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鹿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探析

2017-01-30

山西青年 2017年6期
关键词:白嘉轩仁义白鹿原

吴 佳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0

《白鹿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探析

吴 佳*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0

《白鹿原》作为一部气势恢宏的史诗性巨著,它大规模集中地反映渭河平原上白鹿村三代人的命运。作品既有民族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犀利性。其中的仁义思想、宗祠文化、孝文化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当代人必须学习的重要思想。

仁义思想;宗祠文化;孝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白鹿原》作为陈忠实的代表作,是他对传统儒家文化、现实主义思想以及中国社会变革的思考。但却很少有人关注过作品中透露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文学作品中表现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却是更深刻,更犀利的。

一、“仁义”思想

(一)作品中的“仁义”思想

作品在开篇就赫然写到“仁义白鹿村”这几个字,那么什么是“仁义”呢?早在《礼记·曲礼上》就有记载,“道德任意,非礼不成”。①而在作品中,“仁义”的思想更是在主人公身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白嘉轩作为白鹿村的族长,他既是封建大家长的化身,更是仁义的化身。他一生娶了七房媳妇儿,最后只有第七房仙草跟他过完一生。在封建社会,没有生养的妇女是很难得到婆家尊重的,而白嘉轩却善待每一位过世的妻子,为她们操办葬礼,这是他仁义表现之一;鹿三作为他们家的长工,白嘉轩却从未以下人的身份看待过鹿三,而是称鹿三为三哥,在饥荒时鹿三提出要离开白家,不想在白家白吃白喝,白嘉轩则果断拒绝了他的请求,这是白嘉轩仁义表现之二;黑娃作为鹿三的儿子从小生活在白嘉轩的威严之下,他讨厌白嘉轩挺直的腰板,于是在当土匪时打断了白嘉轩的腰。可是当他学为好人归顺新政府时,却遭到白嘉轩的儿子白孝文的陷害而获牢狱之灾。白嘉轩并未落井下石,而是到处奔走为他说情,这是白嘉轩仁义表现之三。由此可见白嘉轩作为仁义的代表是当之无愧的。

(二)“仁义”的现实意义

“仁义”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它不仅仅存在于文学作品中,更应该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如今物质的享受已经逐渐侵蚀人们的思想,更多的人则是处于一种“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状态,人与人之间的不仅缺失了最起码的信任,甚至没有仁义可谈。因为缺失了仁义,小月月在本该最快乐的年龄失去了生命;因为缺失了仁义,老人们摔倒无人敢扶导致了离世;因为缺失了仁义,很少有人会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和谐社会不该是这样的,当然也不能是这样。因此加强“仁义”思想的宣传教育是势在必行的,只有思想上都上升到一定高度,人们才能不为物质利益所困,才能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勇敢地伸出友好的手,救人于危难之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塑思想、正三观的教育,不仅仅要发挥其学科特点,更要通过其导向、育人、协调等作用为全社会注入新鲜血液,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思想意识在自我的内化以及外化的过程中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孝文化

(一)孝文化在作品人物中的体现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孝文化更是源远流长,而它的作用从古至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白鹿原》作为一部展现儒家文化的经典巨著,它对孝文化的展现也是多方面的。白嘉轩一生娶了七房媳妇儿,不是因为贪婪或是寂寞,而是他时刻谨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所以他只是为了给白家留后才这样做的。黑娃虽然是一个叛逆的代表,却也是一个孝顺之人。他带田小娥回家不被接受,被父亲暴打没有反抗而是带着田小娥住到村边的旧窑洞里。这是她对父亲的尊重与孝,他不反抗不是不敢,而是他内心的孝道要求他必须这么做。再后来他投身朱先生门下要求“学为好人”,并隆重地回乡祭祖也是他内心孝道的表现。整部作品每一部分都有孝文化的体现,有对父母的孝,也有对整个家族的孝,作者通过浓墨重彩地描写使这种孝文化更加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以文学作品的形式使人们更好地接受这种孝文化。

(二)孝文化的现实影响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孝文化更是不可遗失的教育内容。而当代社会真正谨记孝道的人已经寥若星辰,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传扬孝文化是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父母是给予生命之人,必须用心孝之。而如今有老人冻死在儿子家门口的,有老人在养老院走失的,有老人被儿媳虐待的等等这一系列的事件归根到底是孝文化的缺失,是人们思想的滑坡。古语常说:“百善孝为先,”可在社会主义的今天人们早就将这些抛之脑后,更多是自己对生活的享受,而不去关心老人,赡养老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传播孝文化的重要手段,必须发挥其关键性的作用。因为孝不仅是维系家庭和谐的重要纽带,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更是振兴中华名族的决定性力量。

现如今我国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老年人口基础逐渐加大,“空巢老人”更是随处可见。因此国家在大力建设养老保障机制的同时更应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做到文化养老,使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形成高度的孝文化意识,不仅要在生活上关系赡养老人,更要满足老人的心理需求。对孝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修养和素质,更能为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文化参考,从而使得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民族振兴。

三、结语

《白鹿原》作为一部文化气息浓厚的巨著,通过作者精心的布局与描写为读者生动地再现了渭河平原白鹿村的文化氛围,并通过这种浓重的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了文学性的支撑。当然对于绵延至今的传统文化我们不能一味地继承,而是要选择性地继承与弘扬,将其中有利于塑造人格,提升思想意识的部分着重传扬,从而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

[注 释]

①戴圣,戴德.礼记·曲礼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12):64-68.

[1]陈忠实.白鹿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2]李艳婷.白鹿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J].文化杂谈,2014(6):2-3.

[3]葛晨虹.新时期弘扬仁义礼智信传统美德的意义[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06):4-9.

[4]肖群忠.中国孝文化研究(第二篇)[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2.

[5]吴广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融入研究[J].中共中央党校,2013(04).

吴佳,女,汉族,山西阳高人,贵州财经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I

A

1006-0049-(2017)06-0166-01

猜你喜欢

白嘉轩仁义白鹿原
WANG Xiaoping.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in the Age of Global Capitalism:Renaissance or Rehabilitation?
三轴搅拌桩在仁义排涝站基础处理中的应用
久假不归
从《白鹿原》看传统的乡村机制
仁义不过是“客栈”?
《白鹿原》中白嘉轩人物形象浅析
儒家文化在《白鹿原》中的彰显
从主题学角度比较人物性格命运
意外
白鹿的精神——再论《白鹿原》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