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承匾额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
2019-06-11刘世佳李鹏
刘世佳 李鹏
一、匾额文化承载丰富内涵和厚重底蕴
匾额是一段历史的记载、一部传统文化的教科书、一部书法艺术的作品、一卷雕刻装饰艺术的画卷。匾额集语言、书法、字印、建筑、雕塑于一体,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形式。经过2000多年的积淀和发展,匾额文化形成了丰富的内涵和底蕴,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匾额文化具有独立性、传统性、艺术性等特征,具有显著的社会价值、史料价值、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加强匾额和匾额文化研究,传承和弘扬优秀匾额文化,有助于增强文化认同和民族凝聚力,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同时,还应把匾额文化纳入旅游产品开发体系,从多角度深入挖掘匾额文化的产品价值,发挥匾额文化对旅游产业的推动作用。
二、黑龙江省弘扬传承匾额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黑龙江省在匾额遗存收藏、研究和传承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尚存一些不足。
一是匾额遗存保护力度不够。哈尔滨文庙、双城魁星楼等部分古建筑保存了一些匾额;老厨家、正阳楼、老鼎丰等部分老商号保存了一些匾额;萧红故居、孙学孟家族等部分名人故居、大家望族中也藏有一些匾额。但是历经岁月变迁以及时光打磨,加之保护意识不强,尤其是城市建设中对一些历史建筑的规划、遗存匾额的保护力度不够,导致了更多的匾额已经毁坏或者消失。
二是匾额文化研究力度不足。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等我国文化古都城内匾额文物遗存相比,黑龙江省匾额遗存较少,匾额文化研究力度不足;而江浙地区、赣南地区、闽南闽西地区等非我国文化古都地区乡间匾额的文物遗存量、保护程度和对匾额文化的重视程度也都高于黑龙江省。
三是匾额学术研究交流空白。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一些地方政府和民间人士重视匾额的收藏、保护,出现了一批以匾额为主的收藏家和收藏馆。如北京匾额博物馆、上海翰林匾额博物馆、洛阳匾额博物馆、重庆匾额博物馆、新余匾额博物馆、江南私家园林楹联匾额景区等,这些专项博物馆无疑成为匾额保护和匾额文化研究的重要阵地,推动着我国匾额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目前,黑龙江省尚无匾额博物馆和匾额文化研究机构,也没有与匾额保护、研究相关的学术和研究群体。
图为萧红故居正门,匾额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原省长陈雷所题。(图片由呼兰区萧红故居纪念馆提供)
三、加强黑龙江省匾额研究与弘揚匾额文化的建议
一是尽快开展对匾额的普查和研究。目前,我们对全省所存匾额的数量与保护情况尚未开展系统的普查和研究。应组织人员分行业、分地域进行基本情况普查,同时对普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依据分析结果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匾额保护与匾额文化传承的工作规划,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并在适当时候组建黑龙江省匾额学会,以便更好组织队伍、培训人才、加强研究,推进全省匾额研究和匾额文化传承发展。
二是整理现存有关资料,编写相关图书,在全省宣传普及匾额文化知识。匾额文化历史悠久,匾额散见于各地,但缺乏有组织的保护行为,限制了其发挥传承历史文化、推进社会进步的载体作用。应编写一些宣传匾额及匾额文化的材料和知识普及手册,推进匾额文化的普及推广。近年来,国内举行多次匾额收藏、研讨和巡展活动,有效地普及了匾额知识,助推了匾额文化发展。我省可在条件成熟时组织以“匾额载道,文化兴国”为主题的匾额巡展活动。
三是筹建黑龙江省匾额文化博物馆,着力将其建设成为研究和传承匾额及匾额文化的基地,用于展示匾额遗存、促进理论研究、加强文化交流、培养后备人才。这方面可借鉴发达省份的一些相关做法,采取混合所有制投入模式,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政府发挥出主导作用,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建设规划,并出台政策予以扶持。
(作者刘世佳系黑龙江省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李鹏工作单位为黑龙江众森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杜金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