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鸡地区设施蔬菜烟粉虱调查与监测鉴定

2017-01-31张会亚景炜明张文超陈永利

蔬菜 2017年8期
关键词:粉虱黄板烟粉

张会亚,景炜明,张文超,陈永利,王 刚

(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陕西 宝鸡 722400)

宝鸡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团队以十多年对陕西省宝鸡市蔬菜烟粉虱活动为害情况调查数据为依据,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根据形态学、生物学、酯酶多态性和核酸多态性等方面的差异开展了设施蔬菜烟粉虱调查与监测研究工作。通过多年的系统调查,掌握了设施蔬菜烟粉虱的种群(生物型)动态与危害规律,为制订出科学高效的宝鸡地区设施蔬菜烟粉虱防控规程和技术方案提供依据。

1 烟粉虱各种虫态调查方法

1.1 棚室选择

选择种植番茄的2个大棚(每个大棚667 m2左右),将每个大棚分隔成2个小区,每个小区334 m2左右,做好各个小区的标识(用ABCD分别表示4个小区);以租赁赔偿的形式,按照要求统一品种、统一育苗、统一管理、统一收获;不采用任何防治措施。详细记录大棚内番茄品种、育苗期、生长期、产量、品种、肥水使用等数据。

1.2 烟粉虱取样及调查

在这ABCD 4个小区内,对每个小区采用Z字形10点取样,每点随机抽取番茄3株,共选取30株,4个调查小区共选取120株,进行如下的粉虱成虫和若虫调查。

1.2.1 烟粉虱成虫的调查

以涂有薄层植物油(菜籽油或花生油)的、画好计数格的黑色塑料盘(大小为25 cm×30 cm)为工具,对上述的每一株番茄(共120株)进行“拍打法”调查,具体为:先将盘子水平放置在每一株番茄顶部1/3位置的侧面,连续拍打番茄植株3次,直接计算盘内粉虱成虫数,登记在原始试验本上。然后,用抹布将盘内粉虱抹去,再对下一株进行相同方式的调查。根据需要,可在盘内适当增加黄油使用。取样时间统一在9:00—12:00进行。

1.2.2 烟粉虱若虫的调查

成虫调查结束后,在该调查株番茄的上、中、下位置各取1片叶(每株共3片叶),做好(上中下位置)记号,放入一个锁口塑料袋内,做好标签,带回室内镜检(不能及时镜检的,应放在冰箱内)。整个系统调查共取番茄叶片:每株3片叶×每个小区30株×4个小区=360片叶。

1.2.3 烟粉虱若虫镜检方法

取中部位置1个小叶,然后在解剖镜下对这个小叶的主脉两侧各取1 cm2,共2 cm2,分别统计每平方厘米上的粉虱卵、若虫和伪蛹(复眼变红的若虫)的数量。具体做法是:将1张白纸的中间挖去1 cm2,然后覆盖在所要观察的叶片上,在解剖镜下透过1 cm2的孔镜检测粉虱的数量。以每平方厘米上的虫量(头/cm2)为单位表示虫口密度。共检测360片叶×2 cm2/叶=720 cm2上的粉虱卵、若虫和伪蛹。

1.3 调查时间

自番茄移栽后,每隔10 d调查1次,整年(2个种植季节)系统调查。

1.4 统计

随机从大棚中挑选10株番茄,计算每株番茄上叶片的总数量;同时,换算为叶面积,其折算方法为:从镜检过的叶片中随机取10张叶片,分别放到坐标纸上,计数所覆盖坐标纸的格数(每小格为1 cm2),将这10张叶片的数据相加再除以10,即可得出调查叶平均叶面积。因此:每张叶片的平均面积×平均每1 cm2叶面积的粉虱数量(成虫+卵+若虫+蛹)= 粉虱数量/叶。

2 烟粉虱成虫监测

2.1 监测目的

黄板诱虫监测简便易行,可作为设施蔬菜粉虱成虫相对密度调查的一种常见方法;并可比较黄板诱捕与系统调查结果的关系,为科学控制该虫提供依据。

2.2 监测地点选择

选择与系统调查同一个大棚,相同的4个试验小区进行黄板监测。

2.3 监测方法

在上述大棚每个系统调查的试验小区(4个)内,采用5点放置,每点插放1块划有方格的20 cm×30 cm的黄板;整个试验为:4个小区×5块黄板 = 20块黄板,黄板放置高度以黄板下端略高于寄主植物番茄顶部为宜。

2.4 监测时间

与大棚系统调查同步,周年监测,每10 d更换1次黄板,详细记录每个黄板(如果成虫很多时,可挑选其中若干个方格)上的成虫数量,以监测粉虱成虫在番茄保护地(大棚)周年发生的情况。

3 烟粉虱生物型鉴定

3.1 宝鸡地区设施蔬菜烟粉虱的侵入

烟粉虱是一种由多种生物型组成的世界性重要农业害虫,其中的B型和Q型是两种为害最大、入侵性最强的生物型。B型烟粉虱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入侵我国,给我国农业生产、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宝鸡地区设施蔬菜B型烟粉虱的侵入开始于1994年5月,Q型烟粉虱则于2005年首先在宝鸡市凤翔县横水镇东白村温室黄瓜上发现,并随后在宝鸡川道的陈仓区、渭滨区、金台区迅速扩散;2006年,由烟粉虱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也在宝鸡各县区暴发成灾。

3.2 宝鸡地区设施蔬菜烟粉虱的主要生物类型演变

根据宝鸡市12个县区多种设施蔬菜作物上的烟粉虱种群的系统监测结果,研究发现烟粉虱入侵宝鸡十多年后,其主要为害生物型已由B型转变为Q型;生物因子(寄主植物、内共生菌和植物病毒)与非生物因子(杀虫剂)对B型和Q型烟粉虱种群互作特性研究,证实杀虫剂的使用是导致B型烟粉虱被Q型烟粉虱替代的关键生态因子;进一步对B型与Q型烟粉虱获毒及传毒特性研究,发现烟粉虱Q型替代B型是导致TYLCV在宝鸡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

4 烟粉虱生物型及研究程序

根据形态学、生物学、酯酶多态性和核酸多态性等方面的差异对宝鸡市各县区设施蔬菜烟粉虱种群进行生物型鉴定,目前已经确定的生物型有18种,其中B型最常见,几乎在全宝鸡市都有分布,其他生物群如Q型等多在凤翔、陈仓、太白等区域性县区分布。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宝鸡地区的烟粉虱生物型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程序如下:

4.1 应用RAPD分子标记和mtDNA-COI基因鉴定分析烟粉虱的生物型。

4.2 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采集的烟粉虱种群进行检测。

4.3 对RAPD分子标记检测到的烟粉虱种群的mtDNA-COI基因序列进行分析。

4.4 对采自不同县区区域的烟粉虱种群和陕西省内烟粉虱代表种群的mtDNA-COI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别构建系统进化树。

4.5 根据不同县区设施蔬菜烟粉虱的生物型及危害规律,制定出各县区设施蔬菜烟粉虱综合防控规程和技术方案。

猜你喜欢

粉虱黄板烟粉
烟盲蝽对茄子烟粉虱的防控效果研究*
烟粉虱MEAM1和MED成虫在辣椒上传播番茄褪绿病毒的特性
设施蓝莓粉虱发生危害及绿色防控
甘薯粉虱发生情况及综合防控对策探究
2019年全降解粘虫黄板与常规粘虫黄板诱虫对比试验初报
不同粘虫板对茶园小贯小绿叶蝉的诱集效果对比
近10年我国烟粉虱发生为害及防治研究进展
不同材质黄板诱杀黄曲条跳甲效果比较试验
阜新地区利用黄板诱杀温室大棚白粉虱的防效实验
烟粉虱救援行为机制研究设想及其应用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