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减压、骨水泥加强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观察
2017-02-01闫立平
●闫立平
椎管减压、骨水泥加强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观察
●闫立平
目的:对应用椎管减压、骨水泥加强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9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采用椎管减压、骨水泥加强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手术效果主观满意度调查;JOA评分系统进行症状评分。结果:均耐受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50min,平均失血量为480ml,根据JOA评分,本组优良率达到93﹪ 。内固定无断裂、移位,植骨融合良好。结论:应用椎管减压、骨水泥加强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骨质疏松,能够使腰椎管在充分减压后,脊柱稳定结构改变的情况下仍能够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减少内固定物松动脱出断裂的发生,同时患者可以早期下床活动,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骨水泥强化内固定;骨质疏松;腰椎管狭窄症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腰椎管狭窄症发病日趋增多,同时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骨质疏松发生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两种疾病往往同时存在,造成腰及下肢疼痛麻木,行走活动受到限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目前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以椎管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成为主流。但骨质疏松导致了内固定物松动、融合失败发生的风险增高。现就应用骨水泥加强固定、椎管减压、融合器置入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骨质疏松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9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23例,女26例,年龄56-77岁,平均年龄68岁。病程6个月-15年。本组病例全部为通过正规非手术进行保守治疗,但于6个月以上其症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的患者。所有病例患者行走活动均小于100米,无大小便功能障碍患者。双下肢酸痛麻木患者8例,其余为单侧下肢症状。
1.2 临床主要表现
以长距离行走活动后一侧或双侧下肢酸胀、乏力、麻木为主要症状,蹲下休息后症状可以缓解。并有长期慢性腰疼情况。下肢区域性感觉异常,肌力下降。
1.3 影像学资料
所有患者均行腰椎正侧位、过屈过伸位及左右斜位片,QCT,MRI,了解狭窄部位、范围及程度,同时评估患者骨质疏松程度。骨质疏松评定依据WHO 由BMD或BMC(骨矿含量)值对骨质疏松症进行分级诊断。经行腰3椎体CT扫描,T值均低于标准2.5 个标准差,临床诊断为骨质疏松[1]。
1.4 方法
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俯卧位,先在预订手术区做棘突定位针标定,透视下确定标记位置,以确定手术切口范围。行后正中切口,显露椎板及两侧关节突,椎弓根开路器打入后,放置定位针,透视确定位置良好后,放置骨水泥工作通道,在透视下打入骨水泥,约2.0-3.0ml,然后安置6.5mm内固定万向螺钉,切除病椎间脊上、脊间韧带,切除棘突下2/3, 经双侧上位椎体椎弓根下缘3mm 连线经棘突基底部进行截骨,使椎板下分连同下关节突整块取下,显露硬脊膜、出口根及走形根,彻底减压,将椎板下方扩大以增加椎管前后径,椎间隙撑开后放置椎间融合器。安装内固定螺钉连接杆。伤口放置引流管,连接负压引流瓶。
1.5 术后处理
常规在24小时内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第一天佩戴围腰逐渐下床活动。术后48小时后引流量少于50ml,拔除引流管。
2 结果
手术出血450~800ml,平均480ml,手术时间120分钟~180 分钟,平均150 分钟,随访6个月~12 个月,平均10 个月,术后3 个月复查时,内固定及融合器位置良好,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融合器移动等情况。症状缓解明显。疗效评价参照下腰痛JOA 评分,优42 例,良4 例,可3 例,优良率:93%。
3 讨论
(1)腰椎管狭窄症的大多数手术很好的解决了椎管狭窄症神经的压迫情况,并考虑到维持腰椎稳定性,而逐渐开展了腰椎内固定及植骨融合等技术。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由于对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更易造成螺钉松动甚至拔出而固定失效[2]。而一旦内固定失去效果,则局部必然形成结构不稳定,进一步引起了融合的失败。导致腰腿疼痛等症状复发、加重或需要二次手术治疗。骨水泥加强内固定,加强了内固定螺钉的把持力,从而使被固定椎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为椎间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Soshi等[3]生物力学试验证实,骨水泥强化骨质疏松后行椎弓根螺钉固定,能提供脊柱稳定性,特别是即刻稳定效应,同时显著增加脊柱固定节段的抗疲劳能力,使骨质疏松患者得到持久而坚强的脊柱内固定。
(2)经过加强内固定及融合手术的骨质疏松患者可以早期佩戴围腰下床活动,适当进行功能锻炼。降低了卧床带来的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长时间卧床,易出现坠积性肺炎、静脉血栓等并发症[4]。本组患者均可在术后第一天下床活动,除轻度伤口疼痛外,无其他特殊不适。
(3)围手术期同时配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治疗指南中指出椎体骨折外科治疗的同时应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宜联合用药,以钙剂、维生素D、骨吸收抑制剂(双膦酸盐或降钙素)构成“三联”药物治疗是目前较为公认的治疗方案。联合应用药物起协同或加强作用,能够降低甚至逆转骨丢失,增加骨密度。
综上所述,椎管减压、骨水泥加强内固定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合并骨质疏松上可以保持脊柱稳定性,防止内固定螺钉松动断裂有效方法,同时对椎管进行充分减压,对腰椎管狭窄病变是一种较为理想手术方式。
(作者单位: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骨科)
[1]朴俊红,庞莲萍,刘忠厚等.中国人口状况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和发生率[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2,8(01):1-6.
[2]Ferguson R L,Allen BL. Amechanistic classification of thoracolumbar spine fractures[J]. Clin Orthop Relat Res,1984,(189):77.
[3]Eli zindrick MR,Wilste LL,Wjdell EH.et a1.A biomechamical study of intrapedicular screw fixation in the lumbosacral spine[J].Clinorthop,1986,(203):99-112.
[4]邑晓东,卢海霖,宫树一.医用骨水泥对腰椎椎弓根钉固定的影响[J].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3):1427-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