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民生新闻的转型思路

2017-02-01李修利

视听界 2017年5期
关键词:民生栏目用户

李修利

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许多问题日渐暴露。一是节目编排同质化,有的台不同频道有多档民生新闻栏目。同一新闻事件,经常会出现多个栏目、多台摄像机到场的现象,而这些新闻早已在微博、微信中发布。二是部分栏目过分追求收视率。利用观众的窥视心理,把“奇”“趣”“腥”“性”作为衡量新闻价值的尺度,使得民生新闻逐渐偏离新闻节目发展的正常轨道,走向媚俗化。此外,报道琐碎,缺乏深度,日复一日的吵架纠纷、漏水断电、交通事故等现象报道充斥荧屏。长此以往,观众的关注度逐渐降低,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电视民生新闻必须提高品质。

在融媒时代,速度并不是民生新闻栏目的优势,更应注重报道“是什么”背后的“为什么”,通过对事实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找出事实的本质,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近年来,苏州生活资讯频道《民生在线》栏目在提高新闻品质方面做了一些探索,让民生新闻不仅仅停留在看热闹的层面。比如第25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植树节:是植树,还是过节?》,2014年3月12日,和往年一样,各地都举行了形式多样的植树活动。当天,太湖边有一场植树活动。记者受邀前去采访报道,但在活动现场却观察到,热闹背后是政府机关的例行公事和参与者的敷衍了事。记者跳出原本报道活动的思路,通过对现场的捕捉,对形式主义的植树活动进行了批评报道。不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多想想“为什么”,这是提高民生新闻品质一个方向。

电视民生新闻不应只对百姓生活动态信息进行收集,更应讲好百姓故事,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近年来,人物专题成为《民生在线》栏目的亮点,产生不少精品。2011年,上海艺术家朱明宝“隐退”太湖,找到一群农村娃,免费教萨克斯,免费提供乐器。不幸的是,2015年,在一次带队演出结束后,他因病去世。记者以抢救“陌生”的上海老人为切入点,创作了新闻专题《永远的萨克斯》。该专题用具感染力的电视手法,将朱明宝的形象刻画得生动饱满,他也从最初众人眼中的骗子、同行眼中的傻子,到被大家认同是一位赤子。该作品获得了第26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重大主题报道,也能挖掘出好的人物故事。2014年度江苏省彩虹奖一等奖《看守所里的检察官》,以检察官信箱为主线,讲述了昆山检察院监所科科长归丽华维护在押人员合法权益的故事。专题紧扣依法治国这一宏观背景,用检察官这个监督者的视角“透视”看守所。

电视要增强用户意识。互联网改变了媒体单向传播的方式,互动式的传播,使大众能够参与传媒,用户体验有了现实基础。在传媒形态、数量丰富的今天,文化消费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观众对电视栏目的忠诚度,不仅取决于栏目的质量,还取决于观众从栏目里获得的体验与感受。民生新闻栏目要想拥有广大的品牌粉丝,应增加用户对资讯、服务等体验。这就要求电视不仅要给人看,还要给人用。虽然“用户”与“观众”只是换了一个词,但前者是单向的、被动的,后者更强调传播对象的体验。

以用户需求考核内容的实用性。给观众提供有用的信息和服务,可在新闻中挖掘。前不久,南京南站一男性乘客试图通过跳轨的方式换站台,结果被一列进站高铁夹住,最后不幸身亡。错过高铁班次该怎么办?在新闻之后,我们告诉观众,高铁车票当天可以随时上车,根本不用这样着急,这比演示高铁有多危险要实用得多。《民生在线》栏目还设立子栏目,搭建服务平台,于2015年开出《名医到家》子栏目,邀请知名医生上门为病人就诊看病。栏目的基本定位是故事性和科普性,通过一个病例,讲述一个故事,普及一个健康知识。去年,又开出子栏目《营养到家》,一个幽默风趣、知识渊博的营养师,每期一户不同的家庭,每次一个或好或坏的生活习惯导致的不同后果,每期一两个不为人知或易被忽视的营养知识。

以用户的眼光审视节目的编排。周末,《民生在线》会围绕吃喝玩乐做一些策划,清明前的最美踏青地,周边短途游路线推荐等等,不过收视表现并不理想。调查发现,有可能是节目编排上出了问题。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看了这个节目有什么用呢?周四、周五,当人们不知道周末去哪踏青时,看了节目的推荐,是不是服务效果更好呢?经过调整节目播出时间,周末节目的收视果然好了很多。如果不从用户角度考虑内容编排,想获得用户认同是很难的。当然,不能一味地、无度地迎合观众趣味,更不能媚俗。

利用新媒体抓年轻观众。要把年轻观众拉到电视机前,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不过,作为民生新闻栏目还是要有所作为。我们依托《名医到家》这个子栏目,组建了微社群,请名医定期在群里就健康话题讲课,通过看苏州APP平台进行直播,每次直播的点击量都在5万左右。从这个量级来判断,新媒体内容对传统媒体的收视引流仍显不够。但是,微社群解决了为谁生产内容的问题,编导可以就节目内容进行实时互动,更精准地进行内容定位。社群解决了如何生产的问题,用户关注的健康话题,可以成为节目内容的一部分,解决了单靠热线等信源的问题,不用担心内容枯竭。更重要的是,医疗问诊直播节目,可以看成是未来移动互联网颠覆线下“看病难”问题的一个成果。长期以来,苏州公共医疗服务虽多样化,但现有资源仍不能很好地满足1400万人口的需求,看病难的焦虑现象普遍存在。医疗直播的节目形式无疑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互动特征,将信息不对称快速抹平。当然,如何做到内容产品与受众需求的适销对路,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坚持与探索。

猜你喜欢

民生栏目用户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栏目问答精选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