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的评价”你真的懂吗?

2017-02-06林穗

亲子 2016年12期
关键词:责问事情情绪

林穗

“为什么你吃饭总是一边玩一边吃!你这样小学都没法上!” (呵斥的口吻)

“又是一个小时,你吃饭什么时候能快一点?”(烦躁的神情)

“又快迟到啦!总那么磨蹭,你什么时候才能让我省心啊?”(责问的语气)

“你怎么要穿衣服到一半就去别的事情了,总是这个样子!”(狂怒的态度)

……

在孩子做事三心二意时,我大多情绪烦躁、语言粗暴,总在责问他“你为什么总是这样”。这个语句之后,接下来的场景是一定是孩子伤心的哭泣或者是抽噎的情绪,然而那时的我总在暴怒之中,仍旧在口不择言地训斥他,完全忽略了他的反应。现在回想起来,弱小的孩子此时都是战战兢兢,边小声哭泣边小声说:“妈妈别生气”“妈妈,我爱你”。直到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的反应过激。

这样的暴怒之下的评价有效吗?答案当然是没有。每次孩子磨蹭不认真引起我发脾气后,都会看到孩子很害怕我生气,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怕被我责怪,越来越没自信,被责怪的事情不但没进步,反而退步了。而且明显可见的是,在经常被我们经常责怪后,他或多或少地自信心在流失。这让我不得不反思,面对孩子的成长,我该如何把握自己的情绪与语言呢?作为父母的我们如果继续如此批评与责怪,会不会成为“溃疡点”而扩散,是否会让他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觉得自己做什么都达不到父母的要求而自我评价过低?或者无法建立对自己正常的认知。

这使得我想起我的成长,是不是我们的成长模式也影响了我们对待自己孩子的教育思维?面对事情,“批评”是第一反应。因为我们处的那个年代,父母对我们大多数都是批评教育为主。如果你学习不好,那是你自己没有好好学;如果是你跟朋友关系不好,那是因为你自己不够好;如果你与长辈处不好关系,那是你自己不够宽容……总之,都是你自己不够好,才让你自己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而我们在成长中表现最明显的则是:哪个老师,对我表扬多,或者我喜欢哪个老师,我的成绩就好;哪方面表现会被人夸,那么哪方面就会表现得更好;而若哪一方面批评多,则自己轻则失落失望,重则导致人生的自暴自弃。我们当中,在意旁人评价的人占大多数,而以延续自己成长模式的父母长辈更是占大多数,父母习惯性以自己所谓“爱的评价”来绑架孩子,以“这都是为你好”的借口,以“你老这样以后会一无是处”的姿态,让孩子无法正面自己的认知。

生活类似的故事也很多。比如在餐厅,男孩和父亲点了很多食物。 一会儿,男孩吃饱了,很开心地对爸爸说:“爸,我吃饱了!”爸爸粗鲁地反驳说:“饱个屁!再加一碗。”说着将另外一碗饭推到了儿子面前。在校门口,孩子和母亲,气候微微降温,母亲一定要孩子加上外套,说不然会感冒,孩子只能无奈地穿上。于是网络戏言: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有一种饿,叫你爸觉得你饿。而我对孩子的粗暴评价,是不是叫“有一种磨蹭,叫你妈觉得你无用”?

如此,我们在乎外在的评价,通过外在的评价体系来确认自己的身份,然后我们又以自己的评价去影响孩子,或批评或表扬,却踏入同一个结果,以“评价与爱”无意识地绑架了孩子,导致孩子对自身的认知偏差,或自负或自卑。因为,孩子还小,不会进行判断,所以一开始,他对于外界给予的信息,总是不加过滤地全盘接受。他们不懂得应该怎样正确地评价自己,对大人说的话也不会进行批判,所以面对上面这些话时,会觉得话里的潜台词是:“我真笨”“我不会做这些事”“我真没用”。慢慢地,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就是这个样子的,在他思维的通道口会出现一个“守门人”,把那些与你一贯传达给他的信息不同的话过滤掉。这时,即使有人对孩子说“你做得真棒”也没有什么用处了,因为这个信息与他以前接受到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他还是认为自己很无能。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事物的判断力会慢慢增强,但从父母那里得来的“负面信息”仍然会长久地影响他。如果孩子幼小的心灵经常受到最亲近的人的责骂,那会成为他自我怀疑的温床。反之,一个孩子如果经常性地得到他亲近的人的赞扬、鼓励和关爱,那么这个孩子才会去关爱其他人,而这也给孩子一个机会,使他能够成长为一个有幸福感和自信心的人。只有我们懂得使用鼓励的、积极的语言时,我们才能还孩子一个正常正面的价值观。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首先要学会的就是“正确的爱的评价”,因为我们对孩子说什么样的话,也许决定了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猜你喜欢

责问事情情绪
驻能投集团纪检监察组: 强化亏损企业追责问责 惩治并举护航健康发展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乐山市市中区 “三同步”打造环保督察交办件追责问责快速通道
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