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兼职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2017-03-15解柠羽李红云钟冬梅
李 莹 解柠羽 李红云 钟冬梅 李 心 张 艳
大连民族大学,辽宁 大连 116600
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兼职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李 莹 解柠羽 李红云 钟冬梅 李 心 张 艳
大连民族大学,辽宁 大连 116600
通过了解在校大学生兼职的实际情况,掌握大学生兼职的基本特征,结合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参加兼职的态度,深入分析民族地区大学生兼职的利与弊,得出趋利避害的结论,并对大学生更好地参与兼职提出了可行的改进措施。课题组成员均来自民族地区,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项目以广西,云南,陕西,内蒙,贵州五个地区为例,展开深入调查与研究。
民族地区;大学生;兼职
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式日趋严峻。为了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增加核心竞争优势,很多在校大学生参与了兼职工作。本项目的研究存在三个意义:一是通过客观、全面反映当代大学生的兼职状况,深入挖掘其原因与影响,找出兼职过程中的困难,为如何应对大学生兼职热现象提供理论依据。二是深入民族地区调研大学生兼职的现状与特征,分析存在的利弊。三是可以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兼职观念,从而指导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在项目研究中期待形成有现实指导性。
一、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社会兼职的基本情况
(一)大学生兼职的比例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随机抽取了五个民族地区大一至大四的学生,进行了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外出兼职的学生所占比例还是很多的,约占70%,而没做过兼职的同学人数比较少,仅占30%。这表明大学生兼职已经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二)兼职所带来的影响
在这次调查中,34.94%的学生认为兼职能够让它们经济独立,并开始自己支付部分费用;22.76%的学生认为兼职是增加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的奠基石;而认为兼职能够帮助自己得到提升和锻炼的学生在调查人群中占14.42%。这表明很大部分大学生兼职主要考虑的是经济原因,同时从另一方面也说明市场经济时代,大家都更注重自我发展,自我提升。
二、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社会兼职的特点
根据问卷调查所收集的信息,项目组成员将兼职的特点总结为以下3点:
(一)兼职时间短,收入获得较易
大学生学业以及各类活动的原因,决定了大学生能够从事的兼职的性质,在保证课业的前提下,另找兼职工作,兼职也大都是短期的。另外,兼职一般都是日结的,收入较快,也能解决大学生生活费暂时不足等问题。
(二)途径多
学校也会提供一些勤工俭学的兼职项目,但这些岗位优先提供给贫困生的,所以大学生主要是通过中介机构找兼职,也会在一些网站中寻找可靠兼职,除此之外,还通过其他同学的介绍寻找适合自己的兼职。
三、民族地区社会兼职的现状分析
(一)广西省民族地区社会兼职的现状分析
为对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社会兼职状况进行的深一步了解与认识,本小组其中一名成员在暑假期间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一些高校(如广西师范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等大学)进行调查和走访。调查数据显示,大一兼职的学生占本年级的16.67%,大二占34.62%,大三占了38.78%,而大四兼职的学生仅占9.94%。当地大学生获得兼职信息的途径主要有中介公司、熟人介绍、校报纸、网络、自己找等方式。在调查和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市场的不规范和法律的不完善,大学生兼职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维权意识较差,同时也反映出国家的法律还不够完善。
(二)贵州省民族地区社会兼职的现状分析
(1)选择分析:对于兼职的选择,大学生主要从事家教、发传单、促销、餐饮服务等行业的工作,这类兼职在时间上灵活性比较大,适合学生。因此成为了大学生兼职的首选。(2)目的分析: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多数同学兼职不仅仅为了赚钱,也是为了接触社会,可以拓宽交际面,积累社会经验,为锻炼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当然有些比较贫困的同学考虑更多的是增加自己的生活补助,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减少家庭压力。(3)兼职和学习关系分析:在被调查的同学中,大多数同学还是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的,只有很少同学选择“逃课工作”。因此,大学生一定要处理好兼职与学习的关系,明确自己的主要任务和方向,切不可因小失大。
(三)内蒙古民族地区社会兼职的现状分析
(1)年级分布:从调查的结果看,已做过或正在做兼职的大学生以大二大三的居多,而大一、大四的较少。但从总体上看,做兼职的大学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家庭居住地:被调查对象的家庭居住地分布极广,其中来自农村的最多,占总体的26.80%,来自乡镇,县城(含县级市),地级市市区,省会城市(含直辖市)的则相差不大,而来自牧区的仅占了3.44%。(3)关注问题:从调查数据来看,内蒙古地区大学生在兼职工作的选择中,工资薪酬、安全因素是重点关注问题。两项指标分别为27.24%和27.88%。
(四)陕西省民族地区社会兼职的现状分析
陕西省虽然不属于民族地区,但回族人口仍较多,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9.1%。项目组成员特地对陕西省部分地区做了详细的调查,从而为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兼职工作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1.赚钱的原因:一是学习角度,大学的课堂授课时间少,生活方面的自由安排以及校园环境的丰富多彩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二是就业角度,兼职经历能更快地发现社会需求,明确自身的不足,可以将来更好的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三是家庭环境角度,家庭经济较困难的同学考虑得更多的是增加生活补助,缓解经济压力,减轻家庭负担。
2.赚钱的途径:一方面从兼职方式来看,68.52%同学选择通过熟人介绍,而选择去中介机构寻找兼职的学生仅占10%。另一方面从兼职的类型来看,选择家教,销售和礼仪这类工作的学生所占比例最多,数据显示为38%;
(五)云南省民族地区社会兼职的现状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兼职的现状,本小组其中一名成员在暑假期间在云南师范大学及云南民族大学进行了实地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进行现状分析。
表1 大学生参与兼职的基本概况
根据调查,能够得出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兼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
1.社会原因:法律保障不完善;社会监管乏力,保护趋于边缘化。
2.学校原因:对大学生兼职引导、管理有限;学校对校内虚假广告的打击力度不够。
四、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社会兼职现状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兼职已经发展成为校园的一种普遍现象。本项目组通过对广西,贵州,云南,陕西,内蒙古五个民族地区的多所高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走访,对大学生兼职缘由、大学生兼职市场从大学生自身,学校,社会角度进行重点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角度分析
(1)经济利益的驱动:家庭经济困难往往成为大学生兼职的最直接动机。数据显示,34.94%同学选择兼职的目的是为赚取生活收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2)就业压力的刺激:2013年普通高等大学生毕业人数699万人,2014达到727万人,2015高达750万人,这意味着将有大量的就业人口涌向社会,刺激大学生尽早增加自己优势。(3)其他因素:生活经验不足、思想不成熟、社会阅历不丰富,大学生对于在校兼职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认识。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规划不清,存在着从众心理。
(二)学校角度分析
目前,为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就业能力,大部分高校都设有就业指导中心,但其作用未能得以充分发挥,真正实施实践在于少数,校外兼职是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
(三)社会环境角度分析
1.不法机构的侵害:在大数据时代,学生难以准确辨识可靠和安全信息。“黑中介”、“黑单位”让人防不胜防,造成大学生利益不断遭受侵害。
2.政府相关部门的制度管理漏洞:从本次调查数据来看,有21.79%的学生认为政府应该对社会兼职加强监督和管理;23.72%认为学校应该对该方面进行协助管理和监督;44.23%认为相关用人机构能提供可靠机会。74.68%认为有必要提供相关机构部门来解决相关问题。不难看出,我们应该重视大学生社会兼职方面问题,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是有必要的。大学生已经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主要人力资源,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利对国家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五、结论
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在得出了一些结论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这对这些问题尝试给出建议。
(一)问题总结
首先,有一部分民族地区的学生是出于对家庭情况的考量。但是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兼职的种类虽然多样,但多数是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的体力型岗位,学生很难在这样的岗位中提升专业能力,锻炼素质。其次需要着重注意的问题是大学生兼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由于兼职活动是与社会接触,免不了有居心叵测的人用兼职的幌子来欺骗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这样一来,大学生的财产人身安全便得不到保障了。
(二)建议总结
(1)纠正兼职的目的,兼职不只是为了报酬,更重要的是锻炼能力。我们更应该关注兼职对提高智力素质与非智力素质的意义。(2)兼职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凡事皆有度,兼职也不例外。(3)找好兼职与学习的平衡点,敢于尝试有一定知识含量的兼职。学习知识和实践知识是兼职的过程和目的。我们首先要有创新意识,而后要有能力,更要把握机遇。但无论如何,要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兼职的关系。(4)加强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心得体会
对大学生来说,兼职经验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对我们以后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不管大学生是怀着怎样的目的从事兼职,只要能从兼职中有所收获我们对兼职还是应该怀着友好的态度的。因此应当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然而,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大学生,他们的社会适应力更强。但是我们要分清主次,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以兼职为辅,好好利用大学的四年时间,使自己很快融入社会,为自己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1]陈岸涛.扬帆起航:写给大学生的10封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何珊珊.关于我国在校大学生兼职动机的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报,2007,6(3).
[3]杨燕绥.新劳动法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5.
[4]绍国平.论大学生权益与法律保障[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1).
[5]邓岳南.大学生兼职期间权益保护问题探析[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6]张辉金,萧洪恩.当代大学生的兼职原因与青年社会化[J].理论观察,2006(1).
[7]陈力,张学义,叶金明,孙艳凤.大学生兼职现状调查[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6).
[8]米霞.对高等院校学生兼职情况的思考[J].前沿,2004(9).
G
A
1006-0049-(2017)06-02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