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教学过程砥砺自主学习

2017-02-05陈玮

黑河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优化

陈玮

[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有效学习”这一核心理念,这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加以关注,还需为学生构建出更具生机与活力的教学体系,同时还需关注开放和生成,关注师生在课堂上的成长。 “有效学习”首先需大力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意识;还要发掘自主性,重视自主参与,促进自主发展,把“讲”“思”“写”的体验过程留给学生;关注个性差异,注重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审美感悟能力的发展,并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以及提出疑问、解决疑问的时间,让“有效学习”真正得到落实。

[关键词]优化;教学;自主;学习

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课程实施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应努力改变陈旧且落后的教育观念,按照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对语文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并通过教学探究出与学生个性发展相符合的开放的、充分活力的教学方式。新时代的课堂教学应该凸现主体性、自主性和差异性,让有限的课堂教学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使“有效学习”绿意盎然于学生心田。

一、优化教学过程,凸显主体意识

“有效教学”提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某一种或综合使用几种模式进行教学。此外,教师还应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学模式的某些环节进行合理的调整,尽最大可能避免模式的教条化,保证学生“能学”“学会”“会学”以及持续地“乐学”。

1.教师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育智慧是教师主体性的集中体现。具有良好主体意识的教师能够努力改变语文教学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加以着重培养,引导学生在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索,并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潜能。

(1)创设“认知冲突”情境,引领学生参与。不少教师认为,学生在接收新知过程中必然会与以往所形成的认知产生矛盾,心中自然会产生为什么、如何做的疑问,进入深一步的思考。此时,教师适当给予指导,促进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问中“学”,变“教师要教什么”为“学生想学什么”。这样的情境创设,大大满足了学生情感、心理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2)注重知识梳理点拨,确保参与效果。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教师可放手让学生独立感知,自主实践、自由讨论、交流。教师要善于对学生在自由活动过程中反馈的零乱、无序的信息进行梳理、归类,通过分析,抓住本质并进行点拨,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进一步的充分发挥。

(3)教给学生自我评价方法,加强自我认识。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体现教师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尊重,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在肯定优点不回避缺点的前提下找出最适合自己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参与意识才能得到提高。

2.学生的主体性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收录的谈歌的《桥》开头有这样一句:“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学生自由阅读之后,我让他们讲出自己的感受或提出疑惑,有一位学生提出很有价值、值得探究的问题:为什么短句用句号,不用逗号呢?细细品读:简单的四个字,作者别具匠心地在中间使用句号,构成了两句话,看似轻描淡写,实则不动声色地勾勒了暴雨来势汹汹的画面,形象地把当时形势的危急表现出来,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在朗读时,教师可与学生分工合作,即教师朗读旁白部分,学生则朗读文本的对话。读至文中描写山洪的语句时,教师可通过声音的延续或停顿的时间来为学生描绘出一幅山洪肆虐而至、人们惊慌失措逃难的场景。让他们如临其境,文中那位“如山般”的老汉形象已然在学生的心中深深扎根了。

在这个语言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引导学生揣摩标点符号的内涵及用法,学生体会到了故事的深刻内涵,又明白了如何使用标点符号来表情达意,可谓一举两得。

二、重视自主参与,促进自主发展

“有效学习”实际上是一场教育革命,它的精神实质是把学生当成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它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提出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学会学习与创新是“有效学习”理念的核心内容。它对教师提出了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构的要求,同时还提出了将“讲”“思”“写”等多元的学习方式引进课堂以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性。

1.把“讲”的机会留给学生。在学生读通《送元二使安西》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想象分别的场面:让学生通过角色转换感悟离别之情。如果此刻你是王维或元二,会想起往日的哪些难忘的镜头或场景呢?

出示句式练说:他们曾经一同( );他们曾经一同( );他们曾经一同( )。这是多么快乐的时光!而如今,设宴饯别,频频举杯,他们不能在一起( );不能在一起( );不能在一起( )。

在句式练习中,我鼓励学生大胆“想开去”,在想象中学生与人物进行心灵沟通,产生情感共鸣,进一步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把“思”的空间留给学生。赵镜中先生曾对语文课堂有个极为精准的定义:“语文课要传授给学生思考的技巧。”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的授课为例来对这一定义加以阐释。在课堂中,我为学生预留出了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自主展开阅读,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梳理课文内容这一环节时,我提出疑问:“文本中所给出的三个事例有哪些相同之处?”学生通过仔细地阅读,很快就找到了六处相同之处。我肯定了学生的“发现”,继而启发他们“除了这六处相同之外,谁能发现隐藏着的相同之处呢?”之后,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思考,他们很快指出其他两处的相同点。浅浅的一篇课文,充分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在文本上多走几个来回,就显得尤为厚实。

3.把“写”的体验留给学生。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动笔,并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应将语文写作这一独到的情感体验及思维运转的机会交给学生,进而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并帮助学生增加语文学习的乐趣以真正体验到“主动参与”的乐趣。

执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我引导学生与文字“相遇”,让学生“露一手”。在这一教学案例中,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文本进行仿写,通过课堂阅读以及课外拓展阅读所积累的好词佳句、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均在这一写作训练中得到了体现。同时,教师还应引导他们对文本中运用语言的规范和语言逻辑进行进一步的体悟与分析,如此才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加丰富的语言运用技巧。

三、关注个性差异,注重发展能力

个性的差异性在学生中是永远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长。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重新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并要帮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1.要有时间上的保证。相信学生,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具有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蒙塔古说过:“在地球上所有生物中,孩子是最为如饥似渴的学习者。”教师要为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提供时间保证,要为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让学生有时间、有方法真正主动地学习。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运用多种形式组织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

2.要调动学生质疑的积极性。面对学生的学习,教师要有“慢慢走,细细赏”的心态,允许学生有不懂的地方;鼓励理解能力强的同学出题考老师和同学;欣赏学生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展示;在合作交流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表现出来的尊重、包容等非智力因素,培养巩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有效学习”要求教师不仅要对教学方法和内容加以关注,更要为学生构建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学体系,同时还需更关注开放和生成,关注师生在课堂上的成长。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凸现主体性、自主性和差异性,让“有效学习”绿意盎然于学生的心田,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1,(08).

[2]齐鹏飞.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引导和实现探讨[J].好家长,2014,(11).

[3]崔枫.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J].课外语文,2013,(12).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