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凉类外用中药的性味功效研究
2017-02-01母丹
●母丹
寒凉类外用中药的性味功效研究
●母丹
目的:研究分析寒凉类外用中药的性味功效,为临床外用提供相关依据。方法:查阅《中药学》教材,以临床确有的寒凉类外用中药报道为基础,选取有记载的202味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四气、五味、用法与功效等。结果:202味寒凉类外用中药中主要为性寒药物(占57.9%),其次为性微寒药物(占28.2%);以味苦、味甘为主,分别占51.0%、29.2%;大部分属于无毒类(占87.6%),大毒占1.5%,微毒占4.4%,归胃经占3.5%,其中归肝经比例最高(34.2%),其次为归肺经(26.7%);其中清热解毒中药最多(占40.6%);外用常用方法为外敷法>外洗法>烟熏法。结论:寒凉类外用中药以味苦、甘为主,具有止痛、清热凉血、祛湿、消肿、杀虫等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跌打损伤、皮炎、延后中通、痔疮、舌虫咬伤、牙痛等疾病的治疗。
寒凉类中药;药性;药味;功效
寒凉类外用中药种类繁多,在临床上有广泛地应用,在阴寒证的治疗中可获得显著的疗效,达到标本兼治,优势和特色明显[1]。自古以来对寒凉类外用中药的研究都是重点,对该类中药的药性、药味、功效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可进一步了解药物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寒凉类外用中药
查阅《中药学》[2]、《中华本草》[3]著作,以临床确有的寒凉类外用中药报道为基础,选取有记载的寒凉外用中药202味,主要有菊花、桑叶、薄荷、柴胡、葛根、石膏、竹叶、莲子心、熊胆、黄芩、黄连、苦参、鸭拓草、蒲公英、穿心莲、半枝莲、鱼腥草、白花蛇舌草、白头翁、金果榄、山豆根、胖大海、玄参、生地黄、赤芍、青蒿、雷公藤、滑石、丹参、益母草、荠菜、苎麻根、贝母、朱砂、白芍、天竺黄、红景天、女贞子、百合、海蛤壳、牡蛎、钩藤、羚羊角、薏苡仁、五倍子、龟甲等202味。采用统计软件将中药的药性、药味和功效等进行录入,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分别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寒凉类外用中药的药效和外用方法。
2 药性特点
2.1 四气与五味分布
四气分布特点:202味寒凉类外用中药当中以性寒药物为主,共有117味;其次为性微寒的药物,共有57味;性凉药物25味,性大寒药物3味(石膏、葶苈子、大青叶)。五味分布特点:主要为味苦药物居多,共有103味;其次为味甘药物,共有59味;味辛药物19味,味咸药物15味,味酸药物6味。
2.2 药物毒性
寒凉类外用中药绝大多数无毒,共有177味,有毒的占有13味,大毒的有3味,小毒的有9味。
2.3 归经分布
寒凉类外用中药大部分归于心经、肝经和肺经,其中归肝经的比例最高,达到34.2%,共有69味;归肺经比例为26.7%,共有54味;归心经占21.3%,共有43味;归脾经共有10味,归大肠经9味,归胃经有7味,归膀胱经由6味,归肾经有4味。
3 功效特点
寒凉类外用中药具有多种的功效,202味药物中清热类有68味,利水渗湿药物21味,化痰止咳平喘药物18味,补虚药物16味,止血药物13味,发散风热药物11味,平肝熄风药物9味,活血化瘀药物9味,泻下药物8味,祛风湿药物7味,涌吐药物4味,杀虫止痒药3味、驱虫药3味、理气药3味、安神药3味,拔毒生肌药物2味,收涩药物2味,开窍药物1味,消食药物1味。
3.1 苦味寒凉类外用中药与功效
寒凉类中药中苦寒类居多,因此味苦药物占到的比例超过50%,所以外用功效占大部分,主要起到祛湿、凉血、清热解毒、止痛、消痛、止痒和杀虫灯功效。202味寒凉类外用中药中具有凉血功效的药物有17味,具有止痛功效的药物有10味,具有祛湿功效的药物有9味,具有止痒功效的药物有5味,消痛功效药物4味,具有杀虫功效2味。传统内服中药中苦味药物的功效主要是燥湿、杀虫止痒、清泻火热等,寒凉类中药具有消痛、凉血的功效,因此苦寒类中药外用也获得与内服相符的传统功效。
3.2 甘味寒凉类外用中药与功效
寒凉类中药中甘味药物的主要功效为解毒(30.5%),其次依次为凉血、止痛、消肿、止痒和生肌。在中药的传统功效中,甘味中药具有缓急止痛的作用,寒凉类药物可清热凉血,因此寒凉类中药中甘味药物外用功效也可获得大致相同的功效。
3.3 辛味寒凉类外用中药与功效
辛味寒凉类中药外用的主要功效在于清热凉血,其次依次为止痒、发散风热、活血与祛风除湿。在中药的传统功效中,辛味中药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的作用,而寒凉药可清热凉血,因此辛味寒凉类中药外用可获得上述疗效,与传统功效相似。
3.4 咸味、酸味寒凉类外用中药与功效
咸味寒凉类中药外用主要功效有清热凉血,其次为平肝潜阳、软坚散结和泻火;酸味寒凉类中药只有6味,外用主要功效为清热祛湿、消炎止痛。酸味药可收敛祛湿,寒凉类药起到清热的功效,因此酸味寒凉类中药外用可获得上述功效。
4 主要用法
寒凉类外用中药常使用的方法为外敷法、外洗法和烟熏法,其中用于外敷的药物有132味,用于外洗的药物有97味,使用烟熏法的药物有26味,烟熏法主要用于治疗鼻炎、开窍醒神等。
5 小结
寒凉类中药外用清热凉血的应用较多,加上外治疾病多是热症,因此寒凉类中药外用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备受医学工作者的重视。相关寒凉类外用中药的理论研究对药性和功效相关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指出不同类别的中药具有特定的四气、五味、归经和作用,药性与功效有着必然的联系[4]。本次研究中发现,寒凉类外用中药以味苦、甘为主,大多无毒,功效主要有清热凉血、消肿止痛、祛湿和杀虫等,临床上多用于跌打损伤、皮炎、延后中通、痔疮、舌虫咬伤、牙痛等疾病的治疗。此外,寒凉类外用中药含毒性可更好的用于外治,外伤外毒的治疗中可达到以毒攻毒的效果,并且无明显副作用,对人体的健康大有脾益[5]。
(作者单位:阆中市中医医院)
[1]翟华强,王双艳,洪国帼,等.寒凉类外用中药的性味功效初步分析[J].北京中医药,2011,30(11):852-855.
[2]黄兆胜.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李时珍.本草纲目[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01.
[4]翟华强,王燕平,黄璐琦,等.寒凉类中药材“形、色、嗅、味”特征初步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7).
[5]吴文莉,马威,管竞环.中药寒凉温热四气的Fisher判别分析[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19(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