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艾灸隐白穴治疗崩漏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7-02-01廖潇潇黎娇平
林 莉 廖潇潇 黎娇平
(南宁市中医医院新华妇科,广西南宁 5300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3月1日-2017年3月20日本院符合崩漏标准的患者3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15例。两组患者年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9.5±4.2 VS 40.5±4.2,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随机将30例崩漏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15例,A组:常规治疗:静滴卡络磺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一天一次。B组:静滴卡络磺氯化钠注射液100 mL,1/d,同时配合子午流注在巳时艾灸隐白穴。操作方法:受试者在无任何刺激的自然状态下,保持安静5~10 min后开始施灸。患者取仰卧位,根据子午流注在巳时(9~11时)取隐白穴(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将清艾条点燃,灸条离皮肤2~3 cm,灸于隐白穴,1/d,每次20 min,以患者感到局部温热舒适,灸处稍红晕为度,不能耐受时结束施灸。同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方法在治疗后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对止血症状的缓解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崩漏患者疗效病情分度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崩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中崩漏的疗效判断标准:(1)痊愈:治疗后月经期恢复,7天以内。
(2)显效:月经期延长症状明显好转,治疗后比治疗前减少2个等级。
(3)有效:月经期延长症状好转,治疗后比治疗前减少1个等级。
(4)无效:月经期延长症状无变化,或减轻不明显。
月经量减少判断标准:
①显效:月经量比之前减少≥2/3。
②有效:月经量比之前减少≥1/2。
③无效:月经量比之前减少≤1/5.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检验
2 两种方法的疗效
两种不同方法在治疗第一天止血的比较,见表1
表1 第一天两组疗效(例)
两种不同方法在治疗第三天的比较,见表2:
表2 第三天两组疗效(例)
两种不同方法在治疗第五天的比较,见表3:
表3 第五天两组疗效(例)
治疗第一天,A组月经量减少显著和有效率为20.00%,B组月经量减少显著和有效率为46.67%;治疗第三天,A组月经量减少显著和有效率为60.00%,B组月经量减少显著和有效率为93.33%;治疗第五天,A组月经量减少显著和有效率为93.33%,B组月经量减少显著和有效率93.33%;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配合子午流注在巳时艾灸隐白穴治疗崩漏,止血的缓解需要时间更短,在第一天和第三天治疗效果较快,效果好,无副作用,简单易行,舒适,患者易于接受。
3 讨论与结论
崩漏主要是冲任损伤,不能固摄,以致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崩漏的治疗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掌握和运用塞流、澄源、复旧的治崩漏三法。常见病因:血热、血瘀、肾虚、脾虚等。热伤冲任、迫血妄行,脾气虚弱、统摄无权,肾阳亏损、失于封藏,淤血阻滞、血不归经,均致冲任不固。病变涉及冲、任二脉及肝、脾、肾三脏。
艾灸疗法历史悠久,治症甚多,寒热虚实皆可用之,有“灸治百病”之说。《灵枢.官能》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亦有云: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毕灸之。艾灸从中医理论来讲,艾叶性温,味辛、苦,温可祛寒,辛可利窍,苦可疏通,燃烧时产生的热力、红外线辐射力和药化因子等通过脉络和腧穴的循经感传,使药力渗透入穴位通达诸经,同时能够在施灸区域形成高浓度药区,共同达到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温阳补肾、升举阳气、增补元气、扶正祛邪的作用,调和人体之阴阳,从而治疗疑难杂病。从西医角度来讲,艾灸接近红外线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调节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2]。
隐白穴:隐白。隐,隐秘、隐藏也。白,肺之色也,气也。脾经体内经脉的气血由本穴外输脾经体表经脉。隐白穴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处,《灵枢·本输》:“足大指之端内侧也”;《灵枢·热病》:“去爪甲如薤叶”;即足大趾趾甲廊内侧角后旁1分凹陷处。归属足太阳脾经,是足太阴脾经的井穴,主要止血调经。《神应经》曰:“隐白,妇人月事过时不止,刺之立愈。”又曰:“夫艾取火,取艾之辛香作柱,能通十二经脉,入三阴,理气血,治百病,效如反掌。”可见隐白确实是治疗崩漏及止血的要穴。
[1] 王启才.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2003.1(2007.12重印)
[2] 钟蓝.传统艾灸作用机理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6):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