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血标本对肾功肌酐酶法和苦酸法的影响对比教学体会
2017-02-02张岩松
张岩松
长春市第二医院检验科,吉林长春 130062
肾功能检查是研究患者肾功能的方法之一,一般常把血液的某些化学检查、尿液化学检查及显微镜检查来作为衡量肾功能的变化指标,临床上常用的测定项目有尿样、尿比重、尿素氮、肌酐、尿沉渣镜检、酚红排泄试验及非蛋白氮定量等[1]。目前,铅、镉、汞、砷等环境污染物等许多因素均可引起肾脏损害,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肾功项检测项目包括血肌酐、尿肌酐、血尿酸、血尿素氮、血尿素、尿蛋白等,其中肌酐、胱抑素C、尿素和尿酸被肾功4项检测[2]。肌酐是人体肌肉内代谢的产物,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目前临床上监测血肌酐是常用的检查肾功的方法之一。当肾功能不全时,肌酐在患者体内蓄积成对患者有害的毒素,因此检测方法的灵敏度非常重要。该文选取2016年8月—2017年6月在该院实习的1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脂血标本对肾功肌酐酶法和苦酸法的影响对比教学效果,取得较好的成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实习的1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名。对照组实习生中,男2名,女 3 名,年龄 21~23 岁,平均(22.0±4.41)岁,其中大专生3名,本科生2名,实习前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平均分为71.4分;观察组实习生中男3名,女2名,年龄20~23 岁,平均(21.5±5.93)岁,其中大专生 2 名,本科生 3名,实习前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平均分为72.6分。两组实习生在性别、年龄、学历、知识考核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肾功肌酐检测的理论知识教学,由带教老师按照检验科临床实习教学大纲进行肾功肌酐检测的理论知识和检测方法及方法之间的不同进行讲授,并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及时听取学生和领导的教学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及进度。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学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脂血标本对肾功肌酐酶法和苦酸法的影响对比教学,具体方法如下。
(1)疾病知识。为学生讲解需要肾功能检测的疾病知识,包括急慢性肾炎、前列腺肥大、心衰、急慢性肾功能障碍、休克、慢性尿路梗阻等,并让学生掌握各种疾病肾功肌酐检测指标值的范围等。
(2)检测方法对比。讲解肾功肌酐的检测方法及操作方法,使学生掌握不同检验方法的区别,熟练掌握检测流程的操作,明白各种检测方法的影响因素,并比较肾功肌酐酶法和苦味酸法的不同之处及适用范围等,使学生明白2种方法的检测原理。
①肾功肌酐酶法:检测仪器选用C8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雅培公司生产);所用试剂为肌酐酶试剂盒(批号15-0222)及0.85%的生理盐水;血清标本来自于住院患者的血清。
检测方法:取血清10μL,生理盐水0.85%稀释到1mL,混合均匀,进行测定。
②苦味酸法:仪器为c8000型全自动分析仪;血清标本来自于住院患者的血清;肌酐标准液。
检测方法:所用器材均用1 mol/L的盐酸、0.5%的有效氯次氯酸钾及去离子水等进行清洗,将试液1和2等比例混合均匀;但毒性测定PA、Lp(a)等指数,经测定结果进行配对,观察曲线反应情况;将10 mmol/L的苦味酸试剂用去离子水稀释,测定各指数,观察曲线情况。
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和操作方法的考核,并调查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1.3 评价方法
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实习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检验系统的操作,采用百分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学满意度[3-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n(%)]和计量资料(±s)结果采用配对 χ2检验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
经过不同教学后,观察组学生对肾功肌酐检查的理论知识和检查方法的操作方法及流程的掌握程度好于对照组,经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相关知识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学生相关知识考核成绩比较[(±s),分]
组别 理论知识 检测方法的操作对照组(n=5)观察组(n=5)t值P值83.38±1.49 94.51±2.07 4.71 0.024 79.16±0.84 93.93±1.07 12.83 0.021
2.2 两种教学法满意率比较
经比较,观察组中所有学生都对教学法满意,而对照组中仅有4名,满意度分别为100%和80%,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肾功能检查是研究肾功能的方法之一,一般常用血液的某些化学检查、尿液化学检查及显微镜检查来作为衡量肾功能的变化,常用的检测项目有肌酐、酚红排泄试验、尿素氮、尿比重、尿样、尿沉渣镜检及非蛋白氮定量等。目前,铅、镉、汞、砷等环境污染物等许多因素均可引起肾脏损害,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
肾功项检测项目包括: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素、血尿酸、尿肌酐等,其中血肌酐在正常情况下,成年男性测量值为 79.6~132.6 μmol/L,女性为 70.7~106.1 μmol/L,小儿测定值为26.5~62.0 μmol/L,如果测量值偏大,则患有肾衰、心衰、尿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等疾病;若测量值减少,则患有进行性肌萎缩、贫血、白血病等疾病[5]。目前,临床上肾功肌酐检测的方法有肌酐酶法和苦味酸法,肌酐酶法的检测原理为将样品内肌氨酸及内源性肌酸消除,样品内肌酐在肌酐酶反应时生成肌酸,在肌氨酸氧化酶及肌氨酸反应时生成过氧化氢,经过氧化物酶反应出现醌类色素,测定其肌酐浓度。而苦味酸法的检测原理为非特异性反应,肌酐和苦味酸反应生成红色复合物,该反应采用速率法增强了反应的特异性,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红色复合物与样品中的肌酐浓度成正比,测定在510 nm处测定固定时间间隔内吸光度的变化速率,即可检测出样品中肌酐的浓度。
该文探讨脂血标本对肾功肌酐酶法和苦酸法的影响对比教学体会,为医院检验科临床教学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脂血标本对肾功肌酐酶法和苦酸法的影响对比教学后,观察组学生对肾功检测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检测方法的差别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对教学方法满意度也有显著性差异。
综上所述,采用脂血标本对肾功肌酐酶法和苦酸法的影响对比教学后,不仅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肾功检测的理论知识和肌酐酶法及苦味酸法检测方法的不同之处,还可以增强学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指标和动手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
[1]崔晓蕾,位冒冒.一种处理脂血标本的脂蛋白脂肪酶方法[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7,19(2):154.
[2]何征于.高脂血标本对临床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策略[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5):139.
[3]刘小敏.高脂血、溶血标本对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低水平HBV-DNA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21):3217.
[4]李淑娟.脂血标本对肾功肌酐酶法和苦酸法的影响对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3):163.
[5]彭传梅.稀释回归法在脂血标本凝血检测中的应用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4):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