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微视频的制作与传播

2017-02-05李楠

戏剧之家 2017年1期
关键词:微视频

李楠

【摘 要】如今,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微视频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本论文首先论述了新媒体视频演化的过程和微视频节目形态内容,之后以微电影和微纪录片两种类型的微视频的制作和传播特点,来分析微视频的现状、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等。

【关键词】微视频;新媒体演化;形态内容;制作与传播

中图分类号:J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113-02

新媒体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一般指手机、平板电脑、移动电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新媒体具有移动性、即时性、互动性、自主选择性等特点,符合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信息。新媒体的发展为微视频的成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一、新媒体视频演化

(一)网络新媒体

通过手机移动通信网、宽带无线接入网、互联网扩展接入能力,提供无所不在的服务;互联网是一种双向媒介,受众不仅仅是被动观看,还要主动参与,从点播到自制内容传播,由所有人面向所有人进行的传播;互联网新媒体的进入门槛非常低,权力正由“宣传主管”和“媒体群英”向广大群众转移。

(二)个人媒体新时代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并存和融合形成了个人媒体的新时代。从各媒体总体渗透来看,互联网已经赶上传统媒介,成为主流媒体之一。在个人媒体新时代,互联网业是主流媒介中唯一快速增长的媒体。

二、微视频节目形态内容

微视频即为时间很短的视频,一般不超过20分钟。微视频的特点是“短、快、精”,片长较短,制作周期快,内容也足够精彩,再加上新媒体时代视频传播的参与性、随时随地的随意性等新媒体特点,适合于所有的移动终端浏览和展示,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发展和普及,在传播媒介方面极大地推动了微视频领域的发展。微视频的节目形态包含的种类比较多,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微电影:故事情节类,准确地说就是剧情类短片,被我们目前称为微电影。(二)微纪录片:以记录日常生活、有趣的人物故事为主要内容的纪实性短片,被称为微纪录片。(三)其他快速传播点击短片:搞笑视频、奇闻异事等类型的传播,也是另一个节目形态。

三、微电影的制作与传播

微型电影是制作周期短、片长短,资金投入低,同时可以依托多元媒介平台进行制作及播放的影像艺术。微电影既可以指专业的小成本制作或者使用数码摄像机、在电脑上剪辑并发布到网络上的业余电影,也可以指时间短的电影。

微电影虽然片长较短,但是电影所具备的基本元素都有,完整的故事情境和饱满的人物形象再加上更接地气的情感表达,非常容易引发受众的共鸣。因此,从传播和商业宣传的角度来讲,微电影不仅是浓缩的故事,也是广告宣传的有力手段,不仅具有一定的艺术观赏属性,也具有一定的商业属性,加之其在互动性方面得天独厚的传播属性,越来越受到信息传播者的重视。

第一部微电影:作为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广告“微电影”,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就是“微电影”的雏形。网络短片从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到筷子兄弟的《老男孩》逐渐变化成“微电影”这个词。

(一)微电影的传播特点

1.制作门槛低。微电影可以粗略的分类两大类,一类是专业导演制作的商业性微电影,如《一触即发》《老男孩》等;另一类是草根导演原创的非商业性的微电影,打破了电影高门槛的准入机制,改变了传统的电影制作模式。微电影以其微时长、微制作、微投入的制作特点,再加上短小、精练、灵活的形式风靡于中国互联网。电影不再是艺术家们的专利,普通人也可以制作电影,通过微电影去表现自己眼中的世界。

2.种类形式多样。微电影的制作门槛低,全民参与的制作特点,造成了微电影种类形式多样。微电影大体可分为广告微电影、定制微电影、游戏微电影、互动形微电影等几种形式。

广告微电影是广告主应对“限广令”的有效策略。“限广令”的实施让本就紧张的广告时段变得更加抢手。新媒体环境日渐成熟,传统媒介上的广告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广告商的需求。微电影以其特有的电影叙事和情感表达,得到了广告界的青睐,成为了新的广告营销模式,进而产生了很多广告微电影。其中在2010年的凯迪拉克广告短片《一触即发》被认为是中国的首部广告微电影。在新媒体的环境下,不仅广告获得了发展,而且微电影也借此契机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新天地。立足于人们的自由随性心理,和新媒体受众的需求,微电影在新媒体的发展中拥有一席之地。

(二)多元化的传播渠道

微电影制作过程的简单化以及传播方式的多样化等诸多特点,使得微电影能够与新媒体的环境高度契合,在新媒体高速发展并普及的趋势中,也为微电影的传播提供了多元化的渠道。

互联网作为微电影的主要播出平台,在微电影的传播渠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各大视频网站为代表的新媒体,有广大的受众群体,为微电影的播出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等视频网站都有各自的微电影频道,其中优酷视频在2010年推出的《11度青春系列电影》,汇集了11位年轻新锐导演执导的系列新媒体短片,题材涉及浪漫、奇幻、悬疑、穿越、爱情、友情、人生、欢喜、愤怒、悲壮等丰富内容,多角度呈现了“青春、奋斗”的主题。其被冠以“新媒体电影”的《11度青春》系列剧,在影视和网络界刮起了一股微电影的新旋风,受到了广大影迷的好评。

手机移动终端作为微电影的另一重要播出平台,凭借其随时随地观影的便捷性,迅速成为众多年轻观众看电影的首选。移动终端打破了传统的电影播放时空限制,让观众有更多样化的观影选择。微电影“短、快、精”的特点,结合移动终端的传播优势,推动了微电影的迅速发展。

此外,新媒体环境中形成的社交网络,使得受众与受众之间能够更直接、更好地交流与互动,尤其是转发和分享等社交新功能,能够实现信息的病毒式传播。微电影在这种社交功能强大的新媒体环境中,更容易分享与传播。

四、微纪录片的制作与传播

自2012年的5月份以来,央视一套一部名叫《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席卷而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舌尖上的中国》打破了传统纪录片说教式的解说词风格,采用更加亲民的解说语体。纪录片在叙事风格上较以往纪录片也有很大突破,采用更加国际性的故事化的叙事风格。《舌尖上的中国》同以往美食题材所使用的厨艺大赛,旅游采风的拍摄方式不同,这次比较重视故事的呈现,人物的描写,推进故事的力量是大大小小的美食话题。片子的主题是通过对特色食物的美味探索,揭示中国人尤其是当下中国人与食物的各种微妙关系。《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激起了人们对纪录片的热情。微纪录片就是在《舌尖上的中国》在社会上掀起纪录片热潮的背景下出现的。

微纪录片,顾名思义就是微缩类型的纪录片,微纪录片除了时长变短以外,从内容题材和创作技巧等多个方面都具备和传统纪录片一样的基本特征。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微纪录片在制作和传播过程中,也体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平民化的新姿态

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微纪录片也打破了传统纪录片的高门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导演和创作者,都可以用镜头记录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如今的微纪录片的选题不用再考虑各大传统媒体的诸多限制,选题的内容更加多样化,展现出了一种平民化的新姿态。很多选题都是取自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真实而鲜活的百姓的故事而进行展开的,选题可以不再那么主旋律,而是趋向更加平民大众化,选题范围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平民化的新姿态,也吸引了更多观众。

(二)故事化的叙事风格

纪录片的故事化手段和方法是要根据事实的真实性,强调创作的实际性,可以通过放大一些生活中存在的冲突或者矛盾,来加入戏剧性的创作方式。这是要在保持事实不影响真实的主要基调之上的,通过合理选择好的题材、设置悬念、强调矛盾的表现形式来增强纪录片的可看性,从而提升艺术感染性。

新媒体相对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就是主动权在受众手中。如何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成功锁住观众的视线,成为了微视频成功的关键,对于微纪录片来说也不例外。《舌尖上的中国》已经引领了纪录片讲故事的热潮,微纪录片要想吸引观众,除了发挥“短、小、精”的优势之外,还必须有好的故事和创意,有会讲故事的人,清楚听故事的人是谁。

(三)个性化的供需关系

从微纪录片的供方来讲,在新媒介环境下,更加开放、自由的媒介环境,给了微纪录片创作更多的空间和自主性。在降低准入门槛的基础上,更多的自由度,给予众多纪录片导演个性化表达的机会。从选题方向到影像风格,很多草根创作者的微纪录片有了更多突破性的尝试。这其中不乏优秀的、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微纪录片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对于微纪录片的需方,传统的纪录片内容和影响风格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观众寻求更多新鲜的、个性化的内容和风格。正是有这种供需的关系,推进了微纪录片的个性化发展,更多导演的个性化表达加上更多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在这种供需关系的推动下,微纪录片市场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态势。

五、微视频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当前,以微电影和微纪录片为主要代表的微视频行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在一片繁荣的行业背景下,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微视频所存在的问题,例如门槛低造成的粗制滥造的作品过多,互联网的传播特性导致了很多的版权纠纷等等。在微视频的内容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内容同质化严重,大多视频网站所提供内容大多雷同。用户自创性、内容丰富度等差异化特色尚未形成。此外微视频的受众用户粘性低,同传统门户网站用户类似,视频网站没有用户粘性,只能靠内容取胜从而慢慢培养用户习惯。

今后微视频的发展除了充分利用好新媒体时代的媒介环境,在充分发挥自身制作与传播优势的同时,内容为王将是微视频行业的发展趋势。从微视频的传播角度来看,谁拥有优质视频资源和版权,谁就能有效地争取用户和市场。用户是跟着视频内容走,所以视频网站非常看重内容,非常重视内容资源的拓展和价值链的整合。从微视频的制作角度,用电视电影高标准的技术手法来完成微视频的制作,对内容、画面质量与艺术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微视频行业的精彩一定无与伦比。

参考文献:

[1]周笑.新媒体产业格局及发展趋势[J].电视媒介,2011(1).

[2]许娅.新媒体环境下的微电影[J].电影文学,2012(17).

[3]焦道利.媒介融合背景下微纪录片的生存与发展[J].现代传播,2015,37(7).

[4]田中阳.对微视频个体表达的传播学解释[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2).

猜你喜欢

微视频
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视频”的理性使用
例谈微视频在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论微视频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及效果
微视频的内容主题发展趋势分析
专题实践活动中的微视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