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设与生成深度融合下的体育教学实践思考

2017-02-06王跃一辽宁省锦州市松山新区巧鸟九年义务教育学校121000

中国学校体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预设深度笔者

王跃一 (辽宁省锦州市松山新区巧鸟九年义务教育学校,121000)

当下,预设与生成深度融合下的体育教学,核心与灵魂是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有效度、精准度,具有趣味性强,贴近生活,容易操作,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效果明显等特点。预设与生成深度融合下的体育教学从学生层面上看,是将学生的兴趣、特长、活动方式、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等转化成课程资源;从教师层面上看,是采用辨别、筛选、取舍、转换等方式。依据预设的教学目标,生成的教学情境,诸如调控教学环节,重组教学内容,转换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场地器材等。以学定教,顺学而教,让学生在自主中学练、在互动中求知、在互帮中感悟、在开放中收获、在合作中发展、在审美中体验、在参与中分享。凸显学生自主发展的价值取向,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此,笔者结合教学案例,谈谈预设与生成深度融合下的体育教学实践及策略。

一、预设与生成深度融合下的体育教学实践

1.顺学而教,与学生身边的“偶发事件”深度融合

案例:小学四年级《耐久跑》教学

这是一节小学四年级以耐久跑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课。课前笔者做了认真准备,在操场上设置不同距离的目标,激励学生跑完全程。上课铃响了,学生们按要求站成二列横队集合。体委整队,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同学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走跑交替,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下面,同学们跟我一起做准备活动。这时,笔者发现有几名学生在后面踢“球包”(像足球一样大小,用布做成圆形,里面装海绵,简称球包),许多学生围着看,乱糟糟的,笔者急忙跑到他们面前,面对无序的、失控的课堂,该如何调控呢?笔者束手无策了。但看他们高兴、好奇的样子,于是笔者不禁灵机一动: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关注有效生成的课堂资源,何不利用这一个好的机会,让同学们玩得痛快,玩得开心,玩出个性呢?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于是,做了大胆尝试,对学生大声说:“准备活动结束,同学们去足球场地,踢球包比赛,好不好啊!”话音一出,同学们高兴得跳起来,手舞足蹈。平时不爱说话的李军军,带头高声喊了起来,“老师真好,我们喜欢你!”于是,笔者和学生一起往足球场地走去,边走边交谈。笔者问:“你们看过足球比赛吗?”学生说:“从电视上看过足球比赛。”笔者又说:“你们会踢足球吗?”学生们开始议论。笔者说:“下面由小组长负责,分组踢球包比赛。”提示学生一定注意安全,用脚不用手,进球多者为胜。

比赛开始了,学生们东奔西跑,其乐融融,笑声此起彼伏。在另一场地练习耐久跑的女生,也被他们吸引,不时为他们加油呐喊。学生练习一段时间,笔者叫停了比赛,提示学生增加两个球门,共四个球门,每小组两个球门,进球多者为胜。经过小组间相互讨论,制订比赛规则,激烈的比赛又开始了。

分析:上述案例告诉我们,预设与生成深度融合下的体育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合理配置,是“预设”与“生成”的有效结合。基于此,预设与生成深度融合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是倾注师生交流与对话,情感与智慧,共享与发展的深度融合课堂;是自觉主动,活泼生动,师生互动的深度融合课堂;是知识与技能相互促进提升的深度融合的课堂、是给学生自主选择权,没有过多限制的深度融合课堂、是聚焦技能传授与学生生活经验及传统体育项目深度融合课堂、是身心快乐参与体育活动有效性的深度融合课堂、是丰富学生品德情感体验与浓厚学习兴趣的深度融合课堂、是智慧潜质与生命气象的深度融合课堂、是充满着“爱”,洋溢着“情”,体验着“乐”,感受着“美”的深度融合课堂;是师生幸福成长的课堂。所以要正确对待预设与生成的深度融合,凸显体育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实践与运动的本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让体育课堂教学更加出彩。

2.顺风扬帆,与稍纵即逝的“节外生枝”深度融合

案例:小学(水平一)二年级《持轻物掷远》教学

这是一节小学二年级以持轻物掷远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课。按照课前预设,将学生分成四组,画好投掷线。课前让每名学生准备自制的球包,每个球包上系一个不同颜色的短布条,好像小动物的尾巴。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及方法,确定小组长,学生听教师口令,分组投掷练习。在练习过程中,突然有一名学生将球包投到了排球场地,捡起又从排球网上投了回来。我想,如果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站到排球网两侧,把球包从排球网上投过去,学生一定会感兴趣。加之不同染色的布条,在空中飞来飞去,场面一定非常壮观。

按预设教案教学,当学生感觉“索然无味”时,笔者及时做了调整,把原来练习场地转换到排球场。学生分成两组,提出具体要求,学生们开始练习。学生练习几次后,叫停练习,讲解比赛规则,组织学生比赛,如男女学生混合分组比赛,男生与女生分组比赛等。在相同时间内,球包投过网多的组为胜,反之为负。学生们积极性高涨,汗流满面。这不正是新课程理念下,预设与生成深度融合的体育课堂吗,第一次比赛结束后,笔者及时启发学生,像解放军叔叔投掷手榴弹那样,勇敢杀敌。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又一次投入比赛之中。

分析:预设与生成深度融合下的体育教学具有创造性、现场性、发展性、灵活性、针对性、精准性、参与性等特点。教师要对体育课堂上生成的原生态的课程资源,即时地进行科学的、艺术的加工处理,融入预设体育课堂教学中,让学与教实现动态平衡,最大限度地放大体育课堂的教育教学功能,让学生在充满生命活力的体育课堂茁壮成长。基于此,让他们发现自己、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让他们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让他们有实践和展示的机会;让一些有共同志趣的学生组建相关的体育学习小组,互动互学,相互促进,获得成功。成功是兴趣和特长的融合。“兴趣是一种思想,特长是一种技能,要把二者融合起来,才能不断走向成功。”特别是小学生处在游戏比赛阶段,喜欢游戏比赛是他们的天性,科学合理的安排游戏比赛,已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展示才干、锻炼能力、提升素质(素质包括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大舞台。

二、预设与生成深度融合下的体育教学策略

1.合理选择内容,让选择成为一种权利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每节课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相关的几项内容教学,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及兴趣、爱好、特长等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尊重学生差异化自主选择权,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需求。案例中,教师灵活应变,果断地、切合实际地,适时地调控了预设教案内容,如从预设投掷场地转换到排球场,从预设跑圈的田径场地转换到足球场,让枯燥无味的练习变得更加具有趣味。即形式上的融合,方法上的融合,场地上的融合等。让课堂教学更具有生命活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体验到成长与成功的喜悦。

2.身心快乐参与,让参与成为一种意识

学生的参与程度是衡量课堂效率高低的晴雨表。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取决于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高,学习质量也高;学生主动参与面广,教学效果就好。案例中,投掷转换到排球场,跑圈转换到足球场,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小学生参与练习的主体意识,做到了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而且把参与的触角延伸到帮助教师组织教学上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此外,通过预设与生成深度融合,学生身心快乐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锻炼了强健的体魄,磨练了顽强意志,养成了乐观向上、知难而进、不怕挫折的优秀品质。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有效地落实了“目标导学,以学定教,学练结合,达标验收”。整个练习过程处于“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的氛围之中。

3.尝试自主合作,让合作成为一种习惯

自主合作学习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助推器。尊重教育规律,遵循成长规律,尊重生命规律,按照学生的不同个性,实施自主合作学习。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留有空间,不过多限制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自己“跳一下,够得着”的学习目标。如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降低难度,减小坡度,放慢速度等。此外,选择最佳的练习方法和练习手段,通过小组长的帮扶,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点拨与指导,完成学习目标。案例中,在分组踢球包,分组投球包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做到了区别对待,体现了“能者多劳”,实现学生知识、技能、能力的有效匹配,发展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预设与生成深度融合的体育课堂,教师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组织、自我尝试、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发现、自我调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互相竞争,友谊竞争,受到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团结友爱的教育。

4.合理利用场地,让场地成为一种手段

体育课要借助场地器材通过身体练习来达成学习目标。体育场地的设计就好比语文课、数学课的板书,教师要认真学习,精心设计,不断创新。案例中,将预设场地分别转换到排球场和足球场,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以生为本,注重能力,自然生成,回归生活,关注全体。师生平等对话。学生们练习起来兴趣盎然,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同样是练习,前者是单纯的练习,后者是在创设情境,合理利用场地的同时,采用了游戏比赛的方式进行练习。小学生身体素质得到了提升,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规则意识得到了增强。基于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场地,让课堂因场地布局深度融合而妙趣横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预设深度笔者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浅析预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