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网络消费者行为特征

2017-02-08陈梅梅董平军

中国流通经济 2017年2期
关键词:网购购物消费者

陈梅梅,董平军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上海市200051)

中国网络消费者行为特征

陈梅梅,董平军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上海市200051)

基于与淘宝网合作进行的面向全国网络消费者的调查数据,依据消费决策过程理论模型,对比分析我国网络消费者基本属性及购买行为特征发现,我国网络消费者主要关注产品功能、规格和价格,且商品价格承受能力与性别、年龄存在明显关系;商品和服务质量是影响消费者重复购买最主要的因素,其他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年龄差异;服装/配饰是目前最畅销的品类,而未来IT/数码/通信、文化/娱乐/服务、化妆及护理用品有可能成为排名前三的品类;网友评价、朋友推荐、排行榜热销名单对引发网络消费者对商品的关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更好地提高网络商家在线经营效果,在线商品定价应尽可能做到价格实惠、商品实用,并尽量考虑高价商品消费群体需求;网络商家运营应努力提高自身综合服务质量,全面打消理智型消费者顾虑,提升高端用户占比,重视物流配送服务;在线商品既要迎合主流群体口味,也要挖掘不同群体潜在需求,重视中高端用户需求;网络促销手段既要注重口碑信息的作用,有效管理在线评论等,也要根据消费者浏览记录加以推荐,提高个性化服务水平,重视购买频率高的主力消费者的需求。

网络消费者;行为偏好;消费决策;营销决策

一、引言

网络消费行为指消费者在网络空间中为满足自身需求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这是一个以购买决策为核心的连续过程,著名的消费决策过程模型恩格尔—科拉特—布莱克威尔(Engel-Kollat-Black⁃well,EKB)理论模型将之划分为问题认知、信息搜集、评价与选择、购买过程、购后行为五个阶段。[1]

不少权威机构都在关注网络消费市场以及消费行为动态的不同方面,如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行为研究报告》侧重潜在网购行为以及目前我国发展规模较大的三个商品品类细分市场的消费行为,正望咨询发布的《中国网上购物消费者调查报告》也着重于交易额最大的两个商品品类的市场概况,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CNNIC)发布的是《中国团购用户行为调查报告》,互联网数据中心(Data Center of The China Internet,DCCI)发布的是《中国女性网民消费行为报告》,但以上代表性调研报告并未涉及EKB模型的各个方面。

本文调研问卷的设计以EKB模型作为理论依据,充分考虑网络消费行为特点,并结合权威机构相关调查报告以确保调查重点突出,问卷涉及消费者类型、购买频率、能够承受的价格、喜欢的促销方式、网购模式与商品品类、在线评论与沟通等主要方面,以全面揭示当前我国网络消费者行为特征,以期为在线经营企业制定切实有效的营销策略提供重要管理启示。

二、调查实施

本研究面向全国网络消费者实施在线调查。考虑到在线调查反馈率低的特点,与淘宝网合作,借助其几乎覆盖全国的用户资源定向发放调查链接。淘宝网作为国内最大的消费者对消费者(C2C)型购物网站,与自己旗下的企业对消费者(B2C)型淘宝商城即天猫网拥有共同的用户,用户规模多年来居全国第一位,截至2016年9月,仅B2C市场份额就占到了国内网络零售的53.2%。[2]同时,淘宝用户具有丰富的网络消费体验、极高的用户渗透率和品牌忠诚度,既能够代表我国网络消费者,确保调查样本的代表性,又有助于提高调查的配合度。

考虑到不同等级用户消费习惯和需求特点可能存在差异性,本调查按照淘宝网用户等级的实际占比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同时,为确保调查的覆盖面,除淘宝网用户外,还利用各大社区网络平台或论坛的相关频道分享问卷链接实施网络推广。调查从2013年6月开始持续了54天,共收回问卷8 772份。为确保在线调查质量,通过设置甄别条件实现无效问卷的系统自动判别,比如根据网络购物次数限定调查对象、设定平均在线答卷时间、设置复合判别语句排除随意作答的无效答卷等。

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7 868份,有效率达89.69%。参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同期的网络消费者人口统计学分析结果,[3]本调查有效样本在性别、年龄、学历、月收入水平等方面的构成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样本分布基本一致,且在按用户等级分层随机抽样实际回收的有效样本中各层实际占比与计划占比差异均小于5%,说明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有效样本规模、分布和质量能够确保统计结果的科学性,且样本不仅分布在我国大陆地区,也涉及我国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华人,调查范围更加广泛,有利于全面客观反映我国网络消费情况。

三、我国网络消费者人口统计学特征

(一)性别与年龄分布

目前在我国网络消费者中男性略多于女性,占51.6%,但男女比例几乎各占一半,总体而言性别差异不大。

年龄在18~35岁之间的中国网络消费者占总体的85%以上,成为网络购物的主流群体。其中,占比最高的网络消费者年龄范围在18~24岁,高达40.9%;25~30岁和31~35岁的网络消费者占比分别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

但性别与年龄的交叉分析显示,在36岁以上的年龄段,男性消费者均多于女性,且呈现出年龄越大男性消费者占比越高的趋势,特别是60岁以上的网络消费者中男性占84.4%;在18岁以下和25~30岁这两个年龄段,情况相反,女性消费者多于同年龄段的男性消费者,值得电商企业关注。

(二)学历与收入情况

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网络消费者占比超过八成。人均月收入2 001~5 000元的网络消费者最为集中,占比超过一半。其中,人均月收入3 001~5 000元的消费者占比最高,达到27.70%,此外无收入人群占比16.80%,说明在网络消费的主流群体中,除中高收入者外,无收入的学生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三)地域分布

表1反映了网络消费者占比排名前十的主要省份和城市,我国58.27%的网络消费者集中在广东以及江浙沪地区,五成以上的网络消费者来自北上广三大一线城市,同时以电子商务发达的省份和城市为辐射中心,与之距离越远的省份和城市网购人数越少。

四、我国网络消费者类型分析

(一)用户等级分布

按照累积信用评价得分将网购用户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目前,从用户等级的地域分布看,上海、浙江两地高端用户占比明显高于其他省市,分别为12.90%和9.80%,这与淘宝、天猫的带动作用以及浙江省中小商贸企业的蓬勃发展是分不开的。

从性别分布看,女性网络消费者在中高端用户中明显多于男性。从年龄分布看,中高端用户在年龄上总体呈正态分布,高端用户在31~40岁的消费者中占比最高,为12%以上;低端用户在60岁以上的高龄用户和24岁以下的低龄用户中占比相对更高。随着消费者学历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中高端用户占比有所提高,在人均月收入8 000元以上的消费者中,低端用户所占的比重要比其在无收入群体中所占的比重减少近40%,而高端用户所占的比重则远远高于其他收入段,达到13.7%。

表1 网络消费者占比排名前十的省份和城市

(二)消费类型分布

根据哈里斯(Harris)互动公司开发的网络消费者类型细分体系,结合我国网络消费具体情况,将网络消费者划分为10种类型,其分类依据以及不同类型突出的行为特征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网络消费者类型及其具体行为特征

理智型消费者占比近八成,成为目前我国网络消费者的主流群体,而冲动型网络消费者仅占5.3%,高度在意网购所花费时间的时间敏感型消费者也仅占12.1%;

50.3 %的网络消费者表示,自己网购是无计划的,是以消遣为导向的,其占比高于目标驱动型消费者占比(36.8%)。在女性消费者中,消遣型消费者明显多于目标驱动型消费者,其占比高达59.9%,可见男性消费者网购行为相对于女性而言具有更强的计划性,而女性消费者计划外消费倾向更加明显。消遣型消费者占比按年龄呈正态分布,在25~35岁的群体中消遣型消费者占比高达56.7%,较目标驱动型消费者高出24个百分点。在人均月收入1 000元以上的人群中,以消遣型消费者居多,尤其在人均月收入5 001~8 000元的人群中消遣型消费者占比高达55.5%。因而,年龄在25~35岁之间的高收入女性消费者应当成为在线商家进行网络推广的重点对象。

不止在一个网站购物的三心二意型消费者多于品牌忠诚型消费者,占比达59%。不过,18岁以下人群对网站的品牌忠诚度最高,有54.7%属于品牌忠诚型,是唯一一个品牌忠诚型消费者占比超过三心二意型消费者占比的群体。在上海和北京,三心二意型消费者占比在70%以上,其次是广东,占62.8%。整体来看,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域,其消费者对购物网站的品牌忠诚度较低。

从网络消费者对网购风险的态度看,有30%属于总是担心网购有风险的保守型消费者,有37.1%属于认为网购风险微不足道,喜欢尝试时尚新事物的猎奇型消费者,而其余三成对风险的态度视具体情况的不同而不同。人均月收入2 000元以上的消费者以猎奇型消费者居多,且呈现出随着收入增加占比增加的总体趋势,特别是在人均月收入5 001元及以上群体中猎奇型消费者占比在42.7%以上,比保守型消费者占比高出18.3个百分点。可见,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网购风险的承受能力有所增强。

五、中国网络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交叉分析以及中美日三国的对比分析表明,当前我国网络消费者网购行为在以下几方面具有突出特征:

(一)网络购买频率高

84%的中国消费者每个月至少网购一次,高出美日两国近20个百分点,且中美日三国每周网购一次以上的消费者占比依次为38%、22.1%和8.8%。[4]可见,我国消费者更热衷于网购。

最近半年内网络购物20次以上的消费者占比最高,达41.70%,3次及以上的网络消费者占94.2%,表明目前我国网络购物的普及度和消费者对网络购物的认可度较高。网络购物频率与消费者人均月收入水平显著相关,半年内网购20次以上的高频网购消费者占比显示出随收入增长明显上升的情况,人均月收入5 000元以上群体中高频消费者占比高达53.4%。此外,高频网购消费者以女性为主,占比高达47.7%,且主要集中于25~40岁的人群,占比在50%左右。高频网购消费者以消遣型、猎奇型、享乐型为主,其占比依次为56.5%、52.7%、52.2%。

(二)可承受的价格范围有较大差异

中国网络消费者中人均年消费金额大于8 000元的高额消费者占比居世界之首,远高于日本和美国。[5]但与此同时,从单次网购商品价格看,42.90%的消费者能够接受500元以下的中低价商品,其中价格201~500元的商品最受欢迎。消费者性别不同其可接受的在线商品价格存在较大差异。男性消费者中有33.8%对价格无所谓,比女性多10.7个百分点;在能够接受1 000元以上高价商品的消费者中男性大约比女性多4个百分点,而在能够接受500元以下中低价商品的消费者中女性明显比男性多了近10个百分点,可见男性消费者对价格因素不像女性那么敏感。18岁以下人群对网购价格承受能力偏低,以能够承受20~200元商品者占比居首,为46.5%;其次是能够承受201~500元商品者,占24.1%,这与其以无收入的学生为主具有直接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价格表示无所谓者的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以51~60岁者居多,达42.5%。在能够承受单次网购价格1 001~2 000元的消费者中,60岁以上者居首位,占比高达23.9%,比第二位的51~60岁者多出8.7个百分点。可见,男性及51岁以上的消费者是高价商品推广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群体。

(三)网络促销方式偏好价格优惠

高达55%的网络消费者表示,最喜爱的网络促销方式是价格折扣,而33%的消费者偏好免运费,可见更直接的价格优惠是当前绝大多数中国网络消费者比较喜欢的促销方式。

20%的消费者认为,网友评价是引发他们对商品关注的最重要因素,而朋友推荐、排行榜热销名单均以16%的占比位居第二,可见当前在线经营企业应特别注重口碑信息的作用。商品信息展示和个性化商品推荐分别占13%和12%。对个性化商品推荐的关注,消遣型消费者(45.7%)比目标驱动型消费者(38.5%)更多,猎奇型消费者(46.8%)比保守型消费者(37.8%)更多。通过朋友推荐关注商品的消费者以无收入者占比最高,达61.1%,同时女性消费者占比为64.6%,比男性消费者占比14.5%要高得多,商家应予以重视。

网络消费者对购物网站上的商品广告关注度不高,只有5.10%的消费者表示会经常点击,而59.4%的消费者很少甚至从来都没有关注过网络广告。但是,80%以上的网络消费者在进行网购之前经常会参考他人的评价信息,其中每次都参考他人评价信息的消费者占40.40%,从不参考网络评价信息的消费者占比不到1%。可见,网络评价信息对促进消费者进行购买决策具有非同一般的影响和作用,尤其是对女性进行购买决策影响较大。评价内容和好评率对消费者网络购买决策影响最大,是最受关注的两个方面,分别占27%和21%。此外,表示首先关注评价者信誉、评价数量的消费者分别占16%和15%,可见消费者在参考他人评价信息时较为理性,并非盲目跟从。时间敏感型消费者并不会为了节省网购时间而放弃对他人评价信息的参考,相反他们较享乐型消费者更加看重商品评价信息。

对于网站上的商品推荐信息,有34.7%的消费者表示经常或每次都会浏览,63.1%的消费者表示只是偶尔浏览。经常浏览者的占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从18岁以上的20.7%上升到60岁以上的50.0%。消遣型消费者比目标驱动型消费者更热衷于商品推荐信息,其经常或每次都会浏览者的占比差异达9.6个百分点。在不同类型的商品推荐信息中,根据消费者历史浏览记录给出的推荐最受重视,但消遣型消费者较目标驱动型消费者相对更加热衷于根据自己的收藏和购买记录所给出的推荐信息。

(四)主动在线沟通与购后评论

我国网络消费者相对而言更加依赖与商家的沟通,无论是售前、售中还是售后,我国消费者与网络商家沟通的占比都是最高的,均在70%以上,美国是20%~40%,日本最低,仅为5%~15%。我国消费者主要关注产品功能、规格、价格,而美日两国比较类似,其排名前三的沟通内容依次为实体店是否有售、发货时间和产品功能。[4]我国消费者倾向于使用QQ、阿里旺旺等即时通信工具与卖家进行售前沟通,占比高达93.30%。

有38.70%的网络消费者每次购物之后都会进行评价,占比最高。每次消费后主动进行购后评价者女性多于男性,因好的或不愉快的购物体验而进行评价者也是女性多于男性,奖励对激励男性消费者进行购后评价的作用大于女性。有43.5%的消费者在购物网站提供的评价页面进行评价。目前,我国网络消费者利用购物分享网站、门户网站论坛、社区类网站、博客等平台发表购物体验的占比尽管不是很高,但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与智能手机应用的普及,这些购后评价的传播途径也应当引起电商企业的重视。

(五)热衷的网购模式是团购和秒杀

面对各种层出不穷的网购新模式,40%的网络消费者选择了团购,23%的网络消费者选择了秒杀。团购和秒杀成为当前最受我国网络消费者欢迎的两种网购模式,特别是受到消遣型消费者的青睐。女性消费者比男性消费者更热衷于团购模式,81.8%的女性消费者选择团购,而男性中选择团购的仅占69.2%。

目前,中美两国最畅销的网购商品品类是服装/配饰,其占比分别为75.8%和60%,远远高于其他商品,而日本则是书籍/杂志(电子书除外)排名第一,服装/配饰排名第二。[4]

未来我国网络消费者倾向于购买的排名前三的商品/服务品类依次为:IT/数码/通信、文化/娱乐/服务、化妆及护理用品,其占比分别为14.8%、12.5%、11.9%。潜在需求的性别差异巨大,在男性消费者心目中最有可能购买的是IT数码产品(76.6%)和户外运动用品(55.3%),分别比具有这方面购买意愿的女性高28.4和13.7个百分点;而化妆及护理用品(70.6%)和食品保健品(55.4%)将会成为女性消费者最愿意购买的商品品类,分别比有此意愿的男性消费者占比高出39和20.8个百分点。

(六)商品和服务质量影响重复网购行为

商家所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质量是影响消费者重复购买最主要的因素,其他因素对重复购买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年龄差异,60岁以上人群较其他年龄段消费者更注重客服态度(80%)和知名度(35.6%),41~50岁的人群特别关注信誉度(69.4%),18岁以下的消费者更在意配送服务质量(53.5%)、发货速度(59.4%)和经营特色(33.5%)。

尽管网站的网页设计并不是影响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但网站结构和导航设置、网页内容布局、网页色彩搭配分别受到了23.8%、23.6%、20.2%的网络消费者的关注,特别是24岁以下的年轻消费者对此最为在意。女性消费者相对而言更容易受到网页背景色、站点图标、布局等外观设计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关注网页色彩搭配的女性占比高达53.8%,高于男性的12.3%,男性更注重网站结构和导航设置等影响站点易用性的内在设计因素。与更加注重购买效率的时间敏感型消费者相比,享乐型消费者更看重网站带来的视觉体验,其关注网页色彩搭配者占比达53.6%。网页背景色对冲动型消费者的影响更为突出,其关注者占比达56.2%,高出理智型消费者占比近9个百分点。因此,对电商企业而言网页背景色在网站设计与优化方面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六、管理启示

中国网络消费者基本属性以及购买行为特征的全国性调查统计结果对网络商家在线经营的启示如下:

(一)在线商品定价策略

目前,我国网络消费者中有半数以上是人均月收入2 001~5 000元的中低收入者,主流群体中无收入的学生所占比重也相当大。就单次网购而言,多数消费者能够接受500元以下的中低价商品,价格折扣和免运费成为当前最受我国网络消费者喜爱的网络促销方式,面对各种层出不穷的网购新模式,团购和秒杀仍然是当前最受欢迎的模式,可见价格因素仍然是吸引当前广大中国网络消费者进行网购的首要因素之一。近半年内网络购物20次以上的消费者占比接近一半,说明网络购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网络商家在进行在线商品选择与价格策略制定时,应尽可能做到价格实惠、商品实用、性价比高。男性及51岁以上的消费者群体最能接受高价商品,在进行商品选择时应尽量考虑这个群体的需求。

(二)网购服务质量策略

目前我国网络消费者以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为主,同时理智型消费者近八成,商家所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质量是影响消费者重复购买行为的最主要因素。此外,我国网络消费者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五成以上来自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一线城市,消费者普遍注重生活品质,时间观念强。因此,网络商家在运营方面除在线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满足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外,还应努力提升自身综合服务质量,包括加强客服沟通、借助商品推荐等商务智能手段提高个性化服务水平、提升网页信息呈现速度、提高支付安全性、注重个人隐私保护、完善购物流程与服务功能、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完善退货流程等,全面打消理智型消费者顾虑,这是构建顾客忠诚度提升高端用户占比的有效措施。而体验经济时代,物流配送服务作为关键性服务,直接影响着网络消费的用户体验,[5]特别是依赖第三方物流提供的配送服务,在线企业应予以高度重视。

(三)在线商品策略

年龄在18~35岁之间的消费者是网络消费的主流群体,其中消遣型消费者占一半以上,多于目标驱动型消费者,且这一年龄段的网络消费者以女性居多。在人均月收入5 000元以上的高收入者中,认为网购风险微不足道、喜欢尝试时尚新事物的猎奇型消费者占比高达42.7%以上。未来我国网络消费者倾向于购买的排名前三的商品/服务品类依次为:IT/数码/通信、文化/娱乐/服务、化妆及护理用品,且商品品类的潜在需求存在较大的性别差异。因此,在线销售商品的选择,既要迎合主流群体口味满足其当前需求,又要挖掘不同群体潜在需求,考虑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其潜在需求并转化为现实购买行为。中高端用户以高学历、高收入、31~40岁的女性为主,这部分消费者的需求不容忽视。

(四)网络促销手段

不止在一个网站购物的三心二意型消费者多于品牌忠诚型消费者,其占比达59%,且经济较发达地域尽管其电子商务更发达,但其消费者对购物网站的品牌忠诚度却比较低,因此除通过提升用户体验来维系老客户关系外,有效的促销也是增加在线销量的重要手段。

网友评价、朋友推荐、排行榜热销名单是当前引发广大网络消费者对商品关注排名前三的重要因素,在线经营企业应重视口碑信息的作用。在不同类型的商品推荐信息中,根据消费者历史浏览记录给出的推荐最受重视,网络商家可适当采用以提高个性化服务水平,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80%以上的网络消费者经常会参考他人的在线评论以决定是否购买,且评价内容和好评率对消费者网络购买决策影响最大,有效管理在线评论不仅能够避免客户流失,运用得当还能促进销售,网络商家一定要加以重视。

高购买频率主力消费者以女性、消遣型、猎奇型、享乐型消费者为主,且主要集中于25~40岁的人群,特别是年龄在25~35岁之间的高收入女性消费者以消遣型消费者居多,应成为在线商家网络推广的重点对象。

*感谢淘宝网为本调查所提供的大力支持。

[1]埃弗雷姆·特班,等.电子商务:管理与社交网络视角[M].7版.时启亮,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299-300.

[2]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6年(上)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EB/OL].(2016-09-07)[2016-09-21]. http://www.100ec.cn/zt/upload_data/lso2o/2016retail.pdf.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EB/OL].(2014-04-30)[2016-09-22].http://www. cnnic.net.cn/hlwfzyj/hlwxzbg/dzswbg/201404/P020140421 360912597676.pdf.

[4]日本经济产业省.平成24年度我が国情報経済社会における基盤整備(電子商取引に関する市場調査)報告書[EB/OL].(2013-10-18)[2016-09-01].http://www.meti.go. jp/policy/it_policy/statistics/outlook/20131018_report.pdf.

[5]林亚.体验经济与电子商务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4,28(1):87-91.

责任编辑:陈诗静

Characteristics of Online Consumer Behaviors

CHEN Mei-mei and DONG Ping-jun
(Donghua University,Shanghai200051,China)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national online consumers and the EKB model,the authors carry out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Chinese online consumers’basic natu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behaviors.It is found that,first,Chinese online consume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function,specification and price of products,and there is obvious relation between online consumers’affordability and their gender and age;second,commodity and service quality is the important main factor that have impact on consumers’repeat purchasing,and other factors will have different impacts on consumers in different age;third,apparel and accessory is the best-selling at present,but in the future,IT,culture and make-ups will be the first three best-sellings;and fourth,online evaluation,friends’recommendation and online ranking list will have important impacts on online consumers’attention.To better improve online operation,first,the pricing strategy should be focused on cost performance,and the high-end consumers’requirement of high price commodity;second,online businesses should do their best to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service quality,dispel rational consumers’misgivings,increase the percentage of high-end consumers,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logistic service;and third,online promotion should be focus on the role of public praise,effectively manage online evaluation,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individualized service and the requirement of consumers with high purchase frequency.

online consumer;behavioral preferences;consume decision-making;marketing decision-making

F713.55

A

1007-8266(2017)02-0080-06

2016-09-1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的网络消费调查研究”(10BGL027)

陈梅梅(1970—),通讯作者,女,浙江省义乌市人,博士,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消费行为与用户体验、神经管理学;董平军(1973—),男,河北省保定市人,博士,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决策、大数据环境下的消费决策行为。

猜你喜欢

网购购物消费者
教老妈网购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我们为什么选择网上购物?
网购寒假作业
网购寒假作业
网购那些事儿
圣诞购物季
知识付费消费者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