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探索“五联五有”模式助推联合社发展
2017-02-08陆有斌
顾 国 陆有斌 杨 艾 王 菊
毕节探索“五联五有”模式助推联合社发展
顾 国 陆有斌 杨 艾 王 菊
2015年,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金碧镇杨勇种植专业合作社为解决当地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普遍存在的市场竞争力不足、产业导向不明、技术支持不够、资金流动不畅等突出问题,以自身为母体,联合金碧镇荷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黔西县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联合社立足县域经济发展实际,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探索出了农民合作的“五联五有”发展模式。
组织联合,生产经营有合力。联合社采取“合作社+合作社”的联合经营模式,紧紧围绕当地资源优势发展药用皂角产业及林下经济,在药用皂角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价格、统一物资、统一销售“五统一”服务,逐步实现了皂角产业的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同时,联合社通过整合市场信息、推广良种良法、提供技术服务、联系销售渠道等,统筹和引导各成员社根据市场导向发展特色中药材、应季蔬菜等林下经济,并帮助联系落实订单或保价收购。“联合社掌舵、成员社使力”,推动各成员社逐步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进一步形成优势互补、信息共享、资金互助、抱团发展、共闯市场的良好局面。
产业联动,结构调整有张力。联合社立足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取“以短养长”的生产方式,发动各成员社广泛种植药用皂角,并在林下套种前胡、药用牡丹、马铃薯等矮杆经济作物,增加农民收入。2015年,新增种植药用皂角4266.6亩,覆盖金碧镇新兰村、荷花村、联合村、铧口村、折坤村、土桥村六个行政村,预计到2018年可达到13公斤皂角刺/亩/年,按皂角刺现行市价100元/公斤计算,可实现产值550余万元,带动1006户社员受益。在实现药用皂角主导产业发展向好的同时,产业联动效应不断彰显:一是结合“一事一议”、“两硬化”等建立苗圃基地,实现了种植基地、水泥路互通的目标,集种植、加工、销售、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山地特色农业示范园已见雏形;二是通过深挖产品价值并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如研制“皂刺追风油”、“皂荚洗涤粉”等,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13000余人次,支付务工费用80万余元,人均年增收2300元,同时带动周边运输业等相关产业行业的发展。
资金联手,融资互助有实力。为解决各成员社、社员在参与皂角产业发展和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资金欠缺、周转困难问题,联合社成立了社员资金互助中心,在社员内部开展资金互助。资金互助中心在不对外揽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的前提下,实行独立的财务核算,并聘请专业的财会人员对资金进行管理。资金互助坚持社员制和封闭制原则,采取揽储2倍于央行基准利率、贷出3倍于央行基准利率的方式开展,互助资金40%用于发展苗木,60%用于内部资金互助。资金互助中心成立以来,共带动235户农户入股资金319万元,累计用于产业发展和资金互助资金达560万元,互助资金使用率达176%,在较好解决各成员社产业发展资金瓶颈问题的同时,帮助500余户农户解决了“燃眉之急”。
市场联通,收入增长有潜力。一方面,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户与市场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纵向上与中药材公司签订订单合同、保价回收,横向上与农户签订药用皂角种植合作协议,发动群众根据订单进行生产,解决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生产经营“盲人骑瞎马”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打造农村电商平台,为农户代销产品、代购物资帮助农民增收节支。2015年,联合社销售范围涉及浙江、四川等7个省份和省内10余个市、县、区,销售金额达91万元,帮助社员销售地方农特产品1000余件,增加农民收入4万余元,为社员代购生产生活物资700余件,节约资金2.8万元。
利益联结,同步小康有动力。
联合社将村级基层组织纳入农民专业合作生产经营链条,在生产经营管理和利益分配过程中创新了“农户+合作社+村委会”的合作模式和“7+2+1”的利益联结方式,即由农户入股土地和投入劳动力,联合社免费提供皂角苗、技术指导,产品保价回收,村委会负责组织宣传发动和后续监督管理,产生收益按照农户占70%,合作社占20%,村委会占10%来进行分配。这种模式使农户、合作社与村级基层组织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三方联管带动三方受益,增强了发展动力,为同步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市农经站、毕节市委政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