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研究探索
2017-01-30方锐
方 锐
信阳农林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河南 信阳 464000
对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研究探索
方 锐
信阳农林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河南 信阳 464000
文化也是生产力,文化产业本身就是一种经济。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文化软实力,本文通过对文化软实力内涵的描述,立足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提出构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些建议。
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建设
一、文化软实力现状
(一)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软实力是近年来国际关系领域的流行词,以前人们比较关注经济、科技、领土、军备等有形的硬实力,现在人们对国际关系看法的发生了改变,开始关注文化、价值观、道德准则等无形的软实力。其中,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它主要指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具有可持续性和精神特性。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文化软实力和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一样重要,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思想、文化和道德等,是一种凝聚力、创造力和传承力。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到来,国与国之间的影响力在不断地扩大,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各大国开始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对于中国而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介力度不够,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资源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文化领域像一些文艺演出、语言文化和图书出版等现状惨淡,传统文化资源亟待创新和改造。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是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是党总结历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应同世界文化一起,担负起传承文化的重任,繁荣中华文化,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力。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构建
(一)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多,这就使得各地风土人情差别很大,历史文化也有很大不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开放,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经济成分、分配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不仅如此,人们的思想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时就必须要有统一的指导思想,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大家有共同的奋斗理想,成为大家的精神力量,形成全社会的道德规范,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是我们共同奋斗的凝聚力量,是我们的思想道德基础。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来武装全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发扬爱国主义精神,鼓励改革创新,凝聚全社会的力量,鼓舞斗志,坚持改革开放,全面奔向小康社会。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我们要把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统一起来,一方面要发扬中国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全面繁荣和快速发展。中国文化资源非常丰富,要充分利用和发扬本土文化,以市场为主导,发挥国有文化企业的骨干作用,保护好民营文化产业,引导它们积极健康的发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土文化品牌;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发展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建立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全社会覆盖,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改善农村文化设施,积极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提高服务能力,提供多样的公共文化产品,不断推进文化产业的创新,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
(三)提高文化传播能力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个国家的文化是否具有竞争力,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尽管近些年我国媒体发展进步很大,但还没有达到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水平。全面提升我国的软实力,我们必须大力提高文化传播能力。提升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如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作为重点来抓,完善相关政策,加大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增强总体实力,主动做大做强,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时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文化传播方面不可估量的影响力,利用网络媒体的特点,发挥其优势,使互联网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
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努力,首先需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激发创造活力。要充分发掘国民文化潜力,满足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全面提高整体国民文化素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其次,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自觉主动的参与。充分发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作用,如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制定发展规划,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多渠道和多元化的文化发展机制。再次,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利用国家优惠政策,鼓励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参与,运用社会力量,多渠道发展文化产业。最后,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使各类人才都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民族振兴的活力源泉。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全面进行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1]项久雨,著.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花建.软权利之争:全球化视野中的文化潮流[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3]杜超,王松华.文化资源转化与文化产业业态创新[J].同济大学学报,2008(04).
[4]朱泓瑾.核心价值体系与多元文化整合.西北师范大学,2009.5.
[5]吴艳东.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思想教育研究,2011(09).
[6]苏晓明.马克思文化理论研究.山东大学,2012.
方锐(1983-),女,河南信阳人,本科,信阳农林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助教,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
A
1006-0049-(2017)18-02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