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体育舞蹈、国标舞、交谊舞的发展
2017-01-30张子浩广东海洋大学
□张子浩 广东海洋大学
一、体育舞蹈、国标舞、交谊舞的演变过程
1.由社交舞到国标舞的发展演变
社交舞最早在欧洲国家出现并流行,通常是指方形舞、圆圈舞以及队列舞,一般是在较大的聚会场所等人群集中的场所所跳的舞蹈,这种舞蹈的交际性很强。舞蹈最早出现在15世纪的欧洲,华尔兹是这个阶段的代表性舞蹈。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情感更为丰富、社交活动也多了起来,在情感释放需要和社交需要的共同作用下,关闭式舞蹈产生了,继而又演变成多种多样的舞蹈形式,在欧美许多国家流行了起来。比如西班牙的探戈、美国狐步舞等,因为上述舞蹈类型均常见于大型聚会等社交场所,所以统称为“交谊舞”。
2.由国标舞到体育舞蹈的演变过程
1935年,德国的“国际业务舞蹈协会”成立,1950年,苏格兰设立了“国际标准舞理事会”,在经历了后续漫长的发展过程后,最终改名为“世界舞蹈组织”,也叫“WDC”。
国际舞的大型赛事众多,这样的形势下,既进一步强调了国标舞的竞技性,又凸显出它的锻炼功能。另外,国标舞能得到大力的推广,“世锦赛”和“奥运会”等世界性的大型体育赛事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德国是最先完成“国标舞体育化”的一个国家,该国体育系统于20世纪60年代正式引入国标舞。
3.体育舞蹈、国标舞、交谊舞之间形式的关联和演化特征
这三种舞蹈的演变形式表现为:交谊舞在先,在后续的发展中,演变出国标舞,它们的结构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而国标舞和体育舞蹈事实上是名称的区别,在结构和内容上是有很高的相似度的。交谊舞像国标舞是事物广义进化论之下的正常结果。因为人们对项目的价值观和发展方式不同,国标舞逐渐转化为一种体育舞蹈。世界体育文化的强势发展,是国标舞体育发展的一大外部推动因素,内部推动因素是舞蹈和体育之间的共通性和功能性,以及舞蹈的运动特性。随着人们审美的提升,舞蹈项目的功能与名称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最终出现了交谊舞、国标舞、体育舞蹈等以功效、性质和属性为判定标准,进行命名的舞蹈形式。事实上,交谊舞也叫作社交舞,这些名称都是在强调它的特性和价值点。
二、国际交谊舞、国标舞、体育舞蹈的联系和演变历程
1.交谊舞的引进和发展
19世纪末,很多华侨、留学生、舞蹈团队等在国外工作、学习人士在回国后,也带来了国外的流行舞蹈。最初,这种舞蹈形式在国内被称为交谊舞,在租界内举办聚会时,作为助兴节目得到了发展。后来,国内的政府人士开始将这种舞蹈形式用到正式宴会中,在持续的发展过程中,加上新思想的碰撞,最终交谊舞在上层社会当中风行起来。有资料记载,20世纪初,大量的专业舞蹈人士在天津、上海等城市对欧美舞蹈展开了大力宣传,还设立了舞蹈课程。1920年9月,一些中外人士在大东旅馆开始举办舞会,1927年,上海创办了第一家舞厅,此后,交谊舞得到了迅速发展,逐渐发展、流行起来。
2.国标舞、体育舞蹈的引进和发展
在我国,舞蹈组织的创建和完善,即代表着国标舞和体育舞蹈正式出现。我国1989年创立了舞蹈家协会国标舞总会,同年国际体育舞蹈俱乐部也宣布成立。文艺界人士在国内引入国标舞初期展开了很多舞蹈活动,最终使国标舞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比如引进舞蹈教师、开设国标舞专业课程等,是国标舞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而体育舞蹈在持续的学习发展之后,呈现出后来居上的势头。我国的“体育舞蹈运动协会”于1991年宣布成立,同年5月底正式宣布加入ICBD,由此,得到了国际舞蹈理事会的认可,还成为了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的一员。我国“北京、上海世界杯体育舞蹈锦标赛”于1993年举办,同时获得了国际舞蹈职业总会的大力支持。两年后,我国参加了国际体育舞蹈锦标赛,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在教育部的呼吁下,体育舞蹈开始被纳入体育专业必修课当中。
3.国际交谊舞、国标舞、体育舞蹈的演变特征
交谊舞、国标舞、体育舞蹈在我国有各自不同的发展形势。以交谊舞来说,这种舞蹈的理念是男女平等,观念开放,舞蹈过程比较自主和随意。交谊舞是一种放松、休息的舞蹈形式,而另外的两种舞蹈形式有很强的竞技性。从技术层面来看,交谊舞的约束性不强,另外两种舞蹈形式则有复杂的技术性。受文化融合的影响,交谊舞呈现出创新的发展特点,而国标舞成为一种艺术形式,体育舞蹈呈现出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趋势。
总之,要让三种舞蹈形式找到最为适合的定位,之后再通过适当的方式引导,最终实现三种舞蹈相互促进,共同提升,从而满足人们在现代生活压力之下方方面面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