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护理体会
2017-02-01薛凤
●薛凤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护理体会
●薛凤
目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护理进行相关探讨。 方法:截取2016年2月份至2017年3月份期间本院1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经平均处理,本次研究11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后,出现了1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8%,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5%;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后,出现了10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8.2%,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0%,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效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作为一种心血管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胸痛、左心衰竭,伴随着病情的发展,其临床病症会越来越明显,给患者的健康生活造成影响。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护理不得当,会给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1-2]。研究表明,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中有着显著的疗效,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就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护理体会作了相关研究,研究对象为本院2016年2月份至2017年3月份期间收治的1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现将具体内容作如下介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6年2月份至2017年3月份期间收治1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在平均分配原则的基础上,将本次研究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15例,男女比例为8:3,年龄最大的为69岁,年龄最小的为37岁,平均年龄为(53±0.4)岁,学历最高的为大专,学历最低的为初中;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0例,男女比例为7:4,年龄最大的为72岁,年龄最小的为39岁,平均年龄为(55±1.2)岁,学历最高的为大专,学历最低的为小学。所有患者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就本次研究所统计的资料来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学历等方面相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次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1 心理干预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主要症状就是胸痛,面对这种疼痛,患者很容易产生焦虑、恐慌、不安等心理,而一旦出现这些心理,就会影响到治疗效果。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要积极做好心理干预工作,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指导,要引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要做患者忠实的听众,要全心全意的为患者服务,从而让患者安心、放心接受治疗。
1.2.2 疼痛护理
针对疼痛问题,护理人员要引导患者掌握一些缓解疼痛的技巧和方法,如按摩、深呼吸等方式。同时,还可以借助音乐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从而减轻疼痛感。在患者疼痛难忍时,可以结合医嘱服用一些止痛药,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
1.2.3 饮食干预
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而言,患者的饮食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了患者的康复。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积极做好患者的饮食干预工作,要主动询问患者饮食,找出患者那些不可取的饮食习惯,并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要定植u患者多食低脂、低盐、低胆固醇的食物,要忌食刺激性、难消化、酸冷等食物,饮食应少吃多餐,清淡为主,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要戒烟戒酒。
1.2.4 用药干预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而言,药物的治疗非常重要。然而许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一旦病情好转,就会停药,不按时吃药,进而容易引起病情的复发。为此,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用药护理干预工作,要将药物治疗的疗程以及药物治疗的意义告诉患者,要叮嘱患者按时服药,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能中途停药。同时,在用药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心率的变化,防止发生休克。同时还要准确记录 24 小时出入量,应尽早进行补液治疗。
1.3 评判标准
记录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同时,在护理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随访,就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给的表现以及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是否感到舒适、满意进行评判。
1.4 统计学分析
以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7.0处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统计分析最终得出的数据结果用t进行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后,出现了1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8%,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5%;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后,出现了10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8.2%,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0%,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从而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症[3]。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给治疗造成影响,而要想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做好相关护理工作十分关键。
护理作为临床疾病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效、科学的护理对患者的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而言,本院对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主要措施为心理护理干预、饮食护理干预、疼痛护理干预以及用药护理干预[4],实施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治疗效果,争取了患者的主动该配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1]史英萍.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紧急处理措施和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7,(02):208-209.
[2]曹云波.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体会[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27):97-98.
[3]秦文霞,孟静.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体会[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6):165-166.
[4]邓继荣.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2013,(12):189-190.
薛凤(1966~),女,大专,就职于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心血管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