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莪术生产研究与产业发展设想

2017-02-06劳创波

广西农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现状

劳创波

摘要: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广西灵山县莪术种植业情况,分析灵山县莪术产业发展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建立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构建科技支撑体系和培训人才等内容的发展莪术产业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莪术产业;现状;发展设想

中图分类号:S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6)03-0078-04

莪术是灵山县颇具发展潜力、优势明显的农业产业,近年来该县把莪术产业确立为“富民强县”的重要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然而,该县莪术生产面临资源环境压力、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减灾防灾的潜在风险加大等问题。文章分析灵山县莪术产业的历史、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振兴该县莪术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生产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使灵山莪术产业提质增效的解决方法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1 莪术产业现状

1.1 概况

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是广西地道传统中药材植物,又名毛莪术、桂郁金,明显特征是叶片表面长有又短又密的绒毛。其产出的地下茎为药材“莪术”,农民称“莪术头”,简称“莪头”;长出的膨大根为药材“郁金”,农民称为莪苓。一种植物产出两种药材,即莪术、郁金。桂郁金在质量、产量方面都比川郁金和温郁金更胜一筹,具有行气破血和消积止痛等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还具有抗癌、抗凝血、抗氧化和保肝的作用。

灵山县莪术栽培历史悠久,上世纪70年代旧州、陆屋、三隆、那隆等公社已有种植,具有莪术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种植习惯优势,是广西莪术最适生长区域。经过当地农民多年筛选种植,自然选育出了灵山县特有的地方优良品种一灵山本地种,其特点是:郁金产量高质量优,郁金为主产品,莪术产量较低,为副产品,但质量也很优。随着回归自然呼声高涨和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反响,用中草药治病救人在世界上重获关注,桂郁金出口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和青睐。莪术作为药材饮片和中成药配料,现已有几十种获得国家药品批准文号的中成药含有该成份,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广阔。据刘雯等人研究,灵山广江村出产的广西莪术鲜品出油率达0.97%,高居8个产地广西莪术鲜品出油率的榜首。

灵山县现已建立莪术种植基地12个,其中,陆屋、三隆等镇建立300亩连片基地5个,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个,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广西莪术原产地和交易集散地。2013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7.06万亩,产值52200万元,其中莪术面积6.5万亩(见图1),产值45987.8万元,分别占92.07%和89%。2006年8月钦州市莪术生产协会在陆屋镇挂牌成立,该镇建成了一个产购销链条完整的莪术专业市场,有购销商铺200多间。2013年仅陆屋镇中药材购销经纪人就逾千人。随着农产品市场结构的变化,灵山县南部香蕉传统产区的药农利用蕉园用地调减的契机,推广种植莪术等药用植物,取得相当可观的收益。经过多年的发展,灵山县已形成以陆屋镇为核心区域,辐射三隆、旧州、太平、武利、伯劳等镇的6.5万亩莪术主导产业区域(见图1)。

2011年,广西莪术获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列为广西重点扶持的中药材品种。灵山县委、县政府将莪术生产作为助农增收的重要项目来抓,制定了《关于加快实施“特色农业提升工程”的意见》,确立“十二五”期间积极发展广西莪术等十大特色优势产业。2015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7.34万亩,其中广西莪术面积6.53万亩(见图1)。目前,灵山县莪术产品已具有较强的市场话语权,产品除供应广西区内各制药厂商以外,还销往安徽、山西、内蒙古等20多个省区市,造就了“桂郁金看灵山”的市场主导地位。莪术生产已成为灵山县农民致富增收的大宗特色产业。

1.2 莪术栽培管理措施

当前莪术生产按《中药材生产管理规范》指导原则进行栽培管理、采收和初加工。

(1)栽培:在每年3月份前后播种,亩用块茎(莪头种)100-150kg/亩,约栽种5000株/亩,种植前将莪头种根据大小改刀切成2-4块,大概20克/块,有1-2个壮芽,种时芽眼朝上,深约5cn。种植时施硫酸钾复合肥50-60kg/667m2,根据幼苗生长状况酌情追肥1-2次。每次用尿素、钾肥各5kg/667m2,降雨后撒施最佳。

(2)采收与选留种:莪术采收期为当年9月下旬至来年3月,以农历10-12月采收质量最佳。采收时整株挖起,抖掉泥土,褪去枯苗,摘下块根(莪苓,下同),剪去块茎(莪头,下同)的根须,把块茎和块根分开。注意挑选生产性能表现较好、产量特征优良的单株留种,摘除莪苓后,将留种的莪头堆放保管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日晒雨淋。储藏堆放不宜过厚过多,以免发热“烧堆”。

(3)加工:土法加工是将采回的莪头和莪苓用水淘洗,清除泥土,分别置于蒸笼内炊煮1.5-2h,当切开剖面无生心时,取出摆散在晒场上曝晒至足干。莪头蒸煮后凉放片刻即可切片,然后晾晒干燥后即成中药莪术饮片;也可以全块晒干,足干后放人抛光机内滚磨,磨去根头和表皮,使其外表洁净光滑,即为莪术药材商品,可储存或出售。

1.3 莪术产业化进程

2011年,灵山县全大莪术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陆屋镇王猛村横枕岭成立,合作社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与药农签订药材保价收购合同,保障双方权益,既为制药企业生产经营提供良好的原料药,保质保量,又解决产品价格大起大落的难题,带动全县莪术生产的提升发展。该合作社拥有加工场地7.7亩,建设有莪术半自动生产线1条,日加工鲜莪术20吨,为灵山县莪术生产加工创造利好条件。当地政府支持有条件的种药大户发展家庭农场,支持药农以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建立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主体。

2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1 重茬障碍是制约灵山县莪术发展的最大瓶颈

根据多年的调查、试验示范结果,广西莪术不能连作。连作莪术既烂苓又细苓,即使不烂苓也会出现细苓而减产。连作首年烂苓率为10%-20%,次年徒增到50%以上,产量锐减甚至失收。莪术生产的重茬障碍在沙壤田块表现最为典型,烂苓细苓现象最明显,减产最大。红土等粘性土质田块重茬影响相对较轻(见表1)。由于不能连作,药农每年需要另觅大量新的生产用地,原有的设施资源无法再利用,种植大户药农还得离乡到期新的生产地,造成地区莪术年产量波动较大。调研结果表明,灵山县尚未有克服莪术重茬障碍的先例和经验,唯有更换新地栽培。

2.2 莪术良种单一

灵山莪术生产存在着品种混杂退化、变异类型多等问题。灵山莪术的当家品种是本地种,目前,适宜当地种植的地方良种的覆盖率占90%左右。“广成”种和“广吉”种是广西中医药大学选育的两个新品种,在莪术产量、挥发油含量及有效成分含量上均优于普通常用种,而郁金产量不及本地种,但总产量(莪术加郁金)亩产干品总量均达300kg以上,经济效益不差于本地普通种,值得在灵山引进推广,以作为实现品种多样化的一个重要补充。

2.3 莪术病害突出

灵山莪术栽培中最严峻的病害是烂苓,病原菌及侵染循环规律不明,田间在9月开始出现烂苓,连作(重茬)田块尤其严重,莪术烂苓症状类似姜瘟却无腐臭味,也许不属于细菌性病害,土传的可能性大于种传。药农常用井冈霉素喷雾防治,但效果不显著或不明确。目前,灵山莪术烂苓仍是破解不了的难题,已成为灵山莪术连作障碍的主因。此外,叶斑病为害也较大。此病7~8月开始表现,叶斑病株多的田块烂苓率也较高。虫害方面有蛴螬、小地老虎、蟋蟀等,为害偏轻,较易于防治(见表2)。

2.4 茎叶综合利用低

莪术通常仅以根茎入药,大量的茎叶被丢弃而造成浪费。充分利用莪术茎叶秸秆,促进莪术产业生态循环发展是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灵山药农对莪术采收后剩余的茎叶多是自然干枯后就地焚烧。由于莪术茎叶散发一股浓烈刺鼻的中药材异味,猪牛羊鸡鸭鹅等畜禽及各种家鱼皆拒绝摄食。加上人力成本等因素,灵山当地对莪术茎叶综合利用基本还是空白。曾金强等人考察广西莪术及其茎叶多糖的体外纤溶活性认为,广西莪术茎叶中含有较多的高至中等Mr的体外纤溶活性多糖,而且不含淀粉,可以在用醇沉的方法分离多糖的过程中避免淀粉的干扰,因此广西莪术茎叶在抗血栓方面更具有开发的潜在价值。

2.5 药价走势波动大,群众容易盲从跟风

莪术市场容量有限,易陷入“药贵跟风、药贱伤农”的怪圈。当药价炒作推高时,刺激短期扩种增量,易导致产大于销、低迷烂市,又会挫伤生产积极性。例如,2006年莪术价格从1月到9月上旬持续走高,从7.3~8元/kg飙至12~14元/kg,升幅44.5%~45%,产品畅销;而9月中旬起转达为价跌滞销,价格回落到11~12元/千克,跌幅达14.3%~16.7%,翌月下滑至6-6.5元。2008年后随着库存渐次消化,莪术生产复苏走出低谷,又出现逐年抬价现象,2010年10月价格井喷到历史最高价36元/千克。随着新货的抛盘,行情又直线暴跌,2012年初出现8.5元/千克低位。2013年统个价19~20元,统片22~24元不等。2015~2016年度桂郁金收购价才回暖到18元/千克,鲜莪术头2.4元/千克。可见,价格波动对莪术生产的和重要影响因素。

3 建立莪术产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3.1 以科技创新夯实莪术产业发展基础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广西莪术生产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研发储备前沿先进技术培养、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培育一大批新型职业药农、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此,亟待加强以下几个方面:一,着力破解重茬瓶颈,减少生产用地的浪费;二,做好灵山本地种的良种提纯复壮工作,选育出更优良更稳定的新品种;三,开发、利用莪术茎叶、肉质根,减少资源浪费,提高附加值;四,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莪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从源头上控制药材质量水平,实现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和节本增收;五,全面调查研究莪术病虫害发生规律、危害程度,攻关绿色防控方法,对症下药,减少农药残留,以实现农药减量控害保安全目的。

3.2 加快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

抓好莪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不断完善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农业产业化链条。健全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动“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结成利益有机联结体,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合约农业”,加快建立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主体。

3.3 加快构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在注重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抓好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进、选育、推广、提纯复壮,调整和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实现种植良种化、优质化、基地化、标准化、规模化。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引领莪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按照产业化的思路,建设一批莪术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基础设施、良种供应、技术服务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和机械化作业体系等建设,实现良种、成套技术规程、产品质量的标准化,发挥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笔者与钦州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何大福等合作创新的“莪术黑色地膜覆盖集成技术”,可一次性施肥,有保温抗旱抑草防肥料淋失的功能。据2007年在陆屋镇陆东村测产验收,按人工费用70元日薪计,黑地膜覆盖新型栽培法干品产量363kg/667m2,产值5082元,成本1760元,较传统盖草栽培法增产增值各2.54%、节本30.57%,较传统裸地栽培法增产增值各8.04%、节本36.46%,可在大田生产上着力推广应用。

3.4 加强人才培训

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广大药农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农技部门应制订和完善有关培训计划,创新培训机制,采用适宜的教材,定期组织集中培训,进行实用科技知识理论辅导,培养一大批技术水平高、经营理念新、带动能力强的“领军人物”。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育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致富的新型药农。

猜你喜欢

现状
黔东农村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状况与调查研究
卫生类高职校“专接本”的现状和管理对策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高职数学中微积分的教法讨论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