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美术特长生个性化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2017-01-30郑玉梅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艺术家 2017年4期
关键词:特长生个性化美术

□郑玉梅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目前,在教育工作快速发展的阶段,初中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化课程的开展,更是需要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学习,保证校园能够向社会输送多方面的人才。美术、音乐等艺术知识的教育在这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校园的美术特长生在逐渐增加,但是纵观初中校园的教育情况,美术特长生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也影响其自身的发展,以及学生的良好培养。因此本文重点探讨美术特长生的个性化教育现状,有针对性地找到教育工作的开展对策,希望能够为美术特长生的教育做出贡献。

在非考试科目逐渐向边缘化发展的阶段,初中的美术课程形同虚设,很多学校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意识到美术专业课程的重要性,没有对课程进行规划,再加上特长生学习时间的缺乏,所以很多学生在美术学习中都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甚至在后期放弃艺术学习。而个性化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为其寻找到良好的教育对策,以此改善美术特长生的学习困境。

一、美术特长生个性化教育现状

对初中校园进行观察和了解能够看出,美术特长生的教育工作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依然暴露出一定的问题:

第一,教育理念的缺失。很多教师在个性化教育中存在误区,学生的教育工作也缺乏正确引导,很多教师依然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为教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一点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第二,日常管理工作松散。目前初中校园中,美术特长生的常规管理工作呈现出薄弱的现象,其中包含专业训练缺乏积极性、学习时间无法得到保障等,这些都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第三,课程设置的统一性,在根本上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美术的成绩源于创造,但是学校对于课程进行统一设置,学生需要接受的知识内容都是相同的,所以也导致学生无法积极地进行美术创作,这些都与个性化教育工作完全相悖,影响了初中校园美术特长生的良好发展。

二、美术特长生个性化教育的对策

1.健全美术特长生常规管理体系

个性工作的教育直接影响个体的工作和生活活动,所以不论是对组织的个体管理,还是针对特长的学生培养,都需要关注到其自身的个性化情况。在校园中开展和实施个性化教育,也需要把管理工作纳入其中。目前在学校中的美术特长生是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群体,所以在教育或者管理过程中很容易被遗忘,导致学生的学习出现盲目性和无所适从的现象。因此对于美术特长生的个性化教育,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方面要求教师能够正面地认识个性化教育;另一方面需要教师能够参考个性化教育管理策略,树立常规的管理体系,保证教育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

2.构建具有选择性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和课程的设置能够为特长生的教育找到最佳方法,同时因为教育工作的开展还具有一定的传统性,所以这种统一的课程设置,也抑制了特长生的个性化发展,所以还需要保证课程的设置能够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因此提供能够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还需要学生能够进行个人价值的判断,能够让学生接受教育工作。初中的美术课程设置需要了解和考虑到不同的层次和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保证所有课程的开设都符合学生的基本水平和能力,这也是教育的基础。

3.实施美术特长生个性化教学方法

个性化教学策略主要指的就是帮助其实现教学的目标,按照学生的个性特征选择符合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的教学方法包括:制定多样化的教学目标,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还有定时增加综合课程的弹性,这样的情况都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灵活地学习艺术内容,也能够让学生准确地掌握美术知识内容。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环境中,掌握自身思维的个性化发展,促使学生更加快速地发展和进步。

4.改革教材知识内容培养学生个性化

在初中阶段,针对美术特长生还需要其能够明确自身属于课堂的主体,教师也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位置,这也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对于美术特长生教育提出的重要要求。以往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都是按照教案的课程设计,按部就班地进行每一堂课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方法看似有条不紊,但实际上并不适合特长生的发展,因为艺术需要创新和个性,按部就班的教学,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在这样固定教学的模式下被禁锢,所以教师需要按照特长生的需求进行教学,把大量的美术作品融合到教材内容之中,以教材为主要线路进行教学,保证学生能够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保障下,学习更多与美术相关的拓展性内容,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根据以上探讨和分析能够看出,在初中课程中,美术特长生的个性化教育任务非常艰巨,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特长生个性化美术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谁是体育特长生
取消特长生招生,不等于取消特长生教育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同桌宝贝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刍议体育特长生辅导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