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7-01-30王亚平

山西青年 2017年18期
关键词:事务管理职业化事务

王亚平

西安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王亚平

西安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教学与科研活动之外,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功能也由单一的管理拓宽到管理、教育和服务三位一体,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究。

学生事务;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辅导员

一、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内涵

大学是研究、传播知识的学术机构,因此人们对它的关注常常集中于知识和学术领域。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和重视,高校学生工作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现,人才培养职能的实现越来越多地涉及到学术事务之外的“学生事务”,“学生事务管理”这一术语和理论也越来越多地被提及着,这一理论和术语源自西方高等教育理论,和我们通常所说的“学生工作”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都包括了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功能,但是二者的侧重点却又不同,“学生工作”侧重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而“学生事务管理”则侧重于服务功能,尽管如此,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依然还是通用两个概念,因此,本文中后续所提到的“学生事务管理”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学生工作”。

“学生事务”一般是指高校里除了课堂教学等学术事务之外的一切与学生相关的活动和内容,包括了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学习指导、生活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党团建设、国防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一系列工作,而“学生事务管理”则是指高校通过以上活动和安排对学生施加影响,以教育、管理和服务学生,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制度安排。

二、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发展经历了功能由单纯的管理到管理、教育、服务三位一体的过程,学生事务管理的内涵愈加丰富,目前,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正常运行和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和优化。

(一)学生事务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有待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思潮的出现,时代的变迁、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出现,大学生群体的自我认识、维权意识、学习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对学生事务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学生期待个性化的关怀和解决方案,而目前行政化的指令则在学生事务管理中占据了比较大的比例;由于涉及学生事务管理的部门较多,对于学生的同一诉求理解不一,互相推诿,引起学生的极大不满。

(二)学生事务管理的日常化现象严重

学生事务管理从总体上来说,应该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以辅导员为管理主体,工作过程以主动干预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思想,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主,最终实现育人的目的,使之成为重要的育人平台,但是目前高校由于涉及到学生事务管理的部门众多,学生处、团委、教务处等都是学生事务管理的行政部门,这很好的保证了学生事务管理在学校的的重要地位,但是同时也由于任务多,头绪多,导致作为管理主体的辅导员经常疲于应付繁杂的日常行政事务,而无暇去顾及学生成长的深层次问题,导致学生事务管理的日常化现象严重。

(三)学生事物管理的依附现象严重

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在《大学的逻辑》一书中提到:“如果说大学的功能是创造知识和传授知识,那么这些功能主要都是通过教授完成的。学校的其他所有机构都是衍生工具,是派生出来的而非原始的需求。”由此我们能够看出来,学生事物管理工作在高校运行过程中对教学和科研活动的依附地位,而在实际工作当中,各个部门,从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到学院都一致的认为学生事物管理工作,辅导员工作,是要最大程度的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比如保证学生不能迟到早退,不能在课堂上玩手机,要认真听讲,进入课堂不能衣冠不整,进入考场要诚信考试,等等,在高校里,教学科研是主体,而学生事物管理工作只是辅助性的,依附性的。就连直接从事管理工作的辅导员有时候甚至也有二等公民的感觉,这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独立育人功能,影响到了学生事物管理工作的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

(四)学生事务管理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够

要想做好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将教育、管理、服务三大功能发挥到极致,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队伍是必不可少的,按照教育的规定和要求,高校要按照1:200配比辅导员,目前,很多高校都在努力朝着这个目标去走,也有很多高校已经做到了配齐、配足辅导员,从形式上保证了学生事物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辅导员队伍的学历、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虽然近年来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另外,有些高校辅导员承担的行政工作名目繁多,虽然兼具教师和管理双重身份,但是每日疲于应付繁杂的日常管理工作,根本无暇顾及教育育人这一本职工作,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得不到及时彰显,所以很多人都将辅导员作为跳板和暂时的过渡,这就导致了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和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

三、提升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对策

针对高校学生事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着力解决:

(一)冰冷的制度设计增添一些人性化的关怀

学校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以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管理是必须的,但是冰冷的制度在具体执行和操作的时候可以多一些人性化的关怀,可以更有温度,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和辅导员以及整个学生事物管理队伍对他们的真正关怀,以提高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二)制度设计上进行创新,着力实现学生事物管理工作的育人功能

走出依附的困境,在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同时,着力实现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独立育人功能,减轻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负担,让他(她)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学生成长道路上引路人,成为学生的“好老师、好朋友、好家长”。

(三)实现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

职业化是辅导员队伍建设和职业发展的趋势。然而,目前辅导员管理体制和工作模式使辅导员的职业化陷入了某种困境,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专业化的平台和机制。走出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困境,必须遵循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创新传统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构建专业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系统,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发展。

[1]叶忠海.人才学基本理论及应用[J].中国人才,2007.

[2]贾文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

[3]韩泽春.基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教育知识管理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

G

A

1006-0049-(2017)18-0193-01

猜你喜欢

事务管理职业化事务
“事物”与“事务”
基于分布式事务的门架数据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河湖事务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
综合事务管理
社会事务管理
经济事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