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控专用型农膜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2017-01-31
2017年7月26日,山东农业大学组织专家对莱芜方下镇卢家庄村使用可降解地膜覆盖的大蒜进行测产验收,最高667 m2产量为2 347 kg,比使用普通聚乙烯地膜增产215 kg,且大蒜收获后废弃的地膜可以自然降解。
该可降解地膜是山东农业大学牵头承担的“十三五”国家重点专项“功能与寿命可调控的农用覆盖材料低成本制造技术与产业化”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由国内16家农用塑料薄膜研发、生产领域的优势单位共同承担。着重围绕长效长寿命棚膜专用料定制、可控生物降解地膜专用料定制、功能与寿命可调农膜加工共性关键技术、万吨级长效长寿命棚膜产业化田间应用示范、千吨级生物降解地膜产业化田间应用示范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和推广。
项目开展近1年来,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棚膜方面,主要围绕高光效、多功能、长寿命、低成本来攻关。研制的涂覆型和5层共挤多功能棚膜,在卢家庄村已使用5年以上,且透光、调光、消雾、抗流滴等功能都十分出色。在深入研究主要农作物对不同光质需求的基础上,开发了4种转光材料,根据不同作物生长需求配制转(调)不同光质的功能棚膜,提高了光合作用效率,使植株生长更加健康。这些五颜六色的棚膜对甜椒、茄子、番茄、生姜等作物的增产效果显著,例如用红色转光棚膜,可以使甜椒最高增产21%;使用生姜调光专用膜平均增产17%,最高增产30%。在地膜方面,主要围绕提高强度以适应机械化作业,可降解、可调控、低成本和增强保温、保湿、防杂草功能等要求攻关。开发了厚度仅6 μm的可降解地膜,满足机械化覆膜要求,且具有良好的保温保湿性能。根据作物生长需要,此地膜的降解时间实现了在60~180 d之内可调控,且最终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目前已应用于大蒜、马铃薯、花生等多种作物生产,并在山东、河北、甘肃、黑龙江、湖北、浙江、海南等多个地区示范推广200 hm2。
研究团队下一步将对材料、工艺技术进一步完善,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加快研发进度,推进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制定,加大成果推广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