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岁 宝宝回避看某类绘本,怎么办?

2017-02-06

亲子 2016年12期
关键词:负性恐惧情景

我家宝宝快三岁了,非常喜欢绘本,可是最近发现他在逃避一些绘本,不喜欢刷牙,所以不看《谁是蛀牙的朋友》;害怕火,不肯看《消防车》;害怕挨罚,不看《汤姆挨罚》;害怕和妈妈走散,不看《汤姆走丢了》。他是什么心理?这些书是否还要引导他去看,还是随他喜好?

这是宝宝由于害怕而产生的逃避心理。恐惧害怕和逃避都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情绪体验,孩子在阅读绘本过程中,产生了害怕的情绪,是因为孩子还不能完全辨认真实情景和假想情景。他会将绘本中出现的情况与自己的情绪体验联系起来,假想这些情况也会发生到自己身上,如“长蛀牙”“着火”“受到惩罚”,甚至“在商场走失”等,而这些情况对于孩子而言,都能够产生害怕或恐惧的情绪,因此,孩子出现一些回避阅读的行为,也都是正常现象。而且3岁以内的孩子,通常需要通过外在的情感支持来缓解恐惧情绪,他们自身的恐惧调节能力还比较弱。不必担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认知和经验的不断丰富,幼儿就会建立起自己的恐惧调节机制。

对于绘本的选择,还是建议以孩子自己的喜好为主。幼儿通常会将图书中传递出来的画面理解为真实存在的,甚至认为自己就是图画书中的小主人,而一些绘本语言和画面可能会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产生恐惧等负性情绪体验。因此,父母要对绘本进行筛选和甄别,绘本选择应更多注重趣味性,以温馨的画面和愉快的故事情节为主,帮助孩子在阅读中建立愉快的情绪体验。对于一些共情效果强,具有负性情绪体验或恐怖画面的读物,建议等孩子稍微长大一些再给阅读。

除了挑选合适的绘本以外,父母还要营造温馨安全的阅读环境。比如亲子共读时,爸爸妈妈可以抱着孩子一起看绘本,看过之后爸爸妈妈和孩子进行交流,告诉孩子绘本中的情况和真实生活中具体情景的区别,引导孩子在想象和认知之外,感受真实的爱与安全的生活环境。在共读时,父母要细心观察孩子的面部表情。如果孩子有明显的害怕或者愉悦情绪,父母要鼓励孩子进行情绪表达,如感觉害怕、感觉很开心、觉得很有趣等,这样能帮助父母了解孩子阅读时的真实情绪感受。对于引起孩子不良情绪体验的绘本,父母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或者做游戏的方式,让孩子感受绘本情景,从而消解他们的害怕情绪。当然,如果孩子回避或者不原意读,千万不能勉强,以免加深孩子的害怕心理甚至引起孩子对绘本的抵触情绪。

猜你喜欢

负性恐惧情景
情景交际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恐惧更奇怪
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
含2,3,5,6-四氟亚苯基负性液晶合成及液晶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