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中教师必备素养及培养途径探析

2017-01-30宋思思

山西青年 2017年18期
关键词:林斯基苏霍姆集体

宋思思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中教师必备素养及培养途径探析

宋思思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中,与教师素养相关的内容非常丰富。高尚的人格素养,丰富的知识素养,高超的能力素养是教师必备素养。打造良好的教师集体,使之形成互帮互助的集体氛围,具有教育就是力量的集体信念,参与充实精神生活的集体活动是培养教师素养的途径之一。学校积极配合,为教师减负,保证教师有足够的闲暇休息时间,开展听课分析课的活动,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进行教育研究,深入思考教育教学问题,鼓励教师发展兴趣爱好,增进与学生的联系,是培养教师素养的另一条重要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教师素养;培养途径

教师素养是教育中的一块重要内容。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教师应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也就是说,孔子认为教师应该具备喜爱学习、不会厌烦,教育学生、不会厌倦的素养。《学记》中提出,“能博喻,然后能为师”,即教师应当能够广博地晓谕学生。现代的许多研究者也对教师素养进行了研究。例如,王长纯教授认为,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育教学能力以及对自身工作的反思态度和积极探索的能力,善于和学生、同事、领导、社区、家庭沟通与联系,并积极参与学校管理。那么,教师素养到底包括什么,应该怎样培养?对此,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中也有其深刻的认识。

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中的教师必备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三十三年,对于教师应具备什么素养深有体会。通过研读苏霍姆林斯基著作,笔者总结出三点:高尚的人格素养、丰富的知识素养、高超的能力素养。

(一)高尚的人格素养

1.热爱孩子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优秀教师的首要人格素养是热爱孩子。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事业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懂感情。如果教师对学生给予关爱,使学生沐浴在爱中接受教育,那么,学生对教师会产生尊敬、喜爱之情,对教师所教科目有乐学,爱学之感。此外,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受到感染,久而久之,会慢慢形成爱身边人、爱集体的积极情感,成长为富有正能量、怀有希望的人。

对教师来说,对学生的爱会赋予教师力量。如果教师不爱学生,那么教育教学就会变成一潭死水。

2.具有人格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首先,是有着正确人生观的教师。其次,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对自身有正确认识的教师。第三,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具有和谐人际关系的教师。第四,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谈吐大方、举止优雅的教师。第五,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百折不挠、意志顽强的教师。

(二)丰富的知识素养

1.精深的专业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若想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精深的专业知识必不可少。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原因有三。第一,教师有了精深的专业知识,可以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深度,勾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钻研的兴趣。第二,教师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在教学时,就易于达到灵活自如、得心应手的水平,在熟练地讲解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可以兼顾学生的学习状态、思维状况及课堂其它方面。第三,教师只有具备了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

2.广阔的文化视野

除了精深的专业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还应拥有广阔的文化视野。

之所以强调广阔的文化视野,是因为,教师如果拥有丰富广博的知识,一方面,既可以使家长信服,又可以在学生面前树立起威信,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打开眼界,引导学生以更加开阔的头脑思考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广阔世界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如若想积累丰富的知识,应该通过读书的途径。读书可以给人补充精神食粮,使人增长智慧,可以带给人新的见闻,使人明智。

3.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要想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也应是教师的必备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就应该认真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打好基础。从师范学校毕业之后,在整个教师职业生涯中,教师还应该继续钻研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不断充实自己。

(三)高超的能力素养

1.了解学生的能力

了解学生,是教师必须有的一项能力。了解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性格爱好、优缺点等。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家庭状况、成长环境等有所了解。苏霍姆林斯基十分看重教师是否具有了解学生的能力。他本人主张教师从两个方面去了解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整体有所了解,形成宏观的认识,以便把握全局。另一方面,教师也要了解学生个体,以便因材施教。

本着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信念,帕夫雷什中学的教师在实践中都努力去了解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本人也对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并撰写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一书。

2.帮助学习困难学生的能力

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有能力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克服困难,取得进步的教师。教师帮助困难学生,是教育上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关于怎样可以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认为,阅读对于困难学生来说,大有裨益。阅读可以刺激学生思考问题,促进思维发展。除阅读外,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与学生一起编童话、读诗歌,让学生参与手工制作和劳动也是帮助困难学生,促进其发展的好方法。

3.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能力

凡优秀的学生,大多是兴趣爱好广泛的学生,因为兴趣爱好能给学生以动力、发展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因此,这就对教师应具备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推崇三大法宝。第一大法宝是读书。书籍可以满足精神需要,照亮人生。第二大法宝是引导学生参加所喜爱课程的科学小组,比如数学小组、生物科学小组等。科学小组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第三大法宝是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小组,比如少年电工技师小组、少年天文学家小组等。课外活动小组可以激起学生兴趣的火花。

二、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中教师必备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打造良好的教师集体

打造良好的教师集体是帕夫雷什中学培养教师素养的重要途径。帕夫雷什中学主要通过在教师集体中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树立教育就是力量的信念和安排充实精神生活的活动来打造良好的教师集体。

1.形成互帮互助的教师集体氛围

集体由个体组成,没有个体,就无所谓集体。同样,个体也有赖于集体而存在。个体之间亲密友爱,相互扶持,才会形成一个友好和谐的集体。反过来,也只有在这样的集体中,个体才能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教师集体亦是如此。

在帕夫雷什中学,教师之间相扶相持,团结协作,形成了联系紧密,和善互助的教师集体。正是在这样的集体中,教师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提升了自己。

2.树立教育就是力量的教师集体信念

信念可以给人勇气,让人变得执着。教育就是力量的教师集体信念,可以带给教师力量,使教师在教育事业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在帕夫雷什中学,教育就是力量是教师集体的信念,并且融入到了每个教师的思想中。在教育就是力量的信念的指引下,教师深信教育的力量,在实践中努力摸索,充分挖掘自身的聪明才智,不断进步。

3.安排充实精神生活的教师集体活动

充实的精神生活是每个个体所必需的,它可以打开人的眼界,激起人广泛的兴趣,使人收获多彩的智慧。对教师而言,充实的精神生活在带来无尽乐趣和收获的同时,还可以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所以,丰富教师精神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帕夫雷什中学通过两条路径来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一条路径是阅读。帕夫雷什中学特别鼓励教师阅读,并且努力营造一种热爱书籍,崇拜书籍的气氛。在读书之余,教师们还相互探讨,共同钻研。另一条路径是培养教师个人的兴趣爱好。帕夫雷什中学的教师都有各自的爱好,比如,有的教师喜欢园艺,有的喜欢音乐。置身于精神生活充实的集体中,教师的素养怎会没有提升呢?

(二)学校为提升教师素养创造条件

学校积极配合,为提升教师素养创造条件,是帕夫雷什中学提升教师素养的另一条重要途径。

1.为教师减负,保证教师有足够的闲暇休息时间

教师能力的提升,素养的提高需要以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作保证。换句话说,教师素养的提升离不开足够的闲暇休息。如果教师身心轻松,就有功夫动脑筋去提升自己。如果教师为繁琐的事物所累,身心疲惫,就难以再有心力去钻研教育教学问题,也就不容易有提升。

考虑到这一点,在帕夫雷什中学,学校教学安排充分保证教师有足够的闲暇休息时间。教师没有文牍之负担,不需要写任何总结汇报,只需要完成上课进度计划和班主任教育工作计划。教师每周的非上课活动时间,不超过一个工作日,除假日休息外,每周还有一天不排课。这样的教学安排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为教师素养的提升创造了条件。

2.听课分析课,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

听课分析课,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活动。通过听课分析课,教师和同行交流,会更加清楚自己的教学方式如何,教学目的是否达成,学生是否真正开动脑筋、参与了课堂等问题。如果不进行听课和分析课,教师只靠自己思考琢磨,所得认识十分有限。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看重听课和分析课。在帕夫雷什中学,对听课和分析课有专门的安排。苏霍姆林斯基本人也经常参与听课和分析课,他既听老教师的课,也听年轻教师的课。在听课结束后,苏霍姆林斯基总是会进行认真的分析,然后整理分析的材料,在会议上作报告,以帮助教师进步。所以,听课分析课,也是帕夫雷什中学采取的提升教师素养的重要途径。

3.进行教育研究,深入思考教育教学问题

教育研究可以为教育教学工作增添乐趣,还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提升教师教育才能。

帕夫雷什中学通过校务会议、报告会、理论讨论会、心理学讲习会等多种方式进行教育研究,关注儿童、教育与个性全面发展等问题。在会议上,教师会针对自己的研究和思考进行汇报,表达自己的困惑,相互讨论、交流,寻求答案。通过教育研究,教师素养得到了极大提升。

4.鼓励教师发展兴趣爱好,增进与学生的联系

发掘教师的兴趣爱好,并使之与学生的兴趣爱好联系起来,可以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感情,拉近彼此的距离。

在帕夫雷什中学,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爱好,都指导课外活动小组。教师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吸引学生,与学生达成精神上的交往,融入学生,成为了学生的朋友。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逐渐有了进步,素养得到了提升。

[1]蔡汀,王义高,祖晶,主编.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第1-5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湖南教育编辑部,编著.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概述[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183-184.

宋思思,女,汉族,山西长治人,海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

G

A

1006-0049-(2017)18-0086-02

猜你喜欢

林斯基苏霍姆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冰人”杀手:残忍杀害200多人,家人一无所知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让教育更美好
特雷林斯基版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本事(二)
特雷林斯基版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本事(三)
警犬集体过生日
O.B.苏霍姆林斯卡娅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QQ群在线集体备课的探讨