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英译茶文化研究

2017-02-04刘佳西安翻译学院陕西西安710105

福建茶叶 2017年2期
关键词:六安英译名称

刘佳(西安翻译学院,陕西西安 710105)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英译茶文化研究

刘佳
(西安翻译学院,陕西西安 710105)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产生了众多意蕴丰富的文学作品。茶,作为中国社会司空见惯的饮品,便纳入到了古典诗词。基于此在对古典诗词英译过程中,就存在了众多各式各样的茶文化。因此,在英译的过程中要进行特别地处理,才能确保最大限度地还原中国茶文化。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要使用破译式翻译、韵味式翻译和文化式翻译,只有这样才能区别开中西方茶文化的相同和差异,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时,格外注重翻译茶文化,既有利于翻译的准确性,也有利于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古典诗词;茶文化;翻译

中国文学就像一块瑰宝,记录着华夏民族的荣辱兴亡。从先秦到清末,上下五千年涌现出无数大文豪,大作家,他们以自己的创作实绩撑起了中国的古典文学。孔子、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曹雪芹无数璀璨的名字,用生命写就传世的文学作品,将中国古典文学送至了世界文学的殿堂。在古典文学中,存在一块瑰宝上的明珠,那便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国诗词以气韵丰富、意境优美引领着中国古典文学,无论是盛唐的诗歌,还是南北宋的词,都将中国古典诗词送到了巅峰级的水准。中国古典诗词包罗万千,有着丰富题材和形式。茶,作为中国司空见惯的中国饮品也就自然地纳入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视野。无论是中国诗歌的滥觞—《诗经》,还是唐诗、宋词,都产生过意蕴丰富、情感充沛的茶诗词。这既是中国茶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也是中国诗歌的尝试和开拓,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世界经济的合作和发展,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密切,全球经济的合作更加频繁。中国与其他国家一样都是地球上的一份子,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也随着世界大趋势相互融合发展。中国诗歌也被越来越多的翻译到国外,使中国智慧和中国文化成为惠及全球人民的人类遗产。中国茶文化也随着这场全球合作的东风,迎风远航,把中国清新淡雅的茶香飘洒到五湖四海。

我国古典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就自然地被翻译到其他国家。但是因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所以就造成了中国古代诗词无法原汁原味地进行翻译。尤其是像中国色彩特别浓厚、自身带有深重中国文化的意象和名称,便更难翻译出意象本身中所包含的意境和神韵,所以也就为翻译古诗词的茶文化造成了无形的困难。

众所周知,中国是最早种茶、饮茶的国家。因此茶便渗透到了中国社会的每个角落。当然在中国古典诗词也便存在大量的茶名称和茶用语。这些茶名称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起到了增加诗歌意蕴的效果,所以茶在中国便具有深刻的文化寓意。也正是由于茶名称和茶用语在诗词中的普遍存在,所以茶名称便代表了中国的茶文化。因此,在进行英译过程中,不能单单将“茶”翻译成“tea”,应该适时适地地进行拓展和延伸,以此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茶名称牵引出更多的茶文化,让整个古典诗词更有神韵和意境,也能够向国外传播中国以茶文化代表的古典传统文化。

1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茶文化英译的可行性

在对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茶文化进行翻译时,存在的首要问题便是文化的差异性。茶文化以个体的形式散落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这给准确翻译诗词中的茶文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要翻译古典诗词中的茶文化,必须要精准翻译的便是中国诗词中的茶名称。中国古典诗词讲求意境优美,因此在写诗填词的过程中就会使用茶的比喻名和借代名。正是因为茶名称的借代和比喻,更为翻译古典诗词中的茶文化造成了障碍。而纵观中国茶名称,可谓千奇百怪,五花八门。古代先人在给茶命名时动用了多种修辞手段。不仅有比喻、借代,甚至还有比喻和借代的并用,这就使得中国茶名称本身带有浓重的文化气息。由于中国茶名称的丰富多样,在英译时就更需要既通晓中国茶文化,又了解英语文化体系的专门人才进行操作,否则就会造成误译。

由于中国古典诗词中不仅使用“茶”这一简单明了的名称,还使用了诸如“毛尖”、“雀舌”这样中国风的茶名,使得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和气魄有了大幅度提升。尽管翻译诸如“毛峰”、“六安”这样的茶名称会给整个翻译造成麻烦,但是从翻译中国诗歌“信达雅”的角度却大有裨益。虽然进行英语翻译时存在困难,但却让诗歌更有韵味。况且中国古典诗歌很少有诗人直接写单字“茶”入诗,更多的会使用文雅悠扬的茶名称,所以将现实困难转化为优势也势在必行。

纵观中西方茶文化史,中国与西方都是存在茶文化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茶对于西方并不是难以接受的中国文化。况且西方的茶叶还是从中国通过航运运达的,所以无形之中又拉近了中国茶文化与西方茶文化的联系。只是中西方因为地缘和风俗的差异,才渐渐地出现了不同。这种差异性不是冲突性的差异,而是小范围差异,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完全可以避免。因此,从中西文化的认知上,对茶文化是不存在问题的,这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茶文化可以英译的必要条件。

一方面,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茶文化的难点便是茶名称过于繁杂;另一方面中西方的茶文化有着高度的同构性。所以翻译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茶文化的最大问题便是如何击破深埋在古典诗词中盘根错节的茶名称。所以要试图翻译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茶文化,还要从根源寻求方法和策略。

2 古典诗词茶文化英译策略

古典诗词中的茶文化的难点不在于如何将茶文化翻译的完美准确,而在于如何破译深藏在诗词中的茶名称,翻译出诗词中的茶名称,也就自然而然地明白这个看似不是茶名称背后所潜藏的茶文化,这也是首先注重翻译茶名称的原因所在,毕竟茶名称本身就带有浓厚的中国文化,代表着中国的茶文化。

2.1 破译式翻译

在《诗经》中曾出现多篇与茶有关的诗歌,如《诗经·谷风》中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1]另外在《诗经·七月》和《诗经·绵》中均有涉及茶元素。尽管茶是作为背景出现的,但是茶已蕴含了巨大的文化力量。在对《诗经·谷风》中的翻译中,“荼”字便是翻译的难点。“荼”其实是茶的通假字,所以“荼”即可翻译成“tea”。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茶文化时,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破译性思维。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大量的通假字出现,而且通假字也是中国古典书籍中最普遍的用字方法。所以从事中国古典诗词翻译的工作者要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习惯用法,才能准确无误地将诗词中蕴含的茶文化正确地翻译。

2.2 韵味式翻译

唐朝是诗歌的全盛时期,出现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这些完全可以撑起中国古典文学的大诗人。中国的茶文化也在唐朝到达了巅峰时刻,出现了“茶圣”陆羽和其代表作—《茶经》,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水准和高度。当然在中国茶文化和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过程中,便产生了众多以茶为主题的咏茶诗词。齐己所作的《寄旧居邻友》中有“晚鼎烹茶绿”,其中“茶绿”便要使用典型的韵味式翻译。将“茶绿”翻译成英文是“green tea pickled before Grain Rain”。在这个翻译中,既有“green tea”代表“茶绿”即绿茶,但是“茶绿”又不是简单的直译。“Grain Rain”则代表谷雨,代表了茶采摘的时节。谷雨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之一,它是春天最后一个节气,最出名的便是“谷雨绿茶”。在以中国诗词韵味的基础上进行翻译的处理中,既有对茶本体的翻译,同时又带领出众多与茶相关的意象,即茶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将译“意”和译“味”并举,达到“信达雅”的美学效果。

2.3 文化式翻译

明代李东阳、李士实和萧显曾作《咏六安茶》,其中便有“七碗清风自六安”,在这里就涉及到中国的茶文化。在《咏六安茶》的诗句中不应该将“六安”只翻译成“Liu’an”,而应该在“六安”的翻译中,加入了后缀“Tea”。因为这是一种思维的转化,或者文化的勾连。诗中“七碗清风”是来自“六安”,乍一看像是从“六安”出现的,但是细想就会发现这里的“六安”不是中国地理方位。正是因为六安瓜片自古就是六安的特产,所以久而久之“六安”与“六安瓜片”之间就实现了转化。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加入后缀“tea”,在这种后缀的引领下,中国的“六安”在英译时就产生了历史感,使得整个诗词产生一种浓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其实,无论是梅尧臣的“三品若琼乳”中的“琼乳”,还是黄庭坚在《寄新茶与南禅师》中将茶比喻成“云液”,或者以形式取胜的“元稹的一首宝塔诗,名为《一字至七字诗·茶》”[2],对茶都有着不同的称谓。因此,在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中,中国茶文化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茶品和茶名过于庞杂,所以只有抓住重点,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茶文化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气度和个性,正如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写道:“文士饮茶是一种雅趣,只有雅士才懂得饮茶。”[3]中国的茶文化正是因为文人的参与,才体现出了别样的韵味。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更应该注重韵味的保留和传统承。

总之,随着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将古诗词中的茶文化翻译到其他国家,让世界友人阅读,不但是让他们品读中国古典文学的气韵和意境,更是通过茶文化品味中国古典先民的情调和兴致,感受别具内涵的中华民族。所以茶,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并且会对世界文化产生强烈而深远的影响。

[1]余冠英.诗经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36.

[2]元稹.元稹集:集外集(卷七)[M].北京:中华书局,1982:697.

[3]陶宗仪.说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4252.

唐诗英译中的格式塔意象重构研究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 编号:15XF03

刘 佳(1981-),女,山东平度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翻译研究。

猜你喜欢

六安英译名称
安徽六安:乡村直播 “云端”致富
摘要英译
安徽六安:致力打好产业扶贫“特色牌”
六安茶香也袭人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吴月娘爱的,贾母不待见的,都是这杯六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