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回最初的梦想,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2017-02-09赵静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标尺考试成绩一棵树

赵静

办公室里来了刚毕业的新同事,看着三三两两的学生围着她,诉说青春里的小故事,我莫名感动,也不禁感伤,仿佛看到自己7年前的样子。7年是一个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间,都说爱情和婚姻中存在七年之痒,那么工作呢?

这7年,我习惯了周周测、月月考、早晚自习连着跑的节奏;这7年,我懂得了教师不仅要教课带班提升成绩,还要发表论文,争取有获奖证书的荣誉,因为有一个词叫做“评优晋级”;这7年,我收获了一颗日渐强大的心脏,不会再因为哪个学生而在办公室哭泣;这7年,我讲课和高考衔接越来越紧密,连续收获了两次高考佳绩,新的高一,我教了全校最好的班。可是有些时候,我莫名的失落,我知道,我的心里已慢慢搭起了一道藩篱,再没有七年前带着学生去操场看雪、看月亮的勇气,当然也不再有那么多的学生主动向我倾诉他们的小秘密。

也许所有的教师都和我一样,都曾有过一个类似《放牛班的春天》那样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梦想。只是这个梦想裹挟着现实,不知从何时开始,慢慢失落了。也许是从领导叮嘱第一次带班不能掉队、不能误人子弟开始,也许是从同事善意提醒年轻教师教不出成绩以后学校很难信任开始,我学会了步履匆匆地穿梭于考试分数的竞争丛林,学会了严格约束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战战兢兢,摸爬滚打,兵荒马乱,迎来送往,七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不知道名列前茅的分数和重点率,能否表明我没有误人子弟。可是,心里明明有一个声音告诉我:这不应该是教育的全部意义。

和组里的老教师偶然聊起,她86年毕业,在学校已工作整整30年。86年很亲切,是我出生的那一年。在同一个岗位坚守30年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我有些茫然。原来,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有这么长。如果还有30年的时间用来上课,我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呢?每月一大考,每月一排名,当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学生的第一标尺,那么,考试成绩也是衡量教师的第一标尺。无论出卷的人,做卷的人,还是批卷的人,都无一例外地经受煎熬。面对应试教育的共错结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适当淡看,别让分数和排名偷走我们的幸福。

李镇西说:“做一个教师,幸福比优秀更重要。”因为“优秀”总是比较而言,因为比较,我们求胜心切,因为比较,我们精益求精。在这比较的过程中,我们渐渐失去了从容自如的心态,失去了“慢教育”的智慧,也失去了教育的优雅与情趣,甚至我们潜在的或者说沉睡的功利心渐渐苏醒,让我们备受折磨。

应试教育已经绑住了我们的身体,难道我们还要继续被它锁住灵魂吗?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点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个春风化雨、自然无为的过程,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衰败的身躯难以支撑教学的天空,灰暗的眼睛无法走近学生的心灵。比之那浩如烟海的知识,我更希望学生在我这里学到优雅、从容,学到生活的智慧和勇气,学到一种切切实实拥抱幸福的姿态。所以,我要找回最初的梦想,做一个幸福的自己。

猜你喜欢

标尺考试成绩一棵树
三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标尺”
以党章为标尺做一名合格的学生党员
装把尺子 灵活度量屏幕
给一棵树道歉
一棵树
跳过去
我头上长了一棵树
斯诗私塾
描述数据稳定性的“标尺”
站成一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