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莫成“拖”贫
2017-02-09顾仲阳
顾仲阳
只顾“短脱”不顾“长脱”,甚至一味靠外力“拖”贫,很容易陷入“脱贫—返贫—再扶贫”的恶性循环。
年关将至,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荣山镇中口村传来好消息,村子脱贫摘帽了。
不久前,笔者在中口村调研,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村里的扶贫工作。按照贫困村退出标准,村里的各项指标确实能达到。但脱贫产业上马不久,还没经历太多的市场风雨检验,一些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尚未得到很好激发,发展能力没有大幅提升,往后能否稳定脱贫,真还需要认真考量。
这其中有现实的无奈:摘帽时间层层加码,留给基层的脱贫时间往往较短,很多扶贫举措只能追求短平快,萝卜快了难免不洗泥。
暂时脱贫难度不大、稳定脱贫挑战不小,中口村的情况,是很多贫困村的一个缩影。
我们追求的脱贫,是可持续的稳定脱贫。立足于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高他们的发展能力,内源式扶贫是实现高质量脱贫的必由之路。一些地方只顾“短脱”不顾“长脱”,甚至一味靠外部帮扶“拖”贫,很容易陷入“脱贫—返贫—再扶贫”的恶性循环。
强动力才能稳脱贫,理是如此,关键是内源式扶贫如何发好力?
扶贫先扶志。囿于长期贫困、眼界不开阔等,贫困群众往往安于现状,缺乏干劲。对此,应加强宣传教育,多和他们交心,耐心引导。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脱贫致富贵在立志”,逐步改变“贫困文化”;通过树立脱贫致富的典型,用身边的榜样帮助贫困户树立脱贫信心,引导他们动起来、干起来;通过组织农民夜校等形式,让贫困群众在自我教育、相互教育中激励斗志。多管齐下,激发贫困群众苦干实干,开创美好生活。
改进动员和帮扶方法。脱贫攻坚,帮扶必不可少,但扶贫不能“群众背着手一边看、干部忙前忙后帮着干”,一定要让贫困群众成为主角,在实干中增强能力。这方面各地成功的实践不少。比如一些地方在产业扶贫中,先请贫困群众外出参观,学习人家怎么把产业发展好;再发动党员干部、能人大户带头干作示范,让技术员面对面、手把手地教,慢慢地贫困群众心里有了底,干了起来,干着干着就干出了门道,逐步能独当一面。还有一些地方,能人牵头组织贫困群众成立合作社,发展订单生产,试水电子商务,跑市场拓销路。商海里摸爬滚打,贫困群众的市场经济意识和市场开拓能力也慢慢得到了提升。久而久之,也学会了“商海里游泳”。
完善帮扶工作和考核机制。内源式扶贫,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短时间内难见显效。这就需要完善扶贫考核机制,把激发贫困群众的发展动力、提高他们的发展能力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帮扶脱钩也要以帮扶对象稳定脱贫为标准。通过导向调整,引导帮扶工作更追求质量,更着眼长远。需要完善扶贫工作机制,那些为了赶进度短时间内“上猛药”脱贫的,不要马上出列,一脱了之,而要扶上马、送一程。自身发展能力依然较弱、动力依然不足的,要在脱贫巩固期内,重点培养其活血、造血能力。
内源式扶贫,贫困户当主角,自己“下海游泳”,可能会呛水,可能还会失败,挑战不少,难度不小。需要帮扶干部调整心态,调整方法,带着感情,带着责任,知其难为而为之。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夺取脱贫攻坚战真正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