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生命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局限性
2017-01-30周彭辉
周彭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
儒家生命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局限性
周彭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大众的精神生活不能同步得到满足,越来越多的人因为生命无处安顿而对生命的意义感到迷茫,因此导致一系列轻视自身生命、漠视他人生命等严重社会问题的产生。传统儒家生命伦理思想,它作为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无疑能够为当代人对理解生命的相关问题答疑解惑,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可益之思,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取向,促进人们自身的健康发展,提升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儒家;生命伦理;当代价值;局限
一、儒家生命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
(一)儒家伦理思想对“生命”的理解
“生”是贯穿儒家伦理思想体系各方面的核心内容,人性论、善恶观都由“生”这一概念所通贯,从而形成了以“生”为核心的儒家生命伦理体系。[1]儒家生命伦理思想表现出重生、乐生、和生的追求与境界,这种“生”之伦理,对于当代生态伦理和持续发展问题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2]
孔子在《论语》中曾指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以亲亲之情为出发点的“仁”,始于亲,继而是超出亲亲范围的博爱——泛爱众。儒家所提倡的仁爱理念在要求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的基础上,实现更广泛层面的“泛爱众”及“行仁德于天下”,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价值毫无疑问就是儒家生命伦理的基本理念。
(二)儒家生命伦理思想中“重生哀死”的生命态度
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先贤都十分重视个体生命及其伦理意义,他们认为:人在自然界中超越万物,具有最崇高的地位,因此人的生命均应被珍视。
曾子把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概括为“忠恕之道”,“忠恕”就是人应当“爱人”。孔子还提倡“临事而惧”,孟子同样主张遇事小心谨慎,不要做无谓牺牲,珍爱自己的生命。人尊重、珍惜个人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珍视他人的生命,[3]轻生自贱个人生命或轻视他人生命的行为,均是对待生命不负责任的态度。
二、儒家生命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儒家生命伦理思想对现代人生命观的启示
社会的高速发展使人感到在这个世界上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个时代不确定性大增,让许多人在生活中处于一种茫然无知、无所适从的状态,不清楚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更是导致了严重的自杀问题的凸显,出现不珍爱个人生命现象的同时,漠视他人生命的问题也层出不穷。
儒家思想中针对个人的理想与价值问题有具体明确的解答: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要有信仰,有追求,才不会迷茫,才会积极地面对人生。同时,儒家注重现世、珍爱生命,讲求的是在个人有限的生命里以为国家作出贡献为最高目标,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坚持乐生,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充满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这是一种科学的“生”,无疑对于适应当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与实现个人人生价值都有很强的意义。[4]
(二)儒家生命伦理思想对医生树立高尚医德的启发
我国传统医学“医儒同道”,基本上论述医德的文献里都能发现被儒家伦理思想影响过的印迹。古代把医术称为“仁术”,古代医生将“赤诚救世”和“仁爱救人”作为自己终身的行为准则。例如: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强调医者要有“侧隐之心”,对待患者“皆如至亲之想”;明代的陈实功在《医家五戒十要》中开宗明义主张“先知儒理,然后方知医理”等。深受传统儒家伦理思想影响的传统医德典范,于当代医护人员应有道德的树立无疑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将其融入医护人员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心理,显然会对当今严重的医患矛盾等问题起到极大的缓和作用。[5]
三、儒家生命伦理思想的局限性
(一)儒家生命伦理思想的时代局限性
儒家伦理是一个历史概念,它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先秦儒学、宋明理学、现代新儒家三个发展阶段。在现代新儒家阶段,面对新的文化和时代处境,第一代新儒家否定“全盘西化”,极力论证传统儒学和中国文化的价值体系的合理性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作用;第二代新儒家则能够跟随时代的步伐,较多地从中国文化如何走向现代化的角度思考儒学和传统文化;[5]第三代新儒家则在传统儒学的继承与超越的问题上有所前进。儒家伦理之所以能够持续进行现代诠释实现不断创新,恰也能够证明它的时代局限性。
(二)儒家生命伦理思想的文化相对性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动着文化全球化的产生,这也是敦促我们重新解释发现儒学的契机。中国现代文化是以儒、道、释等传统文化为奠基,兼容马克思主义以及西方文化中优秀成分的一种融合文化,在这种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局面中,盲目照搬利用传统儒学思想及其价值理念,只会导致儒学自身所固有的珍贵的人文价值得不到现实体现。为了能够在当代社会充分实现儒学思想珍贵的人文价值,对现代社会所出现的棘手问题给予合理有效的借鉴和可益之思,同时能够使传统儒学的生命力得到持续提升,则需要众多新儒家学派的学者积极投入到儒学的现代化进程的研究中。[6]
[1]张舜清.儒家生命伦理的精神、模式及特性——对易道“生生”的义理解读[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3):294-299.
[2]张舜清.儒家“生”之伦理:一种思想资源的意义[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3]刘淑霞,王平川.先秦儒家生命伦理的深层意蕴及其对现当代生命伦理的启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3).
[4]乔学斌.略论儒、道、释的生命伦理观及其现代价值[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5]程新宇.儒家伦理对当代生命伦理学发展的价值及其局限[J].伦理学研究,2009(3).
[6]李征宇.论儒家生命伦理思想[D].安徽大学,2015.
周彭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B
A
1006-0049-(2017)18-01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