历史上“岁岁丰收”而得名的常熟市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活跃农村经济、致富广大农民”的总目标,坚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注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引导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融合发展的现状
截至2015年底,全市农村一、二、三产业交融发展的农业企业共有18家。初步调查表明,这18家企业有六个特点:一是分布面广。全市11个镇(区)中10个镇(区)都拥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企业。二是颇具规模。这18家农业企业,2015年固定资产8.16亿元,当年销售收入15.89亿元,实现利税1.32亿元,创汇632万美元。三是特色经营。生产、加工、经销的农产品以稻米、蔬菜、水产为主,也有林木、茶叶、水果等产品。四是联结千家万户。使一大批农户从产业化经营中分享成果,得到实惠。2015年这18家企业共与9.66万农户联动,吸收社会就业10万多人。五是开放度较高。这些农业企业的生产加工,以本地为主,也有跨村、跨镇、跨市、跨省的基地,销售网络得益于电子商务和现代营销而遍布城乡,有的还走向国外。六是实行双向融合。大多是以农产品的生产为基础,逐步融入加工和销售,一、二、三产业顺向融合,也有以大型超市为依托,到农村建立生产基地和冷藏设施,实行三、二、一产业逆向融合。常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虽尚属起步阶段,但已显示了突破传统农业的优越性和超越单一生产的强大生命力。
(一)发展了现代农业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辟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径,展示了新常态下农业转型升级的蓬勃生机和发展潜力。2012年5月成立的江苏勤川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万亩优质水稻基地,致力于优质大米的生产经营。在种植上推广优良品种,采用有机种植技术,“勤丰一号”大米获评“全国金奖大米”,成为群众欢迎的“放心米”、“精品米”。该公司斥资500万元,引进世界先进的“佐竹”稻米加工设备,集大米除尘、去杂、色选、抛光、检测、包装等工序于一体,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加上稻谷全在恒温冷库储存,降低了虫害发生的概率,确保了勤川大米色泽亮丽、口感香糯、品质纯正。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打开市场,拓宽销路,2015年销售额达1300万元,比上年增长2倍多。创办于2000年12月的金唐市水产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水产品养殖、加工和销售。公司拥有自建基地4383亩,并与水产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农户联合养殖13270亩,专业养殖鱼、虾、蟹,已成为常熟地区唯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的出境水生物养殖注册基地,2009年获农业部认定水产品健康养殖示范场。还建立较大规模的速冻和鱼干制品加工基地,拥有标准化生产加工厂房3000平方米,100吨到150吨冷库6座,生产加工线2条。产品畅销全国各大中城市,并出口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我港澳台地区,是常熟唯一的阳澄湖大闸蟹出口企业。
(二)推动了农村改革
常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这几年,常熟作为江苏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在推进农村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首先是注意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扶持种田大户、家庭农场、村办农场和农村专业合作社,为领办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龙头企业创造了主体和人才条件。并且,在放宽政策、支持创业、搞活经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方面制定了许多扶持措施,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铺设了通道、优化了环境。还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创新工农协调、城乡一体的体制机制,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如创立于2002年5月的江苏田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以生态农业和环保科技产业为支柱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处理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固体有机废弃物,生产系列有机肥料,并创办了家庭农场,发展优质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构建了循环农业产业链,延伸了现代农业价值链。2015年,共处理农业废弃物10多万吨,生产农用有机肥4万多吨,水稻产业化生产不仅直接经营农民流转土地2000多亩,吸引周边37个家庭农场4800亩农田入合作社经营,还拓展到黑龙江省、安徽省,总面积达2万多亩,经营总收入8000多万元。李克强总理曾亲临视察,对田娘公司的改革和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据了解,常熟市目前拥有家庭农场90家,村办农场60家,农业专业合作社250多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9家,其中一、二产业融合的1家,一、三产业融合的16家,二、三产业融合的23家。
(三)增加了农民收入
常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依托农业,立足农村,惠及农民,在带动农民致富上功不可没。农业企业的集中生产基地,由农民土地流转集成,每年每亩600元到800元的土地流转费,加上安排流转户农民到基地劳动的工资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至于分散的生产基地,则由本地及外地农户的承包地构成,实行企业和农户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优良品种的提供和栽培技术的改进,使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得到提高,加上企业按合同要求收购的价格上浮10%左右,使联结的千家万户确实得到了实惠。有不少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有许多农户在村办农场和专业合作社享有股权,年终的股金分红也使农民实实在在增加了收入。具有大型超市优势的供销社常客隆公司与具有蔬菜生产优势的董浜镇联合创办曹家桥冷链配送中心,不仅在种子、技术等方面指导农户种植,而且在冷藏、保鲜和销售渠道方面解决了农户最为棘手的难题,使广大农户的种菜收入连年稳中有升。东盾木业有限公司利用胡杨木材加工中密度板材,使本地和苏北5万多农户从中受益。
(四)促进了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是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地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常熟的初步实践表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修订城乡发展总体规划,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住房向集中居住区集中,加强小城镇建设,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村,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等等,都有积极效应和示范意义。
二、“接二连三”的建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当前“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进一步克服传统观念,创新发展理念
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求各级领导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发展理念的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的新理念,成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也为发展现代农业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认清国内外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农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坚定不移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产业渗透、产业交叉、产业重组的自觉性。特别是要在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上下功夫,以新理念激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动力,抢抓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机遇,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二)注重农业科技进步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关键在于运用先进技术改造农业,提高科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贡献份额,增强农业竞争力。当前,农业生产领域的相关技术有了显著进步,加工领域的技术则是短腿,流通领域的技术也较薄弱。从常熟18家一、二、三产业融合企业看,稻米、蔬菜、水产均属初加工型,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还比较低。因此,要借鉴工业经济产学研结合的经验,引导和支持农业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推动产业融合的科技创新,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保鲜贮藏、分级包装等新技术,培育推广富有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适合当地种植和休闲采摘的农产品新品种。重视品牌建设,打造更多的名牌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要加强农业职业教育,着力培养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产业融合人才。还要注意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发展电子商务,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
(三)以开放开发促农业产业链延伸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须充分整合和利用外地乃至国外的资源、要素、技术和市场需求,通过优化重组,提高农业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质量,获得乘数效应:一是对周边农村开放;二是对大中城市开放;三是对境外国外开放。同时加强开发:一要推进形态开发,就是在原来基础上逐步提高“三集中”水平,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加强农业和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二要重视功能开发,就是重新认识农业,促进农业从生产功能向生态、生活功能拓展,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养老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三要突出项目开发,就是着眼农业由生产环节向产前、产后延伸,开发和建设一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项目,推动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要像工业项目的招商引资一样,加大本地农业特色和优势的宣传力度,推出一批就地取材的意向项目,努力引进相关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扎扎实实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共同致富。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和保障农民的利益,推动组织模式、经营形式、管理方式和产权关系创新,让农民真正分享产业链延伸与功能拓展的增值收益。从常熟市的初步实践看,应该说较好地体现了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的初衷,因而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与好评。统筹安排多方利益,特别是照顾好农民利益,要在各个环节适当配置,合理照应。在生产环节,主要是实行订单式生产,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农产品产量,使农民生产有奔头,收购有保障。在加工环节,主要是优先安置剩余劳动力,让农民充分就业,获取工资性收入。在销售环节,主要是拓宽流通渠道,降低物流成本,扩大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的销售,提高农业企业的经济效益,让农民从股金分红中增加收入。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鉴于农业相对来说是弱质产业,且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建议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一是财政涉农补贴扶持。现在总的来说各级政府比较重视,项目较多,盘子较大。建议增设融合发展补贴,视企业联合农户规模和经营规模,给予适当扶持。农业企业的用水用电价格,参照农用价格结算。二是融资扶持,在农业信贷上给予融合发展企业优先安排,并对利用土地经营权和住房财产质押贷款进行探索,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农业企业也可辅导上市、直接融资。三是保障合理用地需求,在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适当安排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设施建设用地。通过土地整治等新增的耕地和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村休闲观光、度假旅游的用地需求也要妥善安排。四是注意风险管控,逐步建立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风险保障金制度,并探索与农业保险、担保相结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作者单位:常熟市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