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上海大学音乐素质教育的育人模式*
——以上海大学艺术团为例
2017-01-30王福停
王福停
(上海大学音乐学院,上海 200444)
探索上海大学音乐素质教育的育人模式*
——以上海大学艺术团为例
王福停
(上海大学音乐学院,上海 200444)
上海大学艺术团是上海大学实施音乐素质教育的载体之一,对学校培养具有复合型、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质,为大学生陶冶情操自我完善人格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将探索艺术团的育人模式以及育人功能,并分析艺术团育人效果中存在的不足,总结其经验。
音乐素质教育;艺术团;育人模式
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声音语言,可以对人的身心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雅的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获得精神上的享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古今中外有许多哲人都对音乐教育非常重视。我国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思想。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也曾提到音乐的育人作用。上海大学非常重视音乐在育人方面的作用,以“音乐素质教育专业化”的育人理念,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不断的总结思考,慢慢的探索出了一条对非音乐类专业学生进行音乐素质教育的道路。
一、上海大学音乐素质教育情况及艺术团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实践,上海大学形成了比较具有特色的音乐素质教育体系,主要分为三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音乐类通识课,音乐类通识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为核心。目前,上海大学有《中国经典音乐》和《外国经典音乐》两大音乐类核心通识课程,他们由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的在职教师进行课程设计和讲解。课程内容重点立足于向学生介绍经典的音乐作品和代表人物,以“中国经典音乐”为例,涵盖了民乐、民歌、钢琴、歌剧、流行音乐等不同风格与类型,以生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中国音乐的魅力。第二模块是“音乐素质教育课程—音乐会系列”,与传统的音乐素质教育相比,“音乐会系列课程”可以说是我校的一项创新。课程以音乐会的形式呈现,为选课的学生每学期提供4场音乐会。学生只需选择其中一场,选满4场后提交一篇论文即可获得相应学分。课程运用音乐会表演与音乐理论现场讲授相结合的方式。音乐会的演出主体为音乐学院的教师及学生,学校也会邀请一些国际上的音乐家。主讲人为音乐学院的理论教师,主讲人会根据当天音乐会的作品向各位同学讲解其背景知识、作曲家概况、音乐风格和音乐情感等,随后音乐家们进行表演,引导学生体验作品,这样的方式使学生的印象更深刻。第三个模块就是本文介绍的艺术团。
艺术团是上海大学非音乐专业大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的重要平台,也是进行音乐素质教育的载体之一。大学生艺术团的演艺实践主要由日常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定期的音乐会展演两个部分组成。艺术团的团员由上海大学的普通学生和音乐专业的学生共同组成,定期安排音乐学院的专业教师讲课,组织排练。通过专业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对音乐本体的认识更加深入,通过排练和演艺使学生获得更加直接的音乐体验。上海大学有八大学生艺术团,分别是交响乐团、民乐团、管乐团、合唱团、弦乐团、打击乐团、钢琴协会、舞蹈团。其中民乐团、管乐团、合唱团为上海市级艺术团,其余为校级艺术团。上海大学艺术团每年向全校学生招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不同的艺术团,每个艺术团都有专职教师指导,定期考核。艺术团每年都有出国交流的任务,增强了学生的舞台经验和国际视野。为了激励学生的热情,学校设立了艺术类单项奖学金,每个艺术团的同学都有申请的资格。
二、艺术团怎样发挥作用
为了分析上海大学艺术团的育人效果,作者经过了半年的实地调研,掌握了艺术团的基本情况以及艺术团实施的基本条件。上海大学设有50余间钢琴练习琴房、多间舞蹈房和乐团综合排练厅、能容纳250余人的多功能音乐厅和能容纳1500余人举行大型交响音乐会、歌剧的大礼堂。这些设施为学生的日常排练和舞台表演提供了便利的场所。同时,上海市教委每年为市级艺术团提供30-50万的资助。这些资助用于艺术团乐器的更新与配置,保证艺术团乐器的质量,例如管乐团的大管、定音鼓、打击乐团的马林巴、以及弦乐团的低音提琴、民乐团的古筝和扬琴等大型乐器都由学校配置。
除了良好的硬件设施之外,专业的师资队伍也是实施艺术团发展的核心。上海大学艺术团基于上海大学音乐学院,拥有一支专业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还聘请国内外有名的音乐家为学生指导排练,例如聘请上海歌剧院的一级指挥林友声为我院的客座教授,著名留法小提琴家王太平和韩国女高音歌唱家姜慧明为外聘教授。每个艺术团配置专职的指导教师,设计教学方案和排练计划。以合唱团为例,共有四位专职的教师进行指导。常任指挥,担任本团的指导老师,制定艺术团的总体发展方针和规划,负责重大演出及日常的排练。助理指挥配合指挥开展艺术团的工作,负责合唱团的音乐基础知识的训练。声乐指导负责训练合唱团学生的声音,讲解发声方法。钢琴伴奏老师负责日常排练和演出的伴奏。
上海大学艺术团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学生自主管理制度。从艺术团的招生到管理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艺术团采用学生的自主管理模式,以合唱团为例,设立了团长、声部长、宣传部、外联部、财务部等等。用团员的自主管理模式负责合唱团的相应工作,保障艺术团得以顺利进行。为了保证艺术团的良性发展,艺术团制定了管理团员的积分制度和签到制度,对团员的每次排练进行记录,没有按时参加排练的团员将进行扣分处罚。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得以有效实现,减少老师工作量,培养了主人公意识。
艺术团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影响和向心力。在良好的硬件设施保障和老师同学们的努力下,艺术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团员,这些团员在上海大学的各个历史时期对校园文化的活动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比如在极具影响力的“新年泮池音乐会”和“校园十大歌手”中,艺术团的同学非常活跃。“泮池音乐会”更是以艺术团的团员为主体,成员占演出人员的四分之三左右。团员们不仅在学校发挥作用,而且他们毕业以后,艺术团团员这种爱音乐、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影响还会辐射到社会,每一位毕业的团员是我们的校友团,他们也是艺术团的终身会员。
三、艺术团的成效
上海大学艺术团对学生的发展有许多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审美能力、团队精神、人格素养、学习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了更深的了解艺术团的育人效果,作者对艺术团团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
音乐之美是无形的美,它像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沁人心脾,令人陶醉。它时而激扬、时而忧愁、时而温柔、时而愤怒。它的每一个音符都是那么的真实,一支曲子,由于有了高低起伏的变化,会产生某种情感。黑格尔指出:“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因此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最主要的审美特征是情感过程。换句话说,就是要提供给学生大量的音乐感受,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对音乐进行美的感受,从而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在本次的调查结果中:通过在艺术团的学习,认为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的同学比率为98.6%,这证明艺术团的学习和分析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了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之后,学生可以在浩瀚的音乐世界里充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人文关怀
团队合作精神是人格锤炼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本次的调查结果中:通过艺术团的训练增强了团队意识的同学比率为89%。在日常的训练中,音乐作品的表演需要集体完成,艺术团的日常管理需要大家配合,这增加了团员的沟通,增强了团队意思。艺术团是一个大家庭,由于对音乐的热爱使他们凝聚在一起,在艺术团学习当中,不仅能聊音乐,还能够冲击未来的理想,所以艺术团给的不仅是艺术本身,它还能带来快乐的学习环境。值得一说的是在2012年,来自美术学院美术专业2010级学生冀晓楠获得上海大学“校园艺术家”称号,并于同年12月举行了一场二胡独奏音乐会。冀晓楠同学从小学习二胡,拥有不错的基本功,但是她一直没有找到艺术展示的平台,所以她加入上海大学民乐团。在民乐团中,她得到当时艺术中心青年二胡演奏家任华清老师的支持和培养,演奏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民乐团为学生开展的各项艺术活动,让冀晓楠有了更多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冀晓楠参加过在上海艺术中心、东方艺术中心举办的我校新年音乐会;她还两次跟随上海大学民乐团远赴欧洲,参与艺术交流活动。这些丰富而又宝贵的经历锻炼了她,也开拓了她的视野。“上海大学真的给了我太多太多,我甚至已经离不开上大了。”冀晓楠感慨万分:“在上大学之前,我从没有想过可以有机会出国去交流,可以开自己的音乐会……但现在,这一切都变成了现实,真的要感谢上大。”
(三)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情操
音乐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优美高雅的音乐蕴含着高尚的艺术情怀,它是塑造大学生品格的一种精神力量,对大学生的精神起着引导、激励、升华的作用。古时候孔子听到美妙的韶乐感慨:“三月不知肉味”。艺术团十分重视对团员身心的培养,从音乐作品的选择到讲解,都积极的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正是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过程,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本次调查中:认为艺术团的训练对性格培养有帮助的有81%,认为在生活上有启发的有76%,认为对人生观有影响的为64%,这些数据表明艺术团对与大学生的身心培养具有一定的效果。
(四)培养一种终身受益的爱好和生活方式
培养一种终身受益的爱好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通过长期的艺术熏陶,对艺术的热爱会逐渐转变为一种生活习惯。在本次调查中有86%的同学表示会一直保持对音乐的热爱。值得一提的是合唱团袁超同学,他是一名美术专业的学生,入校后加入了合唱团,经老师的指导,加之他自己的天赋让他成为一名具有专业水准的歌者。在毕业后袁超同学专职从事音乐工作,开了一间音乐工作室。袁超同学毕业后回忆以往学习音乐的经历感慨的说“在合唱团里,我发现了自己的爱好和才能,非常感谢学校提供的平台,感谢老师的培养,感谢和我一起学习的同学们”。而且,现在他的工作室的合作伙伴也有当年合唱团的团员,他们的友谊因音乐而延续。
(五)艺术团是展现上海大学校园文化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窗口
上海大学艺术团是学校与国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曾多次代表学校出国交流。2010年民乐团出访了美国、爱尔兰、土耳其孔子学院等多所高校,传播了中国文化,宣传了上海大学。2011年6月,上海大学合唱团赴法国参加“世界大学生音乐节”,将属于他们的歌声展现在世界观众的面前。2012年弦乐团与美国来访的westmont大学合作举办音乐会。同年10月,弦乐团应邀赴美国斯坦福大学以及怀俄明大学进行巡回演出。上海大学艺术团多次完成学校的国际交流活动,是上海大学国际交流的特色窗口,对传播我国的传统文化,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在艺术团老师的专业指导和同学们的努力下,艺术团获得了许多的荣誉。学院拥有上海市高校中唯一的“上海市大学生管乐艺术实践基地”,2015年弦乐团获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表演类器乐乙组(专业组)一等奖,合唱团荣获上海市声乐专场甲组一等奖、管乐团获得上海市乙组一等奖、民乐团获得上海市乙组二等奖。
四、结语
从调研结果来看,艺术团既是专业学生实践的专业舞台,也是普通大学生提高音乐素养的重要平台。它是校园文化和全面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充分体现了上海大学音乐素质教育的成果,展现了上大学子独特的艺术风貌,几代大学生,在这样宽松的艺术氛围里成长,坚持着他们的音乐梦想。一个优秀的艺术团需要自身的执着与坚持,更要时间的沉淀,很难是短期见到成效。十余年来,上海大学艺术团培养了一届又一届热爱母校,热爱音乐的团员,甚至有毕业多年的校友返校参加大型的艺术汇演。团员们对艺术的追求,并没因年龄和时光而消退,他们坚守着对艺术的理想和对团队的热爱,这成为了艺术团宝贵的财富,艺术团培养了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并让音乐伴随他们成长终生。
[1] 庞海芍.公共艺术教育的功能及其实现途径[J].中国高教研究, 2006,08.
[2] 庞海芍.大学公共艺术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高教研究, 2005,12.
[3] 卿扬.怡情、启智、育德[J].文化产业,2014,06:94.
[4] 阳军.音乐素质专业化教育的意义及其培养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 2014,12.
[5] 曾建华.中国音乐教育与国际音乐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12.
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育人模式的调研—以上海大学为例》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