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际翻译视角下中原茶文化翻译策略探析

2017-02-07

福建茶叶 2017年11期
关键词:翻译者中原原文

李 静

(信阳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交际翻译视角下中原茶文化翻译策略探析

李 静

(信阳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中原茶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骄傲,其包罗万象的胸怀与朴实自然的文化气质在不经意间融入了中华儿女的血脉中,并对我们性格的塑造以及民族自信观的树立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在先后分别阐述了交际翻译理论与中原茶文化的相关内容后,又从两个方面具体论述了中原茶文化的翻译现状,并最后结合交际翻译理论对中原茶文化的翻译策略进行了简要解析。

交际翻译;中原茶文化;翻译理论

中原茶文化是我们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其翻译内容包括了茶诗、茶书法以及茶故事与茶文学作品等,几乎涉及了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中原茶文化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对我们中华儿女的品性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因其独特的文化艺术气质而在世界文化之林闪闪发光。然而,中原茶文化在走出国门之际却由于翻译策略的失误,进而导致我国的中原茶文化内涵尽失,尤其是茶文化的精华——茶诗,由于其言辞风格与语言表达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而翻译者由于传统文化功底过于浅显,使得茶诗中唯美的文化意境被打破,中原茶文化的历史意义也显得愈发浅薄。而不同于对等翻译理论的交际翻译理论则为翻译者的中原茶文化翻译提供了理论支持,翻译者可以从茶文化文本内容的表达上着手,根据茶诗中所描绘的具体意象以及其所表达的文化理念,对原文进行整体的通达性翻译,而不用再深陷于简单直译模式的泥沼中。

1 交际翻译理论与中原茶文化内容阐述

1.1 交际翻译理论

交际翻译理论是指在特定语境下而产生的翻译行为,交际翻译一般与语义翻译相呼应,多发生于某个社会场景的交际过程中。一般来说,翻译都是基于交际而形成的,但是交际翻译却完全是从目的出发,以受众的视角为切入点构建而成的翻译体系。所以,交际翻译更注重的是受众的反应与接受能力,翻译者通常从原文意思的表达上进行语言转化,而不是以逐字逐句的直译形式进行僵硬化翻译,翻译者只要将原文意思表达清楚即可,不用束缚于对等翻译理论的框架之中。同时,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在提出交际翻译理论之时,便对其目的进行了具体阐述,“努力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源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相同”。通俗来说,交际翻译是为了迎合目的语的语用规则、表达方式以及思维习惯而生的,其并没有要求翻译者完全忠实原文,只要翻译者将原文所传达的思想理念翻译出来便行。因而,交际翻译理论下,翻译者有相对较大的自由权对原文进行整体化翻译,其为了吸引读者达到交际翻译的目的,可以打破原文的限制,对原文进行解释与调整。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翻译者可以随心地对文本进行自由化解读,其必须从原作者所表达的文化思想出发,在保留原意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合理翻译。

1.2 中原茶文化

中原是我们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其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摇篮。因而,中原茶文化一般统称为传统茶文化,其并不是一个特定地区的文化形态,而是我们中国茶文化的代名词。中原茶文化是从繁忙的茶事活动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其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涉及了茶道、茶德、茶书、茶画以及茶诗与茶艺等内容。所以,我们中原茶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其结构体系繁复庞杂。同时,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原茶文化的意识形态越发完善,其所包蕴的文化内涵也在岁月的沉淀下更加厚重。而我国作为茶文化的故乡,其发展历史异常悠久,唐朝陆羽《茶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原茶文化的正式形成,也将唐朝以前的茶叶发展历史进行了总结与概述,由此可见,茶文化的发展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其并不是突然一夜之间窜出来的,而是在历史的隧道中慢慢积淀而成。另外,中原茶文化还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具体而言是指不同时代背景下的茶文化表现形态不同,毕竟每一时期的精神文化境界不同,其在茶文化中所呈现出来的形式也会有所差异。当然,中原茶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是其民族性,中原作为华夏文明的中心,其茶文化必然会被打上民族的烙印,无论是茶礼、茶俗还是饮茶方式都带有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

2 中原茶文化的翻译现状

2.1 特色茶文化因子缺失

中原茶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不可分离的一支,茶文化内容也是丰富多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中原茶文化形成了独有的文化艺术特色。中原茶文化的艺术魅力在茶艺表演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中原茶文化的文化内蕴在风格迥异的茶诗中阐释得入木三分,中原茶文化的思想境界在和清敬寂的茶道中体现得尤为充分。然而,由于翻译者对于茶文化的认知过于浅薄,这些中原茶文化的特色因子在翻译的过程中光彩尽失。大部分翻译者在进行茶文化翻译时,其并没有从传统文化这一视角对中原茶文化的文脉进行系统化探究,也没有从茶文化的发展渊源出发,对中原茶文化的具体内容、核心精神以及思想要义进行深层探析,而是直接根据茶文化的字面意思对其进行简单翻译,因此,翻译后的中原茶文化内容的粗糙度也就可见一斑了。例如,翻译者在翻译唐代齐已的《咏茶十二韵》时,对于“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其仅仅根据白话文的表达意思,对诗句进行字面翻译,没有从诗眼出发对茶诗所营造的文化意境进行透彻翻译,进而使得翻译后的咏茶十二韵连最后的一韵都不复存在。

2.2 忽视了跨文化交际因素

中原茶文化指向的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东方茶文化的典型代表,其翻译行为必然会涉及到跨文化交际。同一文化背景下的茶文化都会因为地缘因素显示出差异性,更何况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茶文化,其所呈现出的文化形态必然也大有不同。因此,翻译者在翻译中原茶文化时,应该充分考虑文化之间的冲突性,而不能直接据此对其进行简单直译,否则翻译而成的中原茶文化势必将会与目的国的茶文化内涵相抵触。而据了解,翻译人员对于中原茶文化所采取的翻译策略是只从中原茶文化这一角度着手,没有结合目的国的茶文化与其文化意识对中原茶文化进行本土化翻译。例如,翻译者在翻译中原茶文化中的茶树时,竟将其误译为tea tree.事实上“tea bush”才是茶树的正确表达。显然,翻译者对于目的国语言文化缺乏研究,,忽视了跨文化交际这一因素,才会出现这种基本的翻译错误。虽然“tree”与“bush”只是一字之差,但是其所象征的文化意义以及所营造的茶文化精神却是截然不同,给人的感觉也是大相径庭。而且,根据中原茶文化的核心思想,“tea bush”与茶树最契合。

3 交际翻译视角下中原茶文化的翻译策略

3.1 结合交际翻译理论的原则,不断构建完善的茶文化翻译策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世界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而且,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也从传统的经济博弈转向了文化征服。中原茶文化作为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其对于世界茶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中原茶文化却在对外输出的过程中,倒在了翻译这一绊脚石上。由于翻译理论的不成熟,翻译体系的不健全导致我国的茶文化翻译不仅缺乏基本的文化内涵,而且连其具体内容都没有完善地翻译出来。更糟糕的是,在功能价值对等理论下,翻译者桎梏于传统直译的翻译模式中,不敢以自己的思想对中原茶文化进行适当地合理翻译,即使明知某些茶学著作中的观点表达是错误的,其也不会变通性地对原文进行调整性翻译,而是固守于传统翻译手法,从而使得翻译出来的中原茶文化漏洞百出,完全丧失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气魄。所以,翻译者可以从交际翻译理论着手,从目的国大众的文化知识吸收能力出发,采取科学的翻译方法对中原茶文化进行翻译。而后,翻译者也可以借鉴传统文化对外交流翻译的手法,结合交际翻译理论的原则,将中原茶文化的文化特性与艺术底蕴翻译出来。

3.2 以功能翻译目的论为导向,加强异化直译与归化意译的运用度

翻译作为一个语言交际行为,其必须结合不同的语境进行具体翻译,只有与语言环境相契合的翻译行为才是有价值的。尤其是文化翻译中,对于一些文化负载词更应该结合交际翻译的目的,对不同背景下的文化内容进行细化探究。近年来,我国传统文化开始全面崛起,不仅在国内兴起了一股强烈的国学之风,而且传统文化也以积极之态走向世界。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茶文化。但是,作为世界茶文化故乡的中原茶文化,其在世界茶文化市场的地位却明显逊于日本。究其原因,翻译者翻译水平过低,无法将茶文化中的文化因素与艺术分子悉数翻译出来。尽管如此,翻译者依然可以从功能翻译目的论这一视角出发,利用异化直译与归化意译的手法对茶文化进行针对性翻译。首先,翻译者在面对冗杂晦涩的中原茶文化时,可以从其翻译目的出发,结合目的国的文化语言环境,从其浩瀚的语言词汇中,选取意思最相近的词语,也可以运用转化的手法,利用归化意译的方式对原文进行概括性翻译。继而,翻译者也可以将中原茶文化的语言特色与目的国的交际特点进行有机融合,既考虑中原茶文化的文化意蕴又兼顾目的国的语用习惯,双管齐下以异化直译与归化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原茶文化进行理想化翻译。

[1]方奇.从交际翻译理论视角研究大学英语隐喻翻译策略[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28(4):76-78.

[2]毛嘉薇,张讴.交际翻译理论视角下学术论文摘要英译策略探究[J].首都教育学报,2012(7):57-58.

[3]何鹏程.交际翻译视角下英语小说翻译研究——以短篇小说《AmyFoster》汉译分析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6):18-19.

[4]刘成萍,向程.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汉英旅游翻译原则及策略探究——以康巴文化在甘孜州旅游文本中的渗透为例[J].红河学院学报,2015(2):89-94.

[5]康凯.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汉英文化负载词互译探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121-123.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7-ZZJH-492);信阳学院校级科研项目(2016yb14)。

李 静(1980-),女,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

猜你喜欢

翻译者中原原文
诠释学翻译理论研究
沁园春·赞中原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论翻译者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翻译家
共绘新蓝图 中原更出彩
翻译者学术经历与翻译质量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