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下物流企业战略发展路径与策略创新
2017-02-08谢泗薪帅世耀
谢泗薪,帅世耀
(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市300300)
供给侧改革下物流企业战略发展路径与策略创新
谢泗薪,帅世耀
(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市300300)
供给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物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其关键任务在于增加有效供给引领需求、淘汰无效供给调整结构、降本提效提高物流企业综合实力。具体到物流企业层面,就是要基于国家对物流业的全方位布局,提升自身服务质量,提高企业效率,有效降低成本。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物流企业应切实根据自身特性和资源,找准定位,选择适宜的发展方式和路径。对大中型综合性物流企业而言,要通过并购重组建立国际物流品牌,要技术创新与管理提升并重,要注重资本运用,多方式筹资,提升资金周转效率,增加辅助性收入;对大中型专业性物流企业而言,可通过渗透式战略或向上/向下一体化战略,以现有业务为基础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对小型物流企业而言,要紧跟政府物流基础设施投资步伐,利用小企业灵活的特点,与大中型物流企业合作,专注缝隙市场,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总之,供给侧改革下我国物流企业需要实现发展策略创新,创新性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创新性降低物流成本,创新性进行物流品牌建设,创新性促进物流管理升级。
供给侧改革;运输型物流企业;仓储型物流企业;综合型物流企业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此供给侧改革成为政府工作的主要抓手。在国家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特别是“十三五”期间,供给侧改革更是成为各行业发展、改革与调整的主要方向。物流业作为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理所当然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物流企业作为物流业运营主体,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如何及时理解供给侧改革对未来宏观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影响、及时理解国家相关政策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显得异常重要。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新背景下物流企业如何在战略路径与策略上进行调整提出建议。
一、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的理论探源
供给侧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简称,其内涵是从要素端和生产端入手促进经济在新常态下持续健康发展。[1]供给侧改革代表了当前新的政策方向,但供给侧并不是一个新的词汇,该词最早由供给学派提出,而供给学派主要的理论基础——供给经济学,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长期处于主导地位。[2]
从理论上讲,供给侧改革植根于供给学派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和伊萨定律,强调政府应当减少税收,强化市场竞争,释放要素活力,解除供给束缚等。[3]然而,要准确理解供给侧,就必须首先理解需求侧。我国传统上促进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都属于需求侧,积极进行需求侧管理也是国家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主攻方向。[4]
从需求侧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就是国家政策的转向,即从着重通过管理需求刺激经济增长转向着重通过管理供给和优化产业结构保持新常态下宏观经济的中高速发展。[4]不过,改革还是要具体落实到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
围绕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物流产业的发展问题,许多学者进行了探讨。闫琰[5]认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物流业面临许多挑战,具体包括物流总费用过高、效率低下、忽视服务质量、缺乏多方合作;杨利军[6]从供应链角度提出,供给侧出现的无效供给与劣质供给需要生产和流通环节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史锦梅[7]认为,应当通过物流产业标准化、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来为新形势下物流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驱动力,这符合新常态下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需要;何黎明[8]从八个方面提出了加强供给侧改革和培育行业发展新动能的举措;乐雄平[9]更是针对冷链物流企业,提出了企业向服务质量高、经营多元化、开放创新、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节能减排型企业转变的升级思路。
上述研究均对本文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但没有基于宏观、产业、企业层层推进系统梳理和阐述供给侧改革对物流企业的影响以及面对这些影响所应进行的针对性调整。
二、供给侧改革下物流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
(一)供给侧改革给物流业带来严峻挑战
供给侧改革作为保持经济长期稳定繁荣的举措,与经济社会环境密不可分。现阶段,国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2015年进出口总额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7.0%;全年货物运输总量417亿吨,比上年增长0.2%;全年旅客运输总量194亿人次,比上年下降4.4%。[10]可以预见,未来宏观经济增长将继续放缓。由此可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11]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有效供给不足与部分产业产能过剩的同时出现反映了供给与需求的脱节,反映了供给的失灵,而这种增速放缓的常态与调整结构的迫切需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短期内的阵痛似乎不可避免,行业、企业应着眼于长期的持续增长,坚定地推进结构性改革。物流产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和国家大力推进的战略性行业,既是经济新常态的表现,也受其影响。
表1列举了2007—2015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社会物流总额及其增长率。由表1可见,社会物流总额与GDP相关性非常强,增长率变动趋势在观测年度完全一致,此外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率变动幅度大于GDP增长率变动幅度,特别是2010年之后,随着经济增长率的逐年下滑,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率也开始慢慢向GDP增长率靠近,并于2015年下降到GDP增长率以下。由此预计,未来“十三五”期间,新常态将继续保持,物流产业保增长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二)供给侧改革在物流业的相关政策
作为我国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重大举措,在供给侧改革与具体行业结合方面,国务院及各部委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其中特别需要提到的是国务院2014年发布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物流业发展的三项重点、七项主要任务和十二项重点工程,对物流产业未来投资方向及物流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将在下文结合其他文件进行探讨。继2015年底提出加强供给侧改革后,2016年2月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充分显示了国家推行供给侧改革的步伐和愿望。
表1 2007—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及其增长率
表2整理了供给侧改革提出以来国务院出台的物流产业及相关产业的政策文件。这些文件基于供给侧对政府、行业和企业提出了指导意见,明确了各部委在结构性改革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和工作,国家对实体企业结构性改革的方向非常明确,就是要提质量、降成本、树品牌、促创新。其中《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的提出,意味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交通运输规划都要把建立物流网络、物流园区、多式联运、供应链发展考虑在内,交通作为物流业发展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其与物流的融合发展必将为物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做出巨大贡献。国家在物流行业供给侧改革上的全方位布局为物流企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当然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应结合自身能力在供给侧改革的大方向上找准定位。
(三)新形势下物流企业构成现状
根据国家标准委员会公布的《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给出的定义,物流企业是指至少从事运输或仓储一种经营业务,并且能够按照客户物流业务需求对储存、运输、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功能进行管理,具有与自身业务相匹配的信息管理系统,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这意味着,本文研究的范围既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包括传统物流企业。我国物流行业规模庞大,企业众多,根据可以获得的数据,2010年物流全行业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50 000亿元,[12]若使用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率估算,2015年度全行业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约78 000亿元,且企业规模、主营业务、赢利模式、组织形式各异,因此很有必要对物流企业进行有效分类。
本文首先根据《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按照业务类型将物流企业分为三类:一是运输型物流企业;二是仓储型物流企业;三是综合性物流企业(兼营运输和仓储)。其中,运输型物流企业要拥有一定数量的自有运输设备,主要提供货运运输服务;仓储型物流企业要拥有一定数量的自有仓储设施设备,为客户提供储存、保管及中转服务;综合性物流企业以上两个条件都要具备。根据2014年度中国物流企业50强排行榜,在2014年营业收入最高的50家企业中,运输型物流企业约占22%(2010年为44%),仓储型物流企业约占4%,其余部分(74%)为综合性物流企业。[13]这基本符合全行业物流企业类型的分布,后面将采用这种分类方法对物流企业发展路径与策略创新进行分析。
自2005年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全国物流企业进行标准化评估,截至2016年8月31日第二十二批A级物流企业名单公示,国内共有各类A级物流企业3 968家,[14]由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示的信息不够全面,本文通过已经公布的可用数据,估算得出从5A级到A级企业的数量(根据各类别企业数量减去放弃评估复核企业数量和升级企业数量后占总数量的比重估计),具体结果参见表3。
表2 供给侧改革提出后与物流业相关的政府文件
表3 A级物流企业评估结果[15]
自2005年起,A级物流企业评估工作已经进行了12年,各级别物流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尽管尚未覆盖所有达到相应规模(年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上)的物流企业,但其结构组成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就已经公示的企业而言,涵盖大中小型企业,其中3A和4A级物流企业数量占到了整个行业的80%。究其原因,一是物流企业投资规模大,且规模经济效益明显,小型企业很难创造成本优势;二是国内制造业企业分布、资源分布、产业分工、人口分布差异大,存在大规模跨省或跨地区的物流需求;三是统计数据无法全面统计小微型物流企业(年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下)数量。
根据《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综合性5A级物流企业需要拥有100个以上的营业网点,业务辐射国际范围且顾客投诉率小于或等于0.05%。作为行业的标杆,5A级物流企业尽管企业数量很少,但其创造的营业收入规模是相当大的。因此,本文继续根据辐射范围/规模对物流企业进行分类,具体包括国际标杆物流企业(5A级)、国内优秀物流企业(4A和3A级)、省内小微型物流企业(2A和A级)。根据上述两种分类方法(业务类型和辐射范围/规模),按照企业数量的多少描述行业内企业大致分布情况,具体参见图1。
图1 物流企业数量分布与构成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物流业收入的创造主要依靠大型国际物流企业,即5A级物流企业,不过中型物流企业因数量众多其贡献也很大,由此可见,物流行业的主体是大中型兼营运输与仓储业务的综合性物流企业,也即本文主要研究对象。
三、供给侧改革下物流企业战略发展路径设计
当我们把视角对准微观企业时,就需要结合企业特征进行分析。而发展路径设计的关键在于,明确首先发展什么、重点发展什么、资源如何分配、各发展环节之间关系等。物流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增加有效供给、淘汰无效供给、促进物流企业降本提效,而落实到具体企业层面就是如何提升自身服务质量,如何提高企业效率,如何有效降低成本。
(一)大中型综合性物流企业战略发展路径
这类企业作为行业的龙头和标杆,既拥有其他企业难以比拟的市场份额和丰富资源,也承担着更加重要的社会责任。大中型综合性物流企业一般能够提供物流规划、物流运输和仓储业务流程重组、供应链管理优化、物流企业和业务全过程信息化等方面服务。[15]
1.通过并购重组来建立国际物流品牌
此类物流企业首先需要树立优质且竞争力强的品牌形象,争做行业标杆。从企业总体战略角度看,就是要通过并购重组,通过优质企业强强联合,补短板,扩优势,实现信息共享、技术共享、人才共享,把企业做大做强,做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综合性物流企业实现进一步发展的战略轨迹及节点包括:一是与制造业形成联动,建立与不同企业特性相适应的物流服务体系,为跨国企业提供全球配送、全球采购的供应链体系。二是与商贸企业联动,形成强有力的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特别是快递物流企业要形成覆盖城乡的快递物流服务体系。三是提高企业自身服务水平,打造强有力的服务品牌,注重品牌视觉设计与形象设计,与企业文化、员工队伍培养相交融,以品牌为纽带将利益相关者联结起来。
2.技术创新与管理提升相辅相成
落实到部门层面就是要做到技术创新与管理水平提高并重,两者相辅相成。而两者中首要的就是提高管理水平,推进业务层面的信息化和标准化。具体来讲,就是以业务层面的标准化和管理层面的标准化带动技术创新与效率提升,并反过来以技术创新促进业务层面与管理层面的信息化,形成良性循环。而信息化的具体措施包括建立运输配载、跟踪追溯、库存监控信息平台,整合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以及邮政、海关等信息资源,实现政府公开信息与企业物流信息的有效对接。推行“两条腿”并行、两者相互交融的战略轨迹与具体节点包括:一是在技术层面追加投资。技术投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通过前面的并购或合作来分摊研发成本或共享研发成果,以实现成果的最大化。要特别关注新兴技术重点领域,把握技术发展前沿,积极引入国际领先物流技术,吸收新技术领域知识,开展深度国际合作交流。要通过技术创新带动信息化,提升管理水平,具体包括努力实现物流信息全程可追溯并打通物流信息链,基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将企业物流信息与社会物流信息相连通。二是在管理层面降本提效。要加强物流服务质量建设,构建高效高质量的多式联运系统;要注重打造强有力的供应链,实现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要积极与物流园区特别是大型物流园区开展合作,利用产业集聚效应实现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的目标。
3.注重资本运用
从资金流角度看,物流企业无论哪一项业务的提升和调整都会涉及资金投入问题,那么资金从何而来,资金投入之后其收益又流向何处呢?本研究对其发展轨迹和节点的构想,一是采用多种方式向社会筹资,目前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力度较大,企业无论是采用股权融资(包括“新三板”市场、区域性股权市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还是采用债务融资,其渠道都相对畅通,而可靠的融资来源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二是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通过经营资产证券化、金融租赁、融资租赁等方式有效利用财务杠杆;三是增加辅助收入,如龙头企业的信息化和技术创新成果可以外接中小企业外包业务,增加资金流入。
综上,大中型综合性物流企业战略发展路径及具体节点如图2所示。
图2 大中型综合性物流企业战略发展路径及节点
(二)其他物流企业战略发展路径
除作为标杆的大中型综合性物流企业外,物流行业还有一部分专业性物流企业,它们专注于货物运输或货物仓储。根据规模的不同,可将之分为大中型和小型专业性物流企业并勾勒其发展路径和节点。
1.大中型专业性物流企业战略发展路径
(1)渗透式战略轨迹
由于具备一定规模,该类企业一般已经度过了企业的幼稚期,业务模式比较成熟,在安索夫(Ansoff)矩阵中适合选择渗透式战略轨迹,即专注于现有业务,采用单一产品(服务)战略向前发展。从这个角度看,大中型物流企业专注于自身服务领域是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增加有效供给的基本要求的。与综合性物流企业相比,专业性物流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集中精力于现有业务,优化现有业务流程。在该目标指引下,物流企业要充分体现自身的专业性,把握或创造一些路径依赖或因果关系模糊的不可模仿性资源。在部门层面,技术创新将更有针对性,如运输型物流企业集中力量进行智能运输和装载设备以及无线射频识别(RFID)和移动信息服务(MIS)技术的开发,管理团队建设也更有导向性。此外,对于可能出现的业务局限、视野狭窄问题,存在两种解决路径:一是与其他企业开展联盟合作,打造供应链管理平台,联盟各成员发挥各自优势,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二是向大中型物流集成商转型,转型实现途径包括跨区域兼并业务完备的小企业、与不同类型专业性企业开展股权合作。当然,企业具体选择何种路径还需要结合自身使命和资源加以考虑。
(2)向上/向下一体化战略轨迹
有很大一部分大中型专业性物流企业系传统的运输或仓储企业,该类企业甚至可以归类于运输业和仓储业,缺乏活力。因此,该类企业首要的目标就是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其转型途径就是选择纵向一体化战略轨迹,即通过与其他企业合并或并购其他小型物流企业,为自身注入新鲜血液。当然,该类企业仍然需要利用自身强势资源首先专注于专门领域,而不是急于覆盖全部服务类型。其具体发展轨迹及节点,一是专注于区域市场,如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地区等;二是梳理企业内外部价值链,淘汰无效产能部分。
上述两种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其战略发展路径及节点如图3所示。
图3 大中型专业性物流企业战略发展路径及节点
2.小型物流企业战略发展路径
该类物流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专注于小范围市场。企业规模小,服务范围小,却能够在当前环境下生存,其可能的原因在于竞争少,这就很可能因企业疏于管理而产生许多无效或低效供给。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企业要紧跟政府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步伐,着重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效率,紧跟标杆企业步伐。
小型物流企业战略层面的发展目标,一是引导市场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把握市场上现有和潜在的需求,提升企业效益;二是专注于缝隙市场,打造针对特殊类型企业的物流服务产品或者仅仅提供特殊类型的服务产品,如专注于区域电子商务物流、城乡物流配送、区域农产品物流等;三是与大中型物流企业合作,着力解决大中型物流企业“最后一公里”问题,即利用小企业灵活的特点,采用团队管理形式解决大企业的细节问题。
小型物流企业部门层面的发展节点,一是专注于自身业务,与大企业展开合作,使用标杆企业现成的技术和设备,避免技术创新所需要的大量资金投入;二是将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外包给大型物流企业或专业性企业,避免企业资金过于分散;三是紧跟政府有关交通物流融合、物流示范园区建设、物流网络构建方面的优惠政策。具体战略路径及策略如图4所示。
图4 小型物流企业战略发展路径及节点
四、供给侧改革下物流企业发展策略创新
根据上述战略发展路径及节点,可以得出供给侧改革下我国物流企业的四大策略创新。
(一)创新性提升物流服务质量
提升服务质量是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物流企业提高企业效益的必然要求。未来国家宏观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社会物流总额增长可能长时间低于经济增长水平,这意味着物流企业通过扩大业务量来保持利润水平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首先,物流企业必须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社会物流总需求增速保持在低位甚至出现负增长的行业判断;其次,物流企业要转变发展方式,注重专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由粗放型增长向精细化发展转变;其三,逐步由主要依靠业务扩张向主要依靠高利润率水平转变。对物流企业而言,提升服务质量是转变发展方式和提高利润率一条最为有效的途径,且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同时意味着企业内部投资增加,可构成企业内部的良性循环。此外,政府在交通物流融合、制造业产品质量提升、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各行业品牌打造等方面的努力也将为高质量物流服务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
(二)创新性降低物流成本
2016年8月8日国务院发布《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专门提出要较大幅度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并于一个月后发布《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足以说明政府对社会总体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视程度,物流企业也要充分重视降低成本的问题。201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0.8万亿元,同比增长2.8%,较2014年增速明显放缓,占GDP的比重为16.0%,比发达国家仍然高出很多。[16]社会物流费用的降低取决于物流企业收费的降低,物流企业收费的降低取决于物流企业成本的降低,物流企业成本的降低取决于行业整体建设,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物流行业标准化的推行、物流领域政府收费的降低等。物流企业降低成本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企业结合内外部因素和环境变化分阶段实施、分项推行。
(三)创新性进行物流品牌建设
供给侧改革需要强有力的自有物流品牌,品牌作用的发挥是提高物流服务品质、增加有效供给、淘汰无效供给、提高物流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有力举措,也是引领消费、创造新需求的重要方式。《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着力提升物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积极推进国际物流的发展,而这首先需要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品牌,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给与需求结构升级也是国家战略层面的指导意见。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前50强营业收入占全行业营业收入的比重约为12%,[13]大型国际物流企业仍然不够强大,竞争力有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物流品牌还太少。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物流企业特别是大型国际物流企业应着力进行品牌建设与服务质量提升,适当加大营销投入,提质提效,由满足顾客需求向引领顾客需求转变,从而引导部分境外消费回流。
(四)创新性促进物流管理升级
推进物流业结构性改革、转变物流企业发展方式需要以先进的管理作为支撑,而推动管理方式升级需要在措施上下功夫,需要软硬件并重。相关措施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推行企业标准化工程。目前国家层面正在积极推进物流业各领域标准的制定,企业应健全有效衔接的物流标准体系,推行托盘、周转箱、集装箱等标准化装载单元,从运输设施设备、装载设备到管理软件都要积极推行标准化,这也是企业降低无效损耗、提高效率、提升服务质量的有力举措。二是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物流活动信息化、数据化,实现平台及时共享与跨平台有效衔接。企业信息化建设与标准化建设相互衔接、相辅相成,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政府方面也在大力倡导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倡导政府建立物流数据共享平台,促进交通与物流信息共享,为企业完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管理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新技术的开发,它们是企业的“两条腿”,缺一不可,无线射频识别(RFID)、可视化技术(VISC)、移动信息服务(MIS)、智能交通(ITS)、位置服务(LBS)都是企业需要重点开发的技术领域。无论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转变还是供给侧改革下产业的转型升级,其中最关键的都是技术创新,而企业作为最具活力的经济单元,是连接科学研究与市场检验的节点,因此企业应着力开展产学研融合的技术创新,实现企业结构性升级。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在梳理供给侧改革相关文献基础上,解释了供给侧改革对宏观经济和物流产业的意义与影响,并结合供给侧改革下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指导意见阐明了物流业发展的方向,利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数据及可查询的文件,按照业务类型和辐射范围/规模两个维度对物流企业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不同类型物流企业的发展路径与相应策略。本文认为,供给侧改革下物流企业应当扮演的角色与承担的任务非常明确,即提供有效供给引领需求、淘汰落后供给调整结构、降本提效提高物流企业综合实力,这也是所有企业需要明确的发展方向。当然,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一定要切实结合自身企业特性和资源,选择适宜的发展方式与策略,走适宜的发展道路。
未来政府会陆续出台更加细化的指导性文件,如区域物流发展规划、物流园区发展指导意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等。指导领域的进一步细化意味着,下一步也需要对物流企业进行更加专业化的细分,探索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不同专业领域物流企业的发展问题。
[1]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选题研究中心.重点领域改革节点研判:供给侧与需求侧[J].改革,2016(1):35-51.
[2]孙亮,石建勋.中国供给侧改革的相关理论探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5-82.
[3]李智,原锦凤.基于中国经济现实的供给侧改革方略[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12):12-17.
[4]曹淼孙.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路径探寻[J].改革与战略,2016(10):140-144.
[5]闫琰.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J].价格月刊,2016(9):91-94.
[6]杨利军.基于供应链优化的流通企业供给侧改革[J].中国流通经济,2016(4):19-25.
[7]史锦梅.我国物流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对之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6(8):22-27.
[8]何黎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物流业发展新动能[J].中国流通经济,2016(6):5-9.
[9]乐雄平.供给侧改革下冷链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6(10):13-17.
[10]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6-02-09)[2016-11-19].http://www.stats. gov.cn/tjsj/zxfb/201602/t20160229_1323991.html.
[11]胡鞍钢,周绍杰,任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17-22.
[12]2010年中国50强物流企业发展报告[EB/OL].(2011-12-16)[2016-11-20].http://www.chinawuliu.com.cn/xsyj/ 201112/16/178758.shtml.
[13]2014年中国50强物流企业发展报告[EB/OL].(2014-12-25)[2016-11-21].http://www.chinawuliu.com.cn/xsyj/ 201412/25/296960.shtml.
[14]关于发布第二十二批A级物流企业名单的通告[EB/OL].(2016-08-31)[2016-11-22].http://www.chinawuliu.com. cn/pgb/201608/31/314907.shtml.
[15]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EB/OL].(2013-12-31)[2016-11-23].http://www.gzxdwl.com/NewsShow.asp?ID=1866.
[16]2015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EB/OL].(2016-05-31)[2016-11-24].http://www.chinawuliu.com.cn/xsyj/201605/ 31/312535.shtml.
责任编辑:陈诗静
Research on the Strategic Development Path and Tactics Innovation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upply-side Reform in China
XIE Si-xin and SHUAI Shi-yao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Tianjin300300,China)
The supply-side reform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us to adapt to and lead the economic new normal.As the fundamental and strategic industry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logistics industry is the focus of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with the task of increasing effective supply,reducing cost and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For the logistics enterprises,they should improve their service quality,do a better job in positioning,and adopt the appropriate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path.For large and medium comprehensive logistics enterprises,they should foster international logistic brand through M&A,improve the level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management,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capital;for large and medium specialized logistics enterprises,they should adopt the integrated strategy and transform to modern logistics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current business;and for small logistics enterprises,they should follow the governments’step in investing in logistic infrastructure,cooperate more with large and medium logistics enterprises,focus on the niche market,and so on.In a word,in the light of supply-side reform,China’s logistics enterprises should make innovation in development strategy,innovatively improve the service quality,innovatively reduce logistic cost,innovatively build the brand,and innovatively promote the upgrade of logistic management.
supply-side reform;logistics enterprise specialized in transportation;logistics enterprise specialized in stor⁃age;comprehensive logistic enterprises
F259.23
A
1007-8266(2017)02-0031-08
2016-11-16
天津市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多园’科技服务业总体发展模式与战略构建”(ZFZX2015-9)
谢泗薪(1966—),男,湖南省冷水江市人,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南开大学管理学博士,复旦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一站),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后(二站),主要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物流管理等;帅世耀(1991—),男,江西省九江市人,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