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军民科技融合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
2017-02-04常金玲王跃
常金玲 王跃
[摘要]在新时代,加快科技领域创新驱动,推动军民深入融合发展已经成为统筹协调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战略支撑。本文通过梳理与分析河南省军民融合发展的现状,结合河南省军民科技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实施军民科技融合一体化战略、军民科技共建共享战略和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战略,并在此基础上对于实施三个战略对策做出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军民科技融合;发展战略;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7)11-10-3
党的十八大以来,军民融合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军民融合发展给予高度关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部署,推动军民融合深入发展。因此,军民融合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热点领域。创新是科技发展的不竭动力,用科技带动创新,创新驱动科技成为加快不同行业领域融合的切人点。所以,军民融合通过科技领域融合,辐射引领全方位深入融合。近些年来,河南省的军民科技融合深入开展,军民结合产业逐步壮大,科技协同创新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军工队伍和人才培养持续拓展,公共安全和应急能力建设持续加强,“军转民”科技创新孵化不断加强,“民参军”队伍不断壮大,一批产业项日获得国家和地方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军民融合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军民融合战略合作进一步加深,军民深入融合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与此同时,还要清醒认识到,河南省与军民融合发展的国家战略总体要求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和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顶层统筹与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军地协调、需求对接、共建共享还不完善;专业领域顶层设计和总体力量不强;军民科技协调创新有待提升;军民融合整体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出来[1]。
因此,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继续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推动军民科技融合深入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由条块分散设计向一体化筹划转变,由注重增量统筹向增量存量并重转变,由要素松散结合向全要素集成融合转变,由行政手段为主导向强化市场运作转变,从而形成以区域融合为基本面、以产业融合为支撑轴、以新兴领域融合为突破口、以能力融合为延伸带的军民深入融合发展布局[2]。结合河南省现实需求和实际问题,进一步实施军民科技融合一体化战略、军民科技融合共建共享战略和军民科技融合协同创新战略,满足现实需求和解决实际问题。
1 军民科技融合发展战略
1.1 军民科技融合一体化战略
以国防科技工业基础为支撑,以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为主线,以军民融合重大工程和项目为抓手,组织动员河南省国防科技工业骨干力量,发挥军民融合科研和产业总体单位、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加大力度承接国家军民融合重大工 程,推进河南省军工 主导产业、军工高技术产业、安全防务产业、配套产业、核心零部件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发展,开展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聚集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优势资源,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格局[3]。
1.2 军民科技融合共建共享战略
结合国家交通运输网络军民融合建设,推动河南省区域铁路、公路、港口、民航支线机场军民两用建设,省属空域、水域、道路军民两用系统建设和运行管理试点。开展高速铁路、民用飞机、大型船舶等嵌入国防功能试点共建共享。结合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用,積极参与天基通信系统、全球移动通信卫星系统和应急无线通信系统军民共用项曰。积极承担电磁频谱监测、检测和探测网系共建共享,全球测绘、海洋基础设施测绘以及气象综合观测体系、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共建共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领域应用开发共建共享[4]。
1.3 军民科技融合协同创新战略
围绕河南省军工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创新军民科技研究模式和管理模式,形成产学研协同的科技创新链条。为军工先进技术参与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军工高科技资源对外开放及社会资本进入国防科技领域协同创新创造良好条件。实施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工程,研究支撑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制定“军转民”重大技术创新指南,通过技术分解、委托研究、公开竞争等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科技协同创新,为科技协同创新提供政策扶持、平台支持、资金支持,支持协同创新科技成果有序进入产业[5]。
2 军民科技融合一体化战略对策
通过实施军民科技融合一体化战略,充分发挥河南省地处内陆腹地的区位、交通、产业、科技、教育及自然资源禀赋等特色优势,聚合军地各种要素资源,把河南省打造成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军民融合省份。鼓励创新研发能力在郑州市布局,鼓励加工 制造能力向中原城市群及省内其他城市周边转移和集聚。充分发挥中原经济区和航空港经济试验区建设的辐射引领作用,形成整体统筹、平战结合、功能互补的区域融合发展布局[6]。充分发挥国防科技工业优势,突破制约制造业创新发展和军事装备发展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原材料、先进制造工艺等瓶颈,加强国防科技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能力建设,推广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科技融合成果,推动全省国防工业能力整体提升。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组织模式和运作方式,完善国防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机制,探索建立军民融合技术转移中心、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联盟。通过河南军民融合服务网,定期发布知识产权转化日录,推动国防科技成果向民用领域转化应用,推动民用技术向军用领域转化。以实施重大产业项日带动科技研发、装备制造能力跃升和传统军工产业优化升级。实施一批军工主导产业、军工高技术产业、军工配套产业项日,进一步对接河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建设,结合重大项目和产业板块,助力河南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形成军民结合、自主创新、技术领先的产业融合发展布局[7]。按照统筹规划、军民联合、优势互补原则,推动河南省国防工业基础军民一体化,助力推进国家工业强基工程、国防科技工业强基工程和智能制造工程。
3 军民科技融合共建共享战略对策
通过实施军民科技融合共建共享战略,充分发挥政府协调管理作用,统筹军工企业、科研院所、“民参军”企业、高等院校科研设施,加强军民科研设施融合发展,形成支持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合力。通过建立军地需求对接机制、信息数据库和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军地双方需求对接,在符合相关国家安全保密规定前提下,建立军民两用科技数据库,为政府、军队、军工企业和民用单位的交流合作提供及时、准确、系统的信息支撑和服务。完善军民融合产业技术服务、技术市场、科技成果信息发布服务体系,促进军民两用技术成果转化。完善河南军民融合服务网,为军工企业、技术、产品和人才发展提供政策、交流、服务。推动军用标准、军工行业标准和民用标准的融合和应用,积极参与物联网、导航定位、无人机等新领域军民通用标准制定[8]。结合河南省军工主导产业和新品研制生产需要,支持企业制定行业和产品标准,推动军民共用重大计量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高精尖计量测试仪器国产化,建立军民两用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省级专业计量测试中心。结合河南省军民科技创新需求,制定军民融合重大项目专家组管理办法,组建军民融合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的主体作用,制定年度重大项日发展计划,开展重大项目策劃、论证、评估和实施,推动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与学术交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优势,培养武器装备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紧缺人才,为推进重大项目提供智力支持。积极参与国家工业智能制造工程,推动军工 重大试验设施和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支持民用设备和实验室用于国防科研生产,进一步拓展信息技术在制造行业应用,从而助推河南省工 业转型升级。
4 军民科技融合协同创新战略对策
通过实施军民科技融合协同创新战略,充分发挥国防军工单位骨干作用,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创建军民科技融合协同创新平台。结合河南省军民融合创新发展需求,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支持省属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军工单位联合实施重大项目攻关,开展军民两用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建设军民科研信息化管理平台,推动科技信息资源和科技情报协同共享。结合国家军民融合投资融资机制改革,引领金融和资本企业进入军工行业。结合国家“走出去”融合布局,引领企业产品出口,形成“走出去”布局的重要支撑。统筹军民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推动开展以重大科技目标为牵引的颠覆性技术研究,重点推进量子技术和人工智能等热门领域创新技术研究。积极参与国家重大专项实施及成果转化,重点跟踪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深海空间站、网络空间安全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跟踪前沿新材料、生物交叉技术和新能源等热门领域军民融合重点专项。推动河南省军民融合由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拓展,统筹军地优势力量和资源,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重点实验室,重点加强战略新兴领域的前瞻性、颠覆性、自主创新性技术研发,破解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板块,从而提高河南省在智能装备、智慧装备、安防装备、生命科学、新型材料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形成理论研究与科研开发相互结合、相互支撑的战略新兴领域产业融合发展布局[9]。培育服务军工企业和“民参军”企业市场化和国际化运作的专业机构,推动企业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建立军民科技融合开放协同机制,支持各类主体平等参与,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发展。
5 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军民科技融合发展成为热门领域,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经过初步融合开始向深度融合发展,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国防设施与民用设施不断渗透兼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对接军民融合的国家战略,结合河南省军民融合发展需求,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发挥河南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作用,激发军民科技融合内生动力,调动河南省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河南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河南省国防科技工业优势,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助推河南省经济建设新引擎,提升国防建没新水平,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开启新时代河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徐辉.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内涵研究[J].国防科技,2014(4):95-98.
[2]褚倩倩.关于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109-112.
[3]王一然.国防科技领域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卫星应用,2015( 11):22-24.
[4]游光荣,闫宏,赵旭.军民融合发展政策制度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17(1):150-15.
[5]董晓辉.我国军民科技深度融合发展基本态势与主要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 23):111-115.
[6]张纪海,乔静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模式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111-116.
[7]王亚玲.军民科技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57-62.
[8]董晓辉,齐轶,张伟超.创新驱动发展下军民两用技术成果转化特点及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21):135-139.
[9]赵黎明,孙健慧,张海波.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行为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 13):1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