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墨宝芬芳的“江家大院”

2017-02-09陈正王月红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匾额楹联大院

陈正+王月红

近日,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东鹿头村”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而最值得东鹿头村骄傲的就是“江家大院”。当地有句流传至今的谚语:“偏城刘,羊角侯,比不上鹿头江家头。”偏城刘、羊角侯都是当时可以和江家比肩的大户。这座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历经200多年的古老民宅,就像一本厚书,等着人们去品读,去研究。

钩沉

经商起家,由商而官

“符山西南麓,漳河沿岸边。风水绝佳地,藏有江家宅。”近日,笔者走进江家大院,一睹其风采。

“这里原来是江家大院的祠堂,也是我们小时候读书的地方,现在改建成龙王庙和民房了。”今年63岁的江学庆是江家大院第十代传人,也是此行的向导。一入村口,他就兴致勃勃地回忆起来。

据考证,江家是由涉县更乐镇迁来,不过数十年,由穷而富,由民而仕,雄踞一方。

江家的发迹,在江学庆老人口中,颇有几分神秘色彩。

他说:“祖上江保全从更乐逃荒出来,在东鹿头村北五里的小石郊定居过,后来才到东鹿头村。在小石郊时,江保全靠开荒种地为生,农闲时,到邻近的西戌村给大户人家打工。江保全人高马大,干得一手好农活,但因为饭量大,被掌柜辞退。江保全回家的路上,途经符山洼,稍作休息。一条小白蛇钻进了他的口袋,回家后才发现。以前村里老人们都说‘白蛇是财神的化身,于是,江保全和家人就把‘财神放到自己家的米瓮里。谁知,此后米瓮里的米怎么吃也吃不完,江保全一家也结束了忍饥挨饿、外出打工的生活。”

这个传说,只是人们对江家发家的一种趣谈,不足为信。但江保全靠勤劳和节俭解决温饱,并从此做起粜米生意,确是事实。

随后,江保全又兼营山货,因重信讲义,成功接手山西大户抛售的鹿头“飞地”(一种特殊的人文地理现象,指隶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不与本区毗连的土地)产业,悉心经营打理。后来,又逐步收购多家败落的大户产业,江氏一族从此在鹿头“一家独大”。

江保全后,二世江兰秀,三世江景昌,四世江萍、江凌兄弟,三代四人均谋取官职,江兰秀捐正六品“千总”,江景昌捐正四品“都司”,江萍捐正五品“守备”,江凌赏正五品同知衔中书科中书。江家在第四代时达到巅峰。江凌的6个儿子都考取了文秀才,江萍的三3个儿子为武秀才。据记载,江凌在整个家族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家族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人物。为适应家族的发展需要,江凌还对大院进行过大规模兴建。

踏访

文化与财富有机结合的大院建筑

“惜时惜衣非但惜财兼惜福,求名求利总须求己莫求人——林则徐书陈文恭公格言”“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涵养转深沉——刘墉书”“敦诗说礼,敏事慎言”“存仁心”“行义事”“勤耕织”……漫步于江家大院,感触最深的就是所有古门楼都有石刻楹联和门楣匾额,其中不乏清朝刘墉、林则徐等名人大作。

这些集实用、审美于一方砖石的作品,有着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从不同侧面构成了厚重的江家大院文化。

楹联匾额是江家大院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院留存的50余副楹联匾额,除少数为木质外,大都为砖石雕刻,涵盖了真、草、篆、楷等多种书法字体。匾额有手卷,有折扇,有册页。楹联内容上有写景抒情的:“闲听秋声移竹母,静眠凉月枕桐孙”;有规俗劝世的:“正心身敦孝弟,勤耕读慎言行”;有阐发远大追求的:“桂树一枝撑白日,芸香百代联清风”。这些楹联对仗工整,引经据典。

江家大院的楹联匾额里有一些颇富艺术魅力的大家之作,然而,对于这些大家之作究竟是通过怎样一种渠道流传到鹿头这块偏僻之地的呢?据涉县本土作家曹钢勤著作的《江家大院》一书记载:“清末民初,涉县书界名流李中香,收藏大量名人字迹,一说其后因贫苦交加寄居并病故于江家,这些墨宝也就随之流落江家;一说李中香与江家交情甚笃,互赠作品,以求共同鉴赏提高;还有一说,江家江应璜在任(任巡道史)时,在京城结识了一些社会名流,得到朋友的馈赠。”

“除了楹联,还有绘画。你看这个是石刻绘画,上面画的花瓶,瓶里插着三支戟,寓意‘平升三级。”江学庆介绍说,“还有的刻画的是竹兰梅菊。”

如果说,江家的家风主要体现在楹联匾额上,那么江家的富裕则集中体现在大门上。高门楼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有的是纯民族式的木结构斗拱式门楼,有的是砖券门楼,有的是欧派柱顶式门楼。两扇厚重大门,强化了保卫作用。

“你看大门的后面一般都是三道保险,门背上有两道木栓,其中一个有锁扣;紧邻门背的两侧墙上凿洞,用圆木插入,是第三道保险。”江学庆介绍说。

江家大院是典型的山区古建筑风格,原有50多个院落,目前保存完整的宅院有38处,配有祠堂、当铺、钱庄、书院、戏楼、东西花园等建筑。大院布局结构精美,建筑工艺水平极高。

每一座院落都讲究前后略长,间架左右对称。有的院落是三进院,有的是前后院,有的是七裹五或五裹三的单门独院。院落无论大小、形式如何,正方均为楼房,且坐落在青石条砌起的台基上。厢房有的是楼房,有的是平房。凡瓦坡屋顶,屋脊突起,并配以张嘴的跑脊兽,即烘托出一种不可侵犯的威严气氛。院落外的巷子里,总是能发现成排的拴马石,还有上马石。

当地村民每逢子女嫁娶,总想翻新房子。但为了保护大院原貌,有的只是局部建设,有的即便重建也尽量按原来的式样,还有的将门楼、影壁、窗扇重新描彩。

东鹿头村村主任王刘保说:“我们一直在强化村民的保护意识,这几年参观的人多了,多数村民已经开始了解老宅的价值。在保护与传承上,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江家大院的楹联匾额、砖雕石刻、阔绰深宅,在悠悠岁月中,见证着历史。这里之所以值得人追忆,正是江家大院将财富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带给世人的震撼!

民俗

独具太行风情的庙会

即便在冬季,山里也有蓝天、微风,还有和煦的阳光。在这样的天气里,恰逢东鹿头村庙会。

穿过琳琅的商品、拥挤的人群,遥望关帝庙香火缭绕。与关帝庙相对的就是建于1934年的江家戏台。戏台据说参考了颐和园同类建筑。江学庆介绍说,“以前这个戏台经常唱戏,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村里盖了新戏楼,戏台才终止使用。”

唱戏,是村里庙会的一部分,当地传统戏曲有平调、落子、豫曲。村里人对唱戏,唯“痴迷”一词才能形容。尤其是村里的老人,经常能一段段地念白和唱词。

除了庙会,最热闹的时候当属每年农历正月十五闹元宵,踩高跷、跑竹马、转九曲,都是当地特色。尤其转九曲是人人不会错过的热闹。“九曲阵”是按传说中的九曲黄河而设计的,木杆扎成弯弯曲曲的道路,有出口,有进口,宽约一米,游一次行程约一公里。时至今日,当地还有“转九曲,百病不欺”之说。

猜你喜欢

匾额楹联大院
天安门匾额“消失”之谜
挖掘楹联教育价值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弘扬传承匾额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
“大院子弟”说“大院”
隆回思源实验学校师生乐享楹联文化大餐
看见了什么?
中国大院故事多
中国大院故事多
楹联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