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研究》创办30年来刊发文章的回顾与展望
2017-02-06廖杨
【摘 要】文章通过中国知网(CNKI)的文献计量分析,回顾了《广西民族研究》自1985年创刊至2015年第6期总共126期发表文章的数量、类型、特色、亮点、基金占比、学科分布、作者状况及学术机构分布等总体情况,从中图分类号和关键词检索的角度分析了《广西民族研究》刊发的论文内容,并从全文、主题词、篇名、摘要、关键词检索的角度比较分析了学术性文章的内容;文章还从论文被引、被转载(摘)及下载、浏览等情况评述了《广西民族研究》创刊30年来所刊发的文章的学术影响;文章最后讨论了学术刊物的质量问题,并对《广西民族研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广西民族研究》;学术期刊;期刊发展史;中国知网(CNKI);文献计量学
【作 者】廖杨,民族学博士后,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广州,510642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454X(2016)05 - 0001 - 014
《广西民族研究》从1985年4月创刊至今,已走过30年的发展历程,经由最初的内部刊物发展成为正式出版的季刊(2014年1月起又改为双月刊),也从地方性学术期刊发展为国内民族学与人类学界有广泛影响甚至在国(境)外也有一定影响的品牌期刊。本文主要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为基础,梳理该刊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计量分析该刊30年来发表的文献和该刊学术影响力,以供相关读者、作者、编者、管理者和期刊经费资助者参考。
一、创刊30年来《广西民族研究》发表文章的总体情况
(一)发文总量和文章类型
从1985年第1期到2015年第6期,《广西民族研究》已出版126期,30年来共刊发学术论文、调查报告、会议综述、书评、学者介绍、创刊词、稿约、卷首语和论文索引等各类文章3169篇,其年度发文量见表1。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广西民族研究》除创刊当年发文较少外,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期的年均发文量基本徘徊在70-90篇,2005—2013年则增加到年均125-140篇左右,2014年1月改为双月刊后,年均发文量为150篇左右。值得注意的是,1997年发文量达到120篇,这是因为当年出版了1期增刊的缘故。
如果剔除会议综述、书评、学者介绍、创刊词、稿约、卷首语、论文索引之类的文章,《广西民族研究》30年来刊发的学术论文或调查报告共2831篇,约占该刊总发文量的89.30%,其年度分布情况见表2。
比较表1和表2数据可以发现,《广西民族研究》创刊30年来较为重视发表原创性的学术论文或调查报告,但会议综述、书评、学者介绍、创刊词、稿约、卷首语、论文索引之类的文章也占一成多。其中,书评、论文索引、卷首语、学者介绍和会议综述较多,这对及时反映和了解学术动态也有裨益。具体情况见表3。
表3数据显示,书评、论文索引、卷首语年均刊发1.76~2.90篇,其他年均不足1篇。值得注意的是,书评中以《布洛陀经诗校注》《壮族通史》的书评较多,该刊1992年第2期和第3期发表了5篇《布洛陀经诗校注》书评,1997年第4期发表了2篇《壮族通史》书评。此外,《壮族通史》首发式和《壮学丛书》首批重点项目首发式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民族丛书”首发式也受到该刊关注。该刊1997年第4期刊发了5篇《壮族通史》首发式发言稿,2004年第3期刊发了4篇《壮学丛书》首批重点项目首发式发言稿,2006年第4期刊发了2篇“中国—东盟博览会·民族丛书”首发式的讲话稿。
(二)发文特色和亮点
论文索引自1998年第1期起特邀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乌日古木勒主持,编制“全国期刊民族学、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论文索引”,2000年第2期开始改由满达日花主持编制,便于研究者检索,是《广西民族研究》杂志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卷首语”自2001年第3期开始设置,至2014年第6期以后停止,2015年起取消“卷首语”,共刊发了53篇卷首语,便于读者快速了解每期文章的梗概和编者选编这些文章的缘由,有助于读者了解编者向读者推荐作者作品的学术价值,特别该刊曾在一定时期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凸显文章价值,“卷首语”就成了最好的提示。
学者学术成就的推介和展示,也是《广西民族研究》近年来的一个亮点。该刊从2001年第3期以文章形式推介瑶学专家黄钰先生的民族学研究成就以来,先后推介过石钟健、费孝通、徐松石、李绍明、覃乃昌、张声震等先生的学术研究及其贡献。从2012年第3期至2015年第6期,《广西民族研究》在封二、三以专版方式推荐“八桂民族研究专家”,张声震、范宏贵、王光荣、张有隽、潘其旭、梁庭望、翁乾麟、韦茂繁、覃彩銮、覃国生、农冠品、廖明君、李锦芳、蒙元耀、莫金山、周建新等人依次上榜。且不论这些上榜专家被推介的先后次序是否“恰当”,但期刊推介专家这一事件本身是值得称赞的,因为它为读者集中展示了“八桂民族研究”的专家学者及其主要成就,成为读者了解“八桂民族研究”的一扇窗口。
当然,这些会议综述、书评、学者介绍、创刊词、稿约、卷首语、论文索引之类的文章也在一定程度上传递和丰富了相关的学术信息。
(三)基金论文占比情况
根据中国知网的数据统计,《广西民族研究》创刊30年来发表的2831篇学术论文或调查报告中,共有275篇论文获得各级各类基金支持,论文基金支持率约为9.71%。具体来说,这275篇论文的支持基金分布如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27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金9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篇,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篇,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4篇,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3篇,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3篇,国家留学基金3篇,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3篇,广西科学基金2篇,霍英东教育基金2篇,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篇,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计划2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篇,美国福特基金1篇,香港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1篇,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篇,河北省教委科研基金1篇。数据显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这“三大”国家级基金项目支持的论文约占该刊全部基金论文的87.64%,说明该刊的基金论文质量和学术水平较高。
(四)文章的学科分布情况
在入中国知网的3169篇文章中,分布在民族学、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旅游、中国民族与地方史志、经济体制改革、社会学及统计学、文化等学科领域,其中:民族学766篇、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742篇、旅游347篇、中国民族与地方史志282篇、经济体制改革216篇、社会学及统计学184篇、文化146篇、中国语言文字94篇、考古98篇、宗教86篇、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61篇、中国文学45篇、农业经济44篇、中国古代史43篇、人物传记38篇、宪法35篇、成人教育与特殊教育34篇、音乐舞蹈31篇、贸易经济29篇、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29篇、出版26篇、生物学24篇、中国近现代史24篇、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23篇、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20篇、法理法史17篇、地理14篇、企业经济14篇、行政法及地方法制14篇、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14篇、工业经济13篇、马克思主义13篇、政治学12篇、人口学与计划生育11篇、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11篇、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10篇、政党及群众组织9篇、经济理论及经济思想史9篇、伦理学9篇、外国语言文字8篇。从研究层次上看,基本上属于基础研究,其中,属于社会科学的基础研究3137篇,自然科学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31篇。
二、创刊30年来《广西民族研究》发表的学术性文章的内容分析
一般来说,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内容涉及领域很多,即便是同一学科的专业期刊发表的论文内容也不尽相同。因此,要分析某一期刊发表的论文内容,就需要借助相关的文献检索与利用的工具来进行。从CNKI数据库设定的检索方式来看,可通过主题、篇名、关键词、摘要、作者、全文、文献来源、参考文献、中国分类号、学术机构等单项检索,也可进行包括高级检索、专业检索、作者发文检索、科研基金检索、句子检索等复合型检索。其中,高级检索是检索者利用单项检索和复合型检索的选项自由搭配进行检索,比较便利检索者根据自己需要灵活检索,省时省力。通常情况下,通过篇名、关键词、摘要、主题、全文检索论文内容较为便利,且其准确性排序为:篇名检索>关键词检索>摘要检索>主题检索>全文检索。但是,从文献学的角度看,篇名检索、中图分类号检索、关键词(主题词)检索论文内容最为科学和准确。因此,下面主要通过篇名检索、中图分类号检索、关键词检索来分析《广西民族研究》创刊30年来发表的文章内容涉类情况。
(一)根据中图分类号检索分析
1. 以“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进行检索,有14篇。其中,讨论马恩列斯毛经典作家的民族思想论文1篇,马克思主义民族观2篇,斯大林民族理论思想2篇,毛泽东民族思想2篇,孙中山和毛泽东民族团结观1篇,邓小平民族思想6篇。
2. 以“B”(哲学、宗教)进行检索,有101篇。其中,宗教学80篇,伦理学9篇,心理学4篇,美学3篇、哲学2篇,此外涉及民族学7篇、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5篇、旅游3篇、社会学及统计学2篇,以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民族与地方史志、中国文学各1篇。从内容上看,讨论宗教理论的论文9篇,原始宗教12篇,民间宗教18篇,宗教哲学与神话27篇,宗教史4篇,佛教5篇,基督教、天主教6篇,伊斯兰教2篇,心理学4篇,伦理道德12篇、哲学思想2篇。
3. 以“C”(社会科学总论)进行检索,有710篇。其中,民族学522篇,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408篇,社会学及统计学184篇、生物学24篇,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14篇,人口学与计划生育12篇,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8篇,宗教7篇,人才学与劳动科学3篇,人物传记3篇,中国文学、新闻与传媒、出版、法理法史、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各2篇,高等教育、考古、管理学、中国古代史、中国民族与地方史志、中国通史、农业经济、文化、地理、林业、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戏曲电影与电视艺术、成人教育与特殊教育、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政党及群众组织、旅游、经济体制改革各1篇。
4. 以“D”(政治、法律)进行检索,有406篇。其中,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259篇,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48篇,宪法37篇、法理法史18篇、行政法及地方法制14篇、政治学12篇,政党及群众组织10篇,思想政治教育7篇,公安6篇,社会学及统计学4篇,经济体制改革4篇,民族学4篇,文化、经济法、民商法、马克思主义各2篇,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宗教、中国共产党、国际法、刑法、诉讼法与司法制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语言文字、林业、农业经济等各1篇。
5. 以“E”(军事)进行检索,仅检索到1篇,即蓝武、钱宗范为李良品《土司时期西南地区土兵制度军事战争研究》所写的书评(2014年第6期)。
6. 以“F”(经济)进行检索,检索到386篇。其中,经济体制改革152篇,旅游103篇,农业经济44篇,贸易经济29篇,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28篇,文化18篇,企业经济16篇,工业经济14篇,经济理论及经济思想史9篇,资源科学8篇,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7篇,交通运输经济7篇,民族学6篇,财政与税收5篇,人才学与劳动科学5篇,市场研究与信息5篇,投资、铁路运输、轻工业手工业各4篇,中国民族与地方史志、文艺理论各3篇,宗教、中国近现代史、证券、金融、公路与水路运输、水产和渔业等各2篇,林业、畜牧与动物医学、农业基础科学、电力工业、有机化工、动力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哲学、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中国通史、中国古代史、人口与计划生育、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等各1篇。
7. 以“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进行检索,检索到245篇。其中,文化126篇,成人教育与特殊教育30篇,出版26篇,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20篇,旅游18篇,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11篇,新闻与传媒8篇,民族学7篇,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6篇,高等教育5篇,档案及博物馆5篇,体育4篇,中国语言文字3篇,文化经济3篇,经济体制改革2篇,学前教育、初等教育、职业教育、社会学及统计学、民商法、管理学、行政法及地方法制、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音乐舞蹈、中国近现代史、中国民族与地方史志、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生物学等各1篇。
8. 以“H”(语言、文字)进行检索,检索到91篇。其中,中国语言文字84篇,外国语言文字8篇,地理、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成人教育与特殊教育、文化、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等各1篇。
9. 以“I”(文学)进行检索,检索到48篇。其中,涉及中国文学47篇,民族学3篇,音乐舞蹈2篇,中国民族与地方史志、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宗教、世界文学等各1篇。
10. 以“J”(艺术)进行检索,检索到47篇。其中,涉及音乐舞蹈29篇,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9篇,旅游6篇,戏曲电影与电视艺术5篇,文艺理论4篇,中国文学2篇,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社会学及统计学、文化、文化经济、民族学、轻工业手工业各1篇。
11. 以“K”(历史、地理)进行检索,检索到410篇。其中,涉及旅游148篇,中国民族与地方史志123篇,民族学65篇,考古59篇,中国古代史44篇,人物传记38篇,中国近现代史21篇,文化15篇、地理14篇,中国通史8篇,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6篇,世界历史5篇,宗教、史学理论、经济体制改革等各3篇,哲学、社会学及统计学、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法理法史、贸易经济、资源科学、农业经济、市场研究与信息、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中国语言文字、中国文学、建筑科学与工程等各1篇。
12. 以“R”(医药、卫生)进行检索,检索到5篇。其中,中医学2篇,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等各1篇。从内容上看,涉及艾滋病防治方面的论文2篇,占40%;民族医药开发利用2篇,占40%;巫术疗法1篇,占20%。
13. 以“S”(农业科学)进行检索,检索到4篇。其中,农作物2篇,农业基础学科、林业、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等各1篇。从内容上看,涉及栽培稻及稻作文化方面的论文3篇,占75%;农业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区方面的论文1篇,分别约占15%。
14. 以“T”(工业技术)进行检索,检索到11篇。其中,建筑科学与工程6篇,金属学及金属工艺、轻工业手工业、一般服务业、中国古代史等各1篇。从内容上看,涉及民族民居建筑方面的论文8篇,占72.73%;饮食人类学、蔗糖技术、铜鼓铸造技术方面的论文各1篇,分别约占9.09%。
15. 以“U”(交通运输)进行检索,检索到0篇;以“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进行检索,检索到14篇。全部属于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范畴,其中还涉及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民族学、生物学、法理法史、经济理论及经济思想史、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各1篇。从内容上看,几乎全部属于生态人类学的研究范畴。
16. 以“Z”(综合性图书)进行检索,检索到37篇。其中,涉及民族学22篇,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8篇,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4篇,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3篇。从内容上看,全部目录索引范畴,其中《广西民族研究》年度总目录11篇,占29.73%;全国报刊民族学、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论文索引26篇,占70.27%。
以上根据中图分类号检索的篇数之和为2230篇,少于《广西民族研究》创刊30年来发文总篇数,说明其中有些篇目没有被录入中图分类号检索系统。
(二)根据关键词检索分析
从文献整理、检索和利用的角度看,关键词是除中图分类号之外较为准确的编制和检索方式之一。下面从关键词的角度检索分析《广西民族研究》创刊以来发表的文章内容范畴。
1. 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发文较多。其中,民族政策183篇,民族问题176篇,民族关系162篇,民族工作71篇,民族理论65篇,民族经济55篇,国家认同60篇,民族认同42篇,自治条例35篇,民族教育24篇,民族文化24篇,民族干部24篇,民族区域自治19篇,民族历史14篇,民族发展4篇,民族乡3篇,边疆治理2篇。《广西民族研究》创刊伊始并未设置具体栏目,2000年起设置“民族理论研究”专栏,次年变更为“民族理论政策研究”专栏,表明该刊对我国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逐渐重视,并着力打造为名栏。“民族理论政策研究”专栏“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篇目上,在《广西民族研究》众多栏目中都占据重要的地位并具有显著的理论与学术价值”,“如今已经成为全国民族学类期刊中的知名栏目与品牌栏目。”[1 ]1它在推动华南和西南地区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和指导民族工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 民族学与人类学的相关分支学科有所涉及。其中,文化人类学68篇,历史人类学21篇,经济人类学18篇,社会人类学16篇,旅游人类学8篇,体质人类7学,宗教人类学6篇,饮食人类学5篇,艺术人类学5篇,医学人类学4篇,审美人类学4篇,语言人类学3篇,教育人类学3篇,考古人类学3篇,法律人类学2篇,文学人类学1篇。“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也是《广西民族研究》近年来重点选稿的专栏之一,对民族学人类学的相关分支学科有所涉及,追踪学术前沿,这也是该刊在国内民族学与人类学界具有较大影响的原因之一。
3. 文化与旅游研究有所增长。非物质文化遗产检索22篇,文化产业7篇,民族旅游10篇,民俗旅游8篇,旅游经济6篇,文化遗产旅游5篇;布洛陀74篇,布洛陀经诗63篇,嘹歌18篇,密洛陀12篇,布洛陀文化6篇,民俗文化5篇,社会变迁7篇,族群记忆3篇,神话1篇,故事0篇,传说1篇,歌圩2篇,三月三1篇,花山岩画0篇,世界文化遗产0篇,区域经济19篇,经济史2篇。民族民俗和历史文化研究从《广西民族研究》创刊之日起就受到关注,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的发展,该刊对民族民俗文化与旅游的相关研究论文的选刊渐多,但有关花山岩画及其世界文化遗产旅游方面的研究论文尚无。
4. 族别研究和民族地方史志占一定篇幅。其中,壮族104篇,瑶族28篇,苗族5篇,侗族8篇,仫佬族3篇,水族2篇,仡佬族1篇,彝族6篇,回族2篇,汉族11篇,京族6篇,傣族4篇,泰族36篇,越族16篇;壮学17篇,瑶学8篇;民族史21篇,民族历史14篇,地方史志5篇,人物研究1篇,民族地理1篇,红水河流域13篇,西江流域9篇,珠江流域3篇,漓江流域1篇,左江流域1篇,右江流域1篇,北部湾3篇,环北部湾15篇,泛北部湾1篇,北部湾经济区1篇;土司制度10篇,土官60篇,土司4篇,改土归流2篇。民族史志研究是民族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广西民族研究》的一个重要选稿方向,基本上每期都选刊有关民族历史、地理或文化方面的文章。从1994年起,《广西民族研究》陆续开设了“历史研究”“历史人物”“民族历史研究”“民族史索隐”“民族考古”“民族文化研究”“节日文化研究”“岭南民族文化研究”“民族文学研究”“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等栏目,后来逐渐形成“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民族旅游研究”等专栏。值得注意的是,《广西民族研究》常设的特色专栏“壮学研究”“瑶学研究”的选稿与“民族人类学研究”“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等栏目有一定的交叉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刊栏目边界尚需进一步明确,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壮学”“瑶学”的学科性质尚未厘清。
5. 宗教研究论文数量较少,且多偏向于非制度化的民间宗教。其中,祖先崇拜39篇,民间宗教16篇,民间信仰8篇,宗教信仰1篇,基督教3篇,天主教0篇,伊斯兰教0篇,佛教1篇,道教0篇,原始宗教2篇,图腾崇拜2篇,妈祖文化2篇,风水文化1篇,术数0篇,宗教史0篇,宗教理论0篇。民族问题很复杂,宗教研究也很敏感。民族、宗教虽然范畴不同,但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无论是民族问题的宗教性,还是宗教问题的民族性,它们交织时就会形成复杂的民族—宗教问题。[2 ]《广西民族研究》创刊30年来,对民族问题研究关注多,而对宗教方面的研究成果选刊少,今后还有较多选稿刊发空间。
6. 东南亚相关的民族研究论文数量少。东南亚9篇,东盟3篇,越南3篇,老挝1篇,泰国0篇,柬埔寨0篇,菲律宾0篇,马来西亚1篇,印度尼西亚0篇,新加坡0篇,北部湾2篇,泛北部湾1篇;跨国民族13篇,跨国婚姻3篇。作为一份“立足华南,面向西南,服务全国,对接世界”民族学类专业期刊,《广西民族研究》创刊30年来对东盟国家民族研究的相关论文刊发较少,这与广西处于中国与东盟国家两大板块结合部的独特区位优势不相称,其区域性的内涵如果能够进一步挖掘,则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全球化场景下的“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智库需要。
三、创刊30年来《广西民族研究》发表的学术性文章的影响分析
学术期刊和学术性文章的影响力基本上呈正相关关系。一般来说,影响力越大的学术期刊越能吸引优质原创论文,随着发表后的原创性优质论文学术影响力的扩大,发表该文的学术期刊的关注度和美誉度也会进一步提高。尽管学术性文章的影响力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但被引率、转载率和获奖率无疑是其主要分析指标。鉴于学术论文的获奖情况不易了解和掌握,这里主要从被引率和转载率两大方面进行分析。
尽管有人对论文被引情况不以为然,但从文献利用的角度看,它仍然是评价一篇文献价值的重要指标。如果一篇论文发表后无人引用(这里排除那些用而不引的学术不端行为),那它基本上等同于没有发表或者说没有发表的价值。当然,最新发表的论文可能没有被查阅或引用是很正常的,但五年后甚至十年后都没有人引用,就可以在一定程度评判该文的学术价值。由于学术研究一般都要求引证近3-5年的最新文献,特别是近三年的文献,由此可以判断一篇论文发表后2-3年达到被引峰值。当然,也有一些论文被人长引不衰。那些经历了半衰期和衰期之后仍然被人不断引证的文献,就会成为该领域的重要文献或经典文献。
(一)《广西民族研究》创刊30年来的论文被引情况
由于CSSCI数据库的引文检索面相对狭小,本文仍然是基于CNKI数据库检索《广西民族研究》创刊30年来的论文被引情况,其包含自引和他引在内的被引结果如下:被引60次以上的论文有12篇,被引30-59次的论文有39篇;被引10-29次的论文有347篇。被引60次以上可视为较高引频(年均2篇次以上),被引30-59次可视为高引频(年均1篇次),被引10-29次可视为一般引频(年均不足1篇次),9篇次以下忽略不计。
1. 较高引频的论文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在表5的12篇论文中,薛艺兵的论文被引率最高,两篇论文被引合计达384次,年均被引近30次,而且下载合计6435次,年均下载495次,成为被引率和下载率双高的论文。另外,在这12篇较高引频的论文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3篇、仪式现象研究和多元文化研究各2篇,说明《广西民族研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象征人类学和民族教育研究方面引起学界关注。
2. 高引频的论文情况
覃乃昌先生曾担任《广西民族研究》第二任主编,也曾兼任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中国西南民族学会副会长和广西壮学学会会长等职务,他生前在壮族稻作农业史、壮族经济史和壮族历史文化研究等方面较有建树,提出了“那”文化圈论和布洛陀是珠江流域的人文始祖等著名论断,因而为学界推崇和引用。比较表6和表5数据可知,《广西民族研究》刊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相关论文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被引用率较高。
3. 一般引频的论文情况
在被引10-29次的347篇一般引频论文中,有17位作者(含合作)的论文引频为一般引频。其在《广西民族研究》的总发文量和引频情况见表7。
表7数据显示,覃乃昌不仅发文较多,而且一般引频最高,且有2篇进入高引频论文。值得注意的是,黄向春的发文量虽然最少,但每篇均为一般引频论文。
总的看来,30年来《广西民族研究》的论文引频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投稿作者和杂志编辑共同努力:一是作者投稿前一定要查阅本刊已经刊发的论文,并尽可能引证和评述,以体现学术的传承和创新;二是编辑通过审读来稿是否引用本刊发表的同类主题的论文判断作者是否了解本刊和熟悉学术动态,如果来稿质量较好但不熟悉和引用本刊已经刊发的论文,建议退回作者修改和补充引证。
(二)《广西民族研究》创刊30年来的论文被转载(摘)情况
转载率是衡量一篇论文影响力的另外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国内的转载方式很多,除传统的报刊转载外,互联网转载也日渐增多。由于《广西民族研究》非高校学报性质,故考察《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实无意义。考虑到数据搜集的时效性和便利性,本文仅就学界较为认可《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简称人大复印资料)等三大转载工具进行检索分析。
1. 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情况
人大复印资料主要收录了1995年以来公开发表的论文,部分专题回溯到创刊年。以“广西民族研究”为原文出处进行检索,共有161篇发表在《广西民族研究》的论文被《民族研究(后更名为《民族问题研究》)》《宗教》《特区与开发区经济》《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农业经济》《交通运输经济、邮电经济》《经济史》《社会学》《社会工作》《心理学》《历史学》《先秦、秦汉史》《宋辽金元史》《明清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舞台艺术》《宪法学、行政法学》《语言文字学》《文化研究》《文化创意产业》《旅游管理》《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新兴学科》《档案学》《美学》《妇女研究》《中国政治》《国际政治》等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其中,《民族问题研究(含原《民族研究》)》《文化研究》《宗教》《旅游管理》转载篇数较多,尤以《民族问题研究(含原《民族研究》)》为最,多达98篇。有关情况见表9。
此外,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专题“目录索引数据库”是题录型数据库,按专题和学科体系分类进行编排,收集1978 年至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系列期刊的全部目录,每条数据包含专题代号、类目、篇名、著者、原载报刊名称及刊期,以及选印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上的刊期和页次等信息,累计数据有70 多万条。以“广西民族研究”为检索词进行原文出处检索,合计173篇,比1995-2015年全文检索多12篇,说明《广西民族研究》从创刊年至1994年共有12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大复印资料2008年10月建成的专题研究数据库中以“广西民族研究”为名进行原文出处检索,仅有117篇,说明有44-56篇论文未被纳入或尚待纳入人大复印资料专题研究数据库(目前仅显示1996-2014年度数据)。在这117篇专题研究全文复印的论文中,2000年被全文转载的论文最多,达14篇;随后分别是2006年10篇、2004年9篇、2007年8篇,2011年、2009年、2001年各7篇,2014年、1998年各6篇,2008年、2003年、2002年、1999年、1996年各5篇,2012年、2010年、2005年各4篇,2013年、1997年各3篇。
2. 人大复印资料中文报刊资料摘要转载情况
自1993年起,人大复印资料创建了以要点摘编形式的中文报刊资料摘要数据库,收集了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版的14种专题文摘,具备中图分类号、作者、主题词、关键词和期刊名称等无限链接功能。以“广西民族研究”为刊名检索该数据库,共有9篇论文摘要被收录。具体情况见表8。
尽管人大复印资料中文报刊资料摘要转载《广西民族研究》发表的论文数量很少,但《广西民族研究》创刊30年来发表的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题录型数据库目录索引的论文却多达2296篇次(截至2016年1月31日统计)。
3. 《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或转摘《广西民族研究》发表的论文情况
由于查阅不到完整的《新华文摘》在线阅读数据库,而手工检阅《新华文摘》半月刊纸本耗时费力,CNKI又查找不到该刊,因而这里借助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 2016)进行检索,检索条件: (刊名=新华文摘*全部期刊*年=1989-2016)*(任意字段=广西民族研究),再以 (刊名=新华文摘)*1989-2016)*(文摘=广西民族研究)为条件检索,结果都是查到2篇论点摘编,其中1篇是朱玉福在《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第4期发表的《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主要经验》被《新华文摘》2009年第6期第160页“论点摘编”,另外1篇是陈刚发表在《广西民族研究》2009年第3期的《泸沽湖文化生态旅游开发》被《新华文摘》2010年第3期第164页“论点摘编”。当然,由于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只收录了《新华文摘》2009-2010年及2000年第1、3期数据而导致无法正确检索。例如,笔者发表在《广西民族研究》1998年第1期的《图腾崇拜与原始宗教的起源》被《新华文摘》1998年第6期“论点摘编”亦未检出,因而无法知晓《广西民族研究》创刊30年来发表的论文被《新华文摘》转载、转摘或题录索引的具体数量。
由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目前尚未建成在线全文检索数据库,CNKI等期刊数据库目前没有收录该刊相关数据,因此无法通过在线数据库进行检索,只能通过中国社会科学网发布的近几年的《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目录和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进行浏览,但似未看到《广西民族研究》刊发的论文被摘编,至于“论点摘要”是否收录,则需要进一步核实。值得注意的是,同属广西且带有民族性、区域性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和《民族艺术》发表的论文则有多篇被收录。
4.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民族宗教网转载《广西民族研究》发表的论文情况
截至2016年1月31日,以“广西民族研究”字段搜索中国社会科学网,有300条记录,但其实来源于《广西民族研究》发表的论文内容只有134条,而且全部是该网站转载或摘要《广西民族研究》刊发的论文。其中,全文转载的论文有6篇,作者分别是李资源(2006年第3期)、李林杰和李劲松(2006年第4期)、陈纪(2007年第3期)、左宏愿(2011年1期,2011年第2期)。其余128篇为2014年发表的论文,共有165位作者,其中66位作者为2人合作,6位作者为3人合作,亦即独立作者的论文有93篇,两位作者的论文33篇,三位作者论文2篇。值得注意的是,这128篇论文均以民族学“学术文摘”形式转摘于中国社会科学网,其中《广西民族研究》被“学术文摘”条目最多的作者是龚永辉,共计6篇。
中国民族宗教网是《中国民族报》的官方网站。该网站的信息来源多样,既有《中国民族报》的电子版内容,也有转载或转摘其他网站和报刊的内容。据粗略统计,中国民族宗教网转载或转摘《广西民族研究》发表的论文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中国民族报》摘编论点后以《中国民族报》电子版方式呈现;二是该网站信息中心直接转摘(载)《广西民族研究》发表的论文,如果原文过长,则拆分成几部分转载,如侯万锋(2009年第4期)论文被分成四部分全文转载,罗树杰(2009年第1期)论文被分成上下两篇转载等等;三是从其他网站(主要是中国民俗学网)转载《广西民族研究》发表的论文,如莫纪德和赵元海(1997年第3期)、彭兆荣和黄向春(2008年第3期)、覃乃昌(2010年第3期)、龚永辉(2012年第3期)等,均是如此。这样就容易造成同一篇论文可能被重复转载(摘),其中被转摘两次的论文作者有过伟(2004年第1期)、周光大和周劲松(2004年第1期)、李安辉和王升云(2004年第3期)、陈家柳(2004年第4期)、宋波和许进品等(2005年第1期)、陈晓婧(2005年第4期)、杨丽芳(2006年第4期)、赵利生(2006年第4期)、廖杨和覃卫国(2007年第1期)、黄剑波(2007年第3期)、汪榕培和黄中习(2008年第3期)、周苏玉(2008年第3期)等;潘其旭(2004年第1期)则被转摘3次。如果把重复转载(摘)计算在内(《广西民族研究》目录除外),则中国民族宗教网全文或转摘千字以上的来源于《广西民族研究》发表的论文41篇,论点摘编66篇。
总体上看,《广西民族研究》创刊30年来特别是2000年来刊发的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网和中国民族宗教网等专业网站关注并转载或转摘了部分论文,但数量上还不太多,质量上(如全文转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文的重要性和学术质量)也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广西民族研究》创刊30年来发表的论文被海外关注的情况
由于CNKI部分年份数据缺失的原因,笔者在《广西民族研究》编辑部的帮助下根据收集到资料分析该刊创刊30年来发表的论文被海外关注的部分情况,并在此说明和表示感谢。
在2005-2014年《广西民族研究》文献海外下载量和浏览量分区段统计中,多数论文的下载量和浏览量在10篇次以下,没有被下载和浏览的论文也有三成多。情况见表10。
表9和表10数据显示,《广西民族研究》的海外下载量和浏览量没有正相关,其原因,既可能与浏览者的学术判断有关,也可能与论文学术质量有关。
从地域上看,《广西民族研究》的海外读者遍布亚、非、欧、美和大洋洲各地,尤以亚洲为多,下载、浏览量均超过海外读者的80%,非洲和南美洲读者过少。具体情况见表11。
当然,海外读者关注《广西民族研究》期刊,一定程度上也有赖于学术期刊的网络传播。
虽然《广西民族研究》尚未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但借助于CNKI、龙源期刊网和台湾华艺电子期刊数据库等网络平台,也加速了该刊学术文献的全球传播。图1便反映了该刊2005-2014年的网络传播状况,这其中当然包含着海外读者浏览和下载该刊文献的数据。
四、《广西民族研究》今后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广西民族研究》创刊30年来,曾两度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2004年首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2008、2011、2015年连续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并被认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2008年荣获“名冠三家的核心期刊”民族学类第二名。2012年6月,被遴选为国家社科规划办首批资助期刊。可见,30年来《广西民族研究》 取得了巨大发展,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瓶颈和短板,进一步提升质量是本刊今后发展的关键。
学术刊物的质量主要反映在三个基本维度:一是论文稿件的学术质量,即学术原创性,这是刊物质量的核心,需要多发国家级或省部级课题的最新原创成果,不发低水平重复或粗制滥造的文章。二是刊物的编校质量,既要鼓励作者自由探索,又要确保政治正确,还要保证文字差错率达到优秀出版物水平;过去由于编辑部人手少,错别字不少,近年来随着编校队伍增强和业务素质提高,错别字已经很少看到。三是成果发表后的转化质量,即被其他报纸杂志或网站转载(摘)情况,或者获得省部级社科研究成果奖励情况。论文发表后的成果获奖主要由作者申报,但编辑部可以向其他报纸杂志或网站转载(摘)推荐《广西民族研究》最新发表的论文(包括全文推荐和摘要推荐),以进一步提高成果发表后的转化质量。
根据《广西民族研究》创刊30年来发表的论文及其被引用、转载(摘)等情况的分析,笔者提出如下五点建议:
第一,秉承《广西民族研究》“立足华南,面向西南,服务全国,与世界对接,打造中国一流的民族学类期刊”[3 ]ⅰ理念,凸显区域性、民族性、全国性和全球性特色,在选稿、用稿方面进一步强化本刊的办刊理念和期刊特色。目前,本刊在中国社会科学网的期刊介绍与此理念表述有一定差异。建议把本刊办刊理念修订为“立足华南,面向南方,服务全国,对接世界,凸显区域性、民族性、全国性和全球性,精心打造中国一流的民族学类核心期刊”。
第二,发挥广西地处中国—东盟板块门户的地缘优势,以及广西多世居民族和跨国民族的研究资源优势,加强“民族理论政策研究”“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壮学”“瑶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民族旅游研究”等特色栏目建设,聚合全国甚至全球知名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把《广西民族研究》打造成“民族研究在广西”(Ethnic Studies in Guangxi)的品牌期刊。《广西民族研究》不仅要研究“广西民族”,也要研究包括全国其他少数民族和汉族,同时还要研究世界民族特别是我国南方的同源跨国民族,但首先要研究广西的世居民族和相邻省区的民族以及国外的同源跨国民族,通过扎实深入的学术研究和田野调查分析,把握规律性,为解决新时期的民族问题提供理论思考和政策实践的学理依据,把《广西民族研究》打造成为新型智库的有形载体。
第三,《广西民族研究》创刊30年来的基金论文约占10%,建议开辟“国家基金成果”专栏,期刊主编和编辑部主动出击,向每年获得立项资助的国家社科基金(含艺术科学、教育学等单列学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特别是归口管理科学部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涉及“民族”的课题负责人约稿,进一步提升本刊论文的学术质量。如果坐等自然投稿,则难以确保每期的学术论文质量。通过刊发高质量的国家级课题成果,是进一步扩大和提升本刊在国内外民族学界影响力的根本所在。
第四,当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传播讲求时效,学术期刊论文信息也应如此。目前,《广西民族研究》尚未采用在线投稿编辑系统,也没有建立自己的期刊网站,通过微信公众号即时推送本刊和相关学术信息更是无从谈起,这不利于读者、作者、编者了解相关情况和快速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广西民族研究》期刊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为此,建议《广西民族研究》加大投入,运用新技术和新媒体,进一步提升本刊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
第五,CNKI每日更新数万条期刊论文信息,加大了论文转载(摘)遴选难度,建议期刊编辑部从每期新发表的论文中选取数篇有较高学术价值和民族工作参考价值的文章,以全文或摘要的形式推荐给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民族报和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民族宗教网等影响力较大的报刊或网站,进一步提升《广西民族研究》刊发的论文转化质量。2013年以前,《广西民族研究》封面一般标识8篇左右的文章标题予以重点推介,并在“目录”前加扉页写“卷首语”,从刊物主编或编辑的角度提示每期的重点文章,同时也显示出期刊编辑和主编选稿、用稿的学术取向,有助于读者和文献工作者快速准确地关注每期论文的学术价值。从2013年第1期开始,《广西民族研究》封面改版,去掉了封面文章标题,增加了本刊荣誉和刊名拼音,保留了英文刊名“GUANGXI ETHNIC STUDIES”。其实,《广西民族研究》的英文刊名如果译为“ETHNIC STUDIES IN GUANGXI”可能更符合该刊“对接世界”的理念。从2015年第1期开始,扉页中的“卷首语”被“《广西民族研究》编委会”取代。这样,该刊发表的论文价值完全由读者和文献工作者自行判断,少了期刊封面和卷首语“推荐”,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读者和文献工作者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判断每篇文章的学术价值,毕竟期刊编辑在选稿、编稿、校稿等工作流程中对文章内容较为熟悉,而且通过期刊编辑部推荐比较具有公信力,虽然《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声明不接受外部投稿而是自行摘编,但编辑部“自荐”也可以供其摘编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家柳.《广西民族研究》刊文精选——民族理论政策卷·前言[G].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5.
[2]廖杨.“民族—宗教问题”:概念、类型和实质[J].世界民族,2010(3).
[3]俸代瑜.《广西民族研究》刊文摘要汇编·总序[G].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