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6排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价值分析与研究

2017-02-01王小平

保健文汇 2017年3期
关键词:单排肺动脉栓塞

●王小平

16排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价值分析与研究

●王小平

目的:研究探讨16排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肺动脉栓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单排螺旋CT检查,观察组患者接受16排螺旋CT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其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及总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肺动脉栓塞检出率分别为37.03%、13.17%。,总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33%、80.00%,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6排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的血管显示效果好,病变累及血管走向、支数,肺动脉及其分支内的充盈缺损程度显示清晰直观,诊断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6排螺旋CT;肺动脉栓塞;诊断价值

肺动脉栓塞(PE)是常见的心肺血管疾病之一,指因内源性或者外源性栓子嵌塞在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的栓塞,其可导致组织血液供应阻断[1],且死亡率可以达到30%,加上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基础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如无法准确诊断、及时治疗,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本文就我院收治的肺动脉栓塞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16排螺旋CT检查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肺动脉栓塞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气促、憋喘、呼吸困难、咯血以及胸痛等临床症状。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排螺旋CT检查,观察组患者接受16排螺旋CT检查,均有完整影像学资料。

对照组患者中,男8例,女7例,患者的年龄在28岁到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7±2.6)岁。病程在1-10d之间,平均(3.4±1.2)d。

观察组患者中,男9例,女6例,患者的年龄在27岁到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2±2.9)岁。病程在1-10d之间,平均(3.2±1.3)d。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主要临床表现等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16排螺旋CT检查,检查仪器为菲利普16排螺旋CT扫描仪。扫描开始前,患者接受屏气训练。扫描时取仰卧位,先行常规平扫,扫描范围是胸廓入口到双肾动脉平面,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300mAs,层厚1.5mm,层间隔5mm,探测器×准直为16×0.75,螺距为1.375。然后经前臂浅静脉为患者注射浓度为300mgI/ml的造影剂碘海醇,注射速率为3.0-4ml/s,行增强扫描,注射后,当CT值达到150Hu,可延迟4s实施扫描,在一次屏气状态下完成从肺尖到膈上水平的扫描。将获得的图像数据资料传输到工作站后,对其进行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等三维重建,重建矩阵为512mm×512mm,重建层厚5mm,层间距5mm。

对照组患者接受单排螺旋CT检查,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检查工具同观察组,其主要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125mA,层厚5mm,矩阵为510mm×510mm。

由两名高年资的影像学医师阅片并经协商达成共识后,回顾患者在两种CT扫描诊断下的影像学特征,观察记录不同位置肺动脉的栓塞检出情况,比较其诊断准确率。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16排螺旋CT扫描,共检出包括主肺动脉、肺段动脉、肺叶动脉、亚段动脉在内的肺动脉1580支,栓塞动脉585支,肺动脉栓塞检出率为37.03%。对照组患者经单排螺旋CT扫描,共检出肺动脉486支,栓塞动脉64支,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为13.17%。栓塞动脉均在图像上观察到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但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管走向及分支更为清晰。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总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33%(14/15)、80.00%(12/1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临床正确诊断肺动脉栓塞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基础和前提,有调查指出,早期确诊并及时治疗可以使肺动脉栓塞患者的病死率从20%-30%降至8%[2]。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手段很多,其中肺动脉造影被认为是肺动脉栓塞的“诊断金标准”,在栓塞形态、位置、范围、形态的诊断中都有优秀的显示效果和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有创检查危险性较高,对于身体条件较差或者急重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诊断都有一定限制[3]。

本文比较了16排螺旋CT和单排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效果,结果显示16排螺旋CT在肺动脉显示、栓塞肺动脉显示上效果明显更优,其不仅可以对肺动脉及其分支的解剖结构清晰显示,而且可以对栓塞血管的数目、形态、肺动脉分支内充盈缺损的程度、肺动脉内栓子的位置、形态、栓子与血管壁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判断。与单排螺旋CT检查相比,16排螺旋CT检查中,多排探测器、准直器的应用,可以实现短期快速获得图像信息的目的,且通过不同重建方法、重建层厚的应用可以为不同位置肺动脉的清晰显示提供更多选择。

总之,16排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的血管显示效果好,诊断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宁波北仑区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1]诸葛卫新,翁志鹿.多层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12):2019-2041.

[2]段志永.16排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易刊,2013,15(10):1591-1592.

[3]王缉胜.多层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1869-1871.

[4]周友兴.浅谈用16层螺旋CT检查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9):36-37.

王小平(1971~),女,本科,副主任医师。

猜你喜欢

单排肺动脉栓塞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轮转冰”背景下山东省单排轮滑球运动发展的构想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世界男子单排轮滑球锦标赛八强技术特色分析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车辆运输车治理工作涉及车辆装载图示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头颈部富血供肿瘤的术前栓塞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